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康熙帝的儿子们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为啥非得参与夺嫡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3 11:1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看过影视剧《步步惊心》的人们都知道,整部剧都是围绕着史上著名的康熙王朝“九子夺嫡”展开的,正如片名那般,全程可谓步步惊险又揪心。

当然,自古帝王家就身处国家权力核心,政斗在所难免,只不过,很多人在看到康熙帝的儿子们如此惨烈的手足相残后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

哪怕不做皇帝也能做个王爷,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为啥非得参与夺嫡呢?

康熙帝的儿子们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为啥非得参与夺嫡呢

只能说,当年清朝皇族的真实处境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优越,还有就是,清朝权力分配机制、爵位继承机制都注定了皇子们更加倾向于在夺嫡这件事上铤而走险。

想要搞清楚这件事,我们只需要将明朝和清朝放在一起做个对比就会一清二楚。

明朝自开国以后,对于藩王就采取了明确的“圈养”模式,这些藩王多半是皇位的落选者,来到封地后,他们可以随意享受生活,但对封地内的政治和军事等事务是无权过问的。

不过,明朝藩王出藩后,不但自己可以成为亲王,爵位还是世袭罔替、不会递减的,对于那些天生就没啥政治野心的皇族来说,养尊处优的日子不要太舒服。

要说日理万机还独一无二的皇位相对于有钱有闲的藩王,并不见得会让所有皇子们产生兴趣,大多数人的天性还是乐于安稳的。

接下来,笔者要说的是,前面这句话放在明朝还算适用,可清朝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毫不夸张地讲,清朝的皇子们,与皇位失之交臂后的生活大有“苦逼”色彩。

康熙帝的儿子们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为啥非得参与夺嫡呢

首先,鉴于明朝供养藩王的开销巨大,精打细算的清朝取消了世袭罔替这一藩王继承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世袭递降,铁帽子王寥寥无几,如此说来,初代藩王尚可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可他们的后代如若不思进取,日子也就只能得过且过了。

其次,清朝藩王们并没有封地可言,而是全部被“圈养”在了京城,这还不算,要说明朝藩王有钱没权,清朝的藩王们很多都大权在握,换言之,他们还是要拿着俸禄乖乖干活的。

可能你会说,这样能够施展才华不是很好一件事吗?哪怕不能做帝王也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说来,笔者只能“呵呵”了,毕竟,自古流传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句话绝非空谈。

康熙帝的儿子们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为啥非得参与夺嫡呢

不妨想一想,藩王太过出色难免会让帝王心生忌惮,工作不力也难免备受诟病,上下都很令人为难,想要平平无奇,这个尺度把握起来也是不容易的。

第三,从爵位来看,清朝对于皇子们还是很吝啬的,明朝皇子轻轻松松就能拿到亲王爵位,可在清朝,优秀的皇子也不见得能够得到亲王的爵位。

这样来看,无缘皇位又得不到理想的爵位,还要在权贵云集的京城生存下去,皇子们的压力还是蛮大的,稍有不慎还会招致祸端,难怪“最是无情帝王家”是清朝皇族的共鸣。

了解了这些差别,我们再来看康熙王朝的“九子夺嫡”,惨案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就很好理解了,只能说,生于皇家又拥有了一位卓越帝王父亲是他们的幸运,可严苛的清朝藩王制度也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悲哀。

当年的九位皇子可谓个个人中龙凤,随便推出一个做帝王都不会差到哪去,只可惜,皇位只有一个,每个人都不愿也不甘与皇位失之交臂,无情的夺嫡也就成了共识。

除此之外,笔者还想说的是,康熙皇帝在位时间过长也是“九子夺嫡”悲剧发生的一大根源。

康熙帝的儿子们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为啥非得参与夺嫡呢

就拿四阿哥胤禛来说,即位时的他已经44岁了,古人年龄与现代人不能相提并论,想来,就在太子胤礽被费之后,其他皇子也都即将走向不惑之年,面对皇位竞争,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哪怕抱着“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心态也要尽力试上一试。

所以说,在清朝的皇族成员管理制度中,不难看出,对于那些有抱负、有能力的皇子而言,哪怕不屑于皇位争夺,一心想要过上明朝藩王那般有钱有闲的生活也是不太可能的,在如此无奈的大环境下,大多数人都会考虑夺嫡,毕竟,尝试就有希望。

只不过,参与“九王夺嫡”的这几位皇子,哪怕是成功上位的雍正帝也不见得落了个满意的下场。

大阿哥、二阿哥在康熙年间就遭到圈禁,三阿哥、八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则在雍正年间被圈禁或幽禁,九阿哥被雍正帝活活折磨致死,只有十阿哥和十四阿哥得以在乾隆年间重获自由并安享晚年。

即便是身为赢家的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也在繁忙的国事处理中没能享受几天的安稳生活,要说他俩是被活活累死的也不为过。

最重要的是,即便将雍正帝看作是“九王夺嫡”的大赢家,他的血脉也一样难逃皇族悲剧重演,这才是清朝皇室最大的悲哀,“九王夺嫡”仅是缩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3 13: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棣的成长历程:从半文盲到军事天才的蜕变
...二十岁的皇家青年,风尘仆仆来到北平!他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新就藩的燕王,从此他正式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南京都城,在边地喝风站岗。但这时不会有人想到,二十二年后,他将扯起靖难大旗,
2023-11-20 07:56:00
明初藩王分封不是开历史倒车,靖难之役和朱元璋封王没有丝毫关系
...速高效的替代解决方案,那就是重启藩王分封,让自个儿的儿子去边境作镇。另外北边丢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如果只派流官过去,第一镇不住场子,长期的割裂之下,今天我们想当然以为明朝北伐成
2024-10-27 10:34:00
他是朱元璋的儿子,在大明朝是个笑话,却对后世贡献巨大
...良将,对待大臣们异常残暴、严苛。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除了发动“靖难之役”争得到皇位的五子朱棣,其他皆鲜有人提起、知晓,其实,朱元璋还有个青史留名的儿子——朱橚。朱橚亲自
2022-12-09 18:28:00
中国历史上的9大特务机构,专门为皇帝办事,你知道哪些?
...事厂,朱棣设立的明朝特务机构。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朱元璋封为了燕王,封地在北京。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位,他觉得各地藩王实力太强,威胁到了皇权,于是开始削藩。朱允炆一
2023-02-24 20:19:00
明朝太子之争:为何朱元璋的26个儿子中无人敢挑战朱标?
...是一种悲哀。然而在明朝有一种奇怪现象,朱元璋有26个儿子,却立了软弱的朱标为太子。那么多儿子还包含英雄善战的朱棣,却没有人敢争,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一、“立太子时间”不同明
2024-02-26 12:25:00
明朝靖江王朱守谦与桂林的传奇故事
...都是藩王制度的产物。我们刚才说只有皇子也就是皇帝的儿子才可受分封成为藩王,但在明朝众多的藩王中却有一个特例,他的地位虽不及众皇子但也不低。因为身份特殊所以他的“知名度”远不及
2024-02-06 19:58:00
朱棣的储位之争:明朝的权力交接与皇位继承
...及乌又或者是为了遵循礼法,朱元璋并没有立自己的其他儿子做太子,而是立已逝的长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甚至为此将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册封了太子妃。这一下可不得了,之前坐太子的
2023-12-12 15:28:00
周王朱橚:命运多舛的皇子与医学文化的贡献者
...,他还有其他的事情值得书写。二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从已有的史料中可以推断,朱元璋对于这个儿子,曾经是很疼爱的。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橚为吴王,吴王这个封号其实还挺微妙,朱
2024-02-10 05:45:00
朱标顶撞朱元璋为什么朱元璋没废了他
...个原因。一、事出有因,朱标性格仁慈宽厚,朱元璋理解儿子的做法《明史》记载:“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意思是说,每当兄弟犯
2023-08-08 21: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