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晓鹏 通讯员 高曼娟 徐光亮
青岛地铁3号线永平路站曾因客流量大,周边电动车停放杂乱无序,安全隐患突出。如今,在地铁口西侧小广场,一座崭新的电动车充电棚及集中停放点投入使用,实现规范管理,为市民“骑行+地铁”的绿色出行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以前地铁口电动自行车横七竖八,现在不仅停放有序,扫码就能充电,方便又安心。”市民王女士对新设施连连称赞。这一改变,源于青岛市创新推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会审机制”,改变了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选址审批流程繁琐、建设周期长”的发展瓶颈。
青岛市李沧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成员李卓说:“集中充电点建设如同‘穿针引线’,需住建、消防、城管等多部门精准衔接,兼顾居民多元诉求。部分居民担忧充电点靠近住宅存在安全风险,也有人顾虑公共空间被占用,一旦出现分歧,社区、街道等多方就得介入协调。”

为打通堵点,青岛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李沧区先行先试,率先出台《李沧区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选址会审机制(试行)》,为全市充电端口建设打造创新样板。
李卓介绍说,“会审机制”遵循“提报选址、现场或线上会审、三日内反馈意见”的“三步走”工作流程,将各相关部门汇聚一堂协同攻坚,平均每个选址从提报到完成会审仅需5个工作日,效率较以往提升60%。与此同时,对已通过选址的项目全程督导、动态跟踪,确保每一处充电端口按时高质量建成。这些充电设施有效覆盖老旧小区、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切实解决了居民充电“最后一百米”难题,让民生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目前,该机制已在青岛市全面铺开。自“会审机制”实施以来,青岛市已建成充电端口362个,占新增总数的28.3%,建设数量显著增长。
此外,青岛市将“会审机制”与“充电帮帮忙”小程序深度融合,构建起“线上+线下”高效服务网络。这款小程序集成实时显示周边可用充电桩、在线提报建设需求、一键举报安全隐患三大功能,系统自动派单至责任部门,形成管理闭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9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