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东数西算(贵州)智算中心大楼前,贵州电信云网发展部副总经理黄代勇注视着屏幕上的算力调度数据,这些跳动的数据,正是他深度参与建设的贵州电信“东数西算”项目最真实的“脉动”。
2025年,黄代勇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为他亲历“数字天路”建设、将规划变为现实的付出,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

黄代勇在工作现场。
“回想2022年东数西算(贵州)智算中心项目启动可行性研究时,园区智算能力只有2P,只是一方‘小池塘’,到2023年初项目获批,我们立志要在这里开凿一片‘算力海洋’。”黄代勇说,如今,“海洋”已雏形初现,智算能力已超过1万P,明年预计将突破2万P(编者注:P为算力的量化单位,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
2023年3月,当得知中国电信首个规模化智算中心——东数西算(贵州)智算中心项目获批落地贵州时,黄代勇的办公室里很安静,他却仿佛在寂静中看到一个巨变:“那一刻我坚信,贵州从‘数据仓库’向‘算力工厂’转变的时刻,真的来了。”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撑。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贵州成为国家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战略蓝图既定,关键在于落实。黄代勇带领团队从算力部署、网络建设到调度系统搭建,展开了一系列扎实工作。

黄代勇带领团队展开“头脑风暴”。
算力奔涌,离不开网络的强力承载。“以前数据出省要‘绕远路’,如今我们建起了‘直达高速’。”深耕通信网络多年的黄代勇形象比喻。他解释说,过去网络层级较低,数据需经成都、广州等“中转站”周转;如今通过将网络层级提升至全国核心层,构建起直达24个主要城市的专线,并建成“贵阳-桂林-广州”低损耗光缆,时延降低33%。
这条“信息光缆”的实效令人惊叹。粤港澳大湾区某自动驾驶公司的测试车队,每日产生超过1PB的庞大数据——相当于50万部高清电影,如果通过贵阳至广州的400G超高速通道,海量数据仅需几分钟即可送达贵州,并实现7×24小时不间断的AI训练,算力成本下降超30%。
更令人振奋的是算力智能调度能力的突破。“息壤”算力调度平台落地贵州,实现了全国算力资源的互联互通。“在这个智慧大脑的调度下,使用算力像水电一样简单。”黄代勇介绍,这个具备强大异构算力纳管和调度能力的平台,让贵州的算力资源能够精准“输送”到东部用户手中。
通过“息壤”平台调度,东数西算(贵州)智算中心的算力为东部产业创新注入动能、创造跨越地域价值的同时,也在赋能贵州本土发展——它支撑起中国电信与贵州省气象局联合打造的短临气象大模型,将预报及时率提前至2小时,分辨率精细到1公里,为防灾减灾赢得宝贵时间。

东数西算(贵州)智算中心。
黄代勇说,从让车企“轻装上阵”,到为百姓“精准看天”,“东数西算”实现了数据要素的跨域共赢。
采访尾声,黄代勇望向园区,夕阳下,又一批新的服务器正等待上架。如今,中国电信已在贵阳建成单波400G算力传输通道,并成功完成全球首次单波400G与800G混合组网试点,构建了覆盖全国的3毫秒、10毫秒、20毫秒时延保障圈,这条横跨东西的“算力高速路网”,坚实而通畅地支撑着贵州数字经济新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姗
编辑 李雪雪
二审 江婷婷
三审 岳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3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