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历代帝王的嗜好:从纤腰、紫衣到鼻烟壶的奇特品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8 15:02:00 来源:戏说三国

1.《墨子·兼爱》中记载,楚灵王非常喜欢纤细的腰身,不管前朝还是后宫都一视同仁,大臣们一天只敢吃一餐饭,不敢多吃东西,唯恐发胖;他们每天起床时,先做个深呼吸,然后把腰带勒得特别紧,扶着墙站起来。一年以后,所有大臣都“面如土色”。

揭秘历代帝王的嗜好:从纤腰、紫衣到鼻烟壶的奇特品味

2.齐桓公特别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上行下效,整个齐国都城里的人,不管是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争着穿紫色的衣服,于是紫色的布价格一路飙升,管仲就向齐桓公提出了建议,让齐桓公开始做出改变,试着穿别的颜色。果然,其他人也不穿了,紫色布料价格下降。

3.汉桓帝刘志喜欢做梁上君子,跑到大臣们家里去偷东西,他会把偷回来的东西放在一个房间,详细记录自己的所得。大臣们只当陪皇帝玩乐,却没想到后来刘志从权臣梁冀家里偷出了谋逆的证据,于是把梁冀团伙一网打尽,从此他掌握了东汉的实权。

揭秘历代帝王的嗜好:从纤腰、紫衣到鼻烟壶的奇特品味

4.北齐文宣帝高洋喜欢裸奔,他在位初年曾经打败了周围许多少数民族,励精图治,但后来就意志松弛,耽于享乐。高洋常常在大冷的天去街上裸奔,并且用脂粉首饰把自己打扮成妙龄女郎的模样,在街上走来走去,百姓们想笑,但不敢笑。

5.南朝齐的第六位皇帝萧宝卷,小时候喜欢跟侍卫们一起捉老鼠,长大继承皇位之后,就迷恋上了做生意。他在宫中设置街市,命后妃、宫女、太监们都打扮成民间百姓的模样,开张做生意,让宠妃潘玉儿当市场管理,自己做潘玉儿手下的“巡查城管”。

揭秘历代帝王的嗜好:从纤腰、紫衣到鼻烟壶的奇特品味

6.宋仁宗赵祯,“狸猫换太子”的主角人物,非常喜欢吃螃蟹。螃蟹性寒,吃多了肯定要闹肚子,宋仁宗却乐此不疲,他当皇子时经常吃,当了皇帝御膳菜单还是不能缺少螃蟹,最后身体都有些发虚了,总便秘。当时的太后刘娥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从此禁止宫中出现螃蟹。

7.嘉靖皇帝朱厚熜,除了迷恋道教之外,还非常喜欢猫。他养了两只心爱的猫,一只叫雪眉,一只叫狮猫。嘉靖给雪眉赐了个封号,叫“虬龙”,并举办了正经的册封仪式。雪眉死后,嘉靖皇帝十分伤心,给它打造了金子做的棺材,郑重其事葬进万岁山,让大臣们都来哀悼。

揭秘历代帝王的嗜好:从纤腰、紫衣到鼻烟壶的奇特品味

8.雍正皇帝以勤政闻名,一生除了喜欢批奏折、戴眼镜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把玩一种小物件——鼻烟壶。《步步惊心》里四爷送若曦鼻烟壶是有历史考据的,因为四爷爱鼻烟,也爱鼻烟壶,最喜欢的是黑色鼻烟壶,他也非常重视鼻烟壶的烧制工作。相比前面7位,四爷的嗜好算是最高级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8 20:46: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皇帝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帝不仅嗜好鼻烟还特别的喜玩鼻烟壶,他曾下旨为他烧制鼻烟壶,并亲定式样。我们甚至通过雍正帝对于鼻烟壶制造艺术的要求的挑剔,看得出他还是一位鼻烟壶艺术的鉴
2023-11-16 17:34:00
揭秘:中国清代制作的鼻烟壶,集历代艺术精华于一炉
曾有人评论中国清代制作的鼻烟壶:“小小的鼻烟壶,集历代文化艺术精华于一炉,没有一项中国艺术工艺中能集这么多工艺变化于一身”。因此早在19世纪末,欧美艺品收藏家们就开始注意中国鼻烟
2024-02-25 15:30:00
无情多疑的雍正,没怀疑过谁
...在胤祥的棺椁里,成为他的陪葬品。胤祥曾送给雍正一个鼻烟壶,他去世后,雍正一直将鼻烟壶带在身边,后来也成为他自己的陪葬品。五年后,雍正皇帝去世。相传在他临终前,还专门发布一道上
2024-10-18 12:50:00
雍正有一独特爱好,不但要动手还要动鼻子
...鼻烟。当时国人特别喜欢吸鼻烟,就用各种金属陶土制作鼻烟壶。这鼻烟壶小巧玲珑,精美可爱,雍正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所以一生都在收藏把玩。雍正喜欢鼻烟壶,不但收藏各种各样的款式,还自
2023-06-21 14:17:00
淄博琉璃进国博|张路华:琉璃瓶里绘乾坤
...石。同时,随着内画艺术的发展,他也敏锐察觉到,传统鼻烟壶载体的方寸天地,在艺术表达与大众认知上已显局限。对此,他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内画艺术能否突破瓶颈,焕发更磅礴的生命力?淄
2025-06-18 13:57:00
太火爆!吉林省博物院假期首日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1%
...院藏烟具展”展览以四部分介绍了旱烟与旱烟杆、鼻烟与鼻烟壶、水烟与水烟壶、卷烟与卷烟具,共展出文物160件套,通过每种烟草制品及其对应的烟具、火具来反映当时的经济、文化、社会生
2024-05-02 18:12:00
古代考生作弊绝招大盘点,连袜子上都写满了四书五经
...摆架子爱答不理,好一会才说这样吧,就在答卷里把加上鼻烟壶和大烟袋的字样吧,为啥呢?因为考官当时在闻鼻烟壶,抽大烟袋,这种方法是最保险的,当然也是最实用的。二、夹带小抄,今天的
2023-05-02 21:05:00
嘉庆令大臣查抄和珅家,无意中知晓墙壁存在问题,砸开后有啥
...刚好与和珅撞个正着。和珅见其手中握着一个外观精美的鼻烟壶,立刻动了心思,赶忙与孙士毅搭话,间接地表明自己想要。孙士毅自认为官职较大,洋洋得意地告诉和珅这个鼻烟壶是要献给皇帝的
2024-06-20 20:17:00
石家庄市新华区党家庄社区:多彩非遗贺新春
...画传承人宋如雪老师介绍了传统内画材料的特色。主角“鼻烟壶”里面是磨砂的,盖子是玛瑙制成的,画笔纤细且笔尖是弯的。宋老师召集大家近距离围观学习,并演示通过纤细的壶口,在不到五厘
2024-02-07 18: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