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做“没有定冠词”的创新 三位交医院士院长谈医学人才培养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29 15:21:00 来源:新民晚报

“有一些科学是真正要有需求的。没有原动力、没有目标的科学,最后就是一张纸。”“我们最大的老师其实是病人,这些病人会伴随你的一辈子。医学是一门实践的学科,对医学生来讲,一辈子都会面临新的问题,要不断学习。”“学生要有超过自己老师的雄心,老师一定要有让学生超越的胸襟,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使这个团队、学科、医院、医学院更好地发展。”

做“没有定冠词”的创新  三位交医院士院长谈医学人才培养

图说:院长院士齐聚共话发展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金句频出,气氛超燃。12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联袂登台齐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传承 创新引领 共话交医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三位院长院士面对医学后辈和学生,分享成长经验,共话未来期许。

培育医学人才成才土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全力对接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战略中,不断完善学科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平台融合内涵建设,打造了医学人才的最强磁场。

做“没有定冠词”的创新  三位交医院士院长谈医学人才培养

图说: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

谈及交大医学院大力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范先群院士提到,交大医学院通过将骨干教师激励计划、首席教师牵引计划、临床和基础相结合的创新团队培养计划、破格晋升计划、双百人计划等紧密结合起来,让最优秀的学生和最优秀的老师互相促进,共同打造人才聚集的效应。在学科建设方面,交大医学院“四峰”工程推动优势学科强势发展、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新兴学科精准发展。

附属医院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新晋院士夏强认为医学是实践的学科,病人是最重要的老师,医学生要在实践中直面新问题并不断学习。仁济医院临床实训中心为医学生提供模拟训练,让医学生大胆试错;规培专培阶段,仁济医院出台毕业后临床博士后激励计划,提供经费支持青年医生开展研究。

“没有定冠词的创新”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医学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引领。“我们鼓励大家创新,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一棒接着一棒,一代一定就比一代强,”对于如何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范先群院士认为,高校应当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近几年,交大医学院先后成立了免疫创新研究院、病毒研究院、松江脑科学研究院、康复研究院、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研究院、数字医学研究院等多个学科交叉平台,吸引了众多顶尖的科学家们加入,有组织地聚合人才,发挥创新团队的优势力量,最终实现医学成果的创新与转化。

做“没有定冠词”的创新  三位交医院士院长谈医学人才培养

图说: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

宁光院士提倡“没有定冠词的创新”,“科学无大小,只有新不新。每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挖掘。不论你是医学生,或者是科学家,都不应该轻易被规则所限制或束缚,要勇闯无人区和死亡谷,探索别人尚未涉及的领域,解决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做“没有定冠词”的创新  三位交医院士院长谈医学人才培养

图说: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而我就很幸运,成为了‘万一’的那个人”。夏强院士是肝病患儿“心肝宝贝”的守护者,他用自己的奋斗故事告诉大家,没有一个成功人士是靠运气的。“要勇于创新,要敢于探索,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夏强院士引领我国儿童肝移植从几乎空白到世界领先,通过科学技术的突破创新解决了一个个重大的临床需求难题,在仁济医院开启了儿童肝移植新征程,将其打造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肝移植中心。2019年,仁济医院帮助马来西亚培训了肝移植团队,先后完成了马来西亚第一例、第二例、第三例的肝移植手术,之后,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美等地的医生来到仁济医院学习最先进的技术。

从270余天到4天确诊,宁光院士以攻关肾上腺皮质瘤的故事告诉医学生,每一段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代不计名利的人所作出的贡献。他号召医学生静下心、安下心从事自己的专业,用自己的力量让别人活得更幸福、更健康。“人应该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你的爱好和事业完全相符,那努力的方向就是对的,如果不相符,就努力把事业变成爱好。”

好的医生要具备高尚的人品和精湛的医术,致力于做0-1的创新突破,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没有人做过的事,解决别人尚未解决的问题。宁光院士是数以亿计“糖友们”的救星,三十年深入内分泌研究,带领瑞金医院内分泌科数十年位居全国第一,他在现场多次提醒医学生和青年后辈应心无旁骛踏实追梦,“如果你的成绩在十年之后被记住,算小有成绩,百年千年后还能被记住,才叫大科学家。”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通讯员 童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闻玉梅院士:重视突发传染病联合性预警防治,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来发展与老年需求相关的学科。适应“大医学”,医学人才培养需要新模式在这一以《新时代医学的新内涵、新目标》为题的主旨演讲中,关于医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闻玉梅院士也提出了三点
2023-01-09 23:08:00
24位院士专家齐聚首,共谋暨南医学新发展
...学教育创办于1978年,已形成具有侨校特色的本硕博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港澳地区具有深远影响,此次学校邀请了国际国内24位院士专家,担任暨南大学首届医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2024-07-04 23:40:00
李德仁院士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武大,支持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元交给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他说:“支持对创新人才培养,这是应当做的事情!”王之卓院士是我国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也是李德仁的恩师。大学时期,李德仁不仅成绩
2024-06-25 11:10:00
日前,“智汇山西”院士专家论坛卫生健康领域院士专家研讨会在太原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析化学、心脏病学、妇产科学、肿瘤内科等学科的7位院士齐聚一堂,共同为我省卫生健康事
2024-09-16 01:08:00
交叉融合是孕育新发现的“摇篮”
...”医学教育模式,并与其他大学合办“协和医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医学教育中体现多学科融合,在医学发展中体现医学的多学科性。为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在实施。
2023-12-27 01:45:00
共瞻新医科建设之路 共话大健康未来蓝图
...能技术与医学的交叉,讨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医学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汇聚一堂。李鲁教授回顾了近年来学校在新医科建设方面取
2024-11-11 17:05:00
...净化中心运营情况汇报。陈香美教授对川北医学院在医学人才培养、社会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川北医学院领导对专家团来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对专家
2024-03-27 15:26:00
安徽省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落户蚌埠医科大学
...书记蒋家平表示,学校将一体推进教育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医疗发展,积极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以期将基础研究成果最大程度转化应用于医疗健康产业,产出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
2024-03-16 15:37:00
...学院附属医院在纳米与医学领域、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交叉融合的崭新篇章。医院将进一步全方位建好用好院士工作站、纳米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研究所、纳米科技科普馆等科研创新
2024-08-12 18:0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