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韦老师,最近小艋(化名)考了600多分,在全班排前三名。”几天前,小艋的班主任告诉韦巍老师。
那一刻,韦巍感到,她和同事的努力值了。
而就在三个多月前,韦巍第一次见到15岁的小艋时,他还是一个不愿接触外界的孩子。
韦巍是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家教家风建设体验实践基地的负责人,也是广州市黄埔区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的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小艋和13岁的弟弟是她的辅导对象。
11月26日,儿童在基地内上武术课。
几年前,小艋的母亲离开了家。一年前,他和弟弟都不去读书了,父亲担心他们在外闲逛会学坏,于是不让兄弟俩出门。六枝特区塔山街道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都曾上门劝学,可均告失败。
2019年,作为粤黔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项目,广州市黄埔区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来到贵州,在省内一些地方建立了实践基地。今年3月,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市工作组六枝特区小组支持下,六枝特区引进了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的实践基地,坐落于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区——六枝特区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韦巍老师和同事听说了小艋兄弟俩的情况,决定去入户家访。但前两次,都被喝酒的父亲挡了回去。
9月9日,韦巍决定第三次家访。这次,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兄弟俩的父亲沟通,老师们则到两个孩子的房间里交流。
门外的父亲在大声嚷嚷,小艋和弟弟在房间里始终一言不发。必须带兄弟俩到外面去才能有效沟通,见老师们态度很坚决,父亲同意了这个要求。
11月26日,韦巍老师家访时向家长询问孩子情况。
出了门,兄弟俩逐渐放松下来。听了老师的劝说,小艋表示愿意回校读书。孩子回家后,父亲双手合十,连声对韦巍说:“谢谢你们。”
很快,塔山街道办理了兄弟俩的入学手续。兄弟俩的父亲很高兴,保证送孩子上学时一定不喝酒,还把他们的书包校服洗得干干净净。
没想到,几天后兄弟俩又变卦了,说不想去学校了。韦巍再次找到兄弟俩,她发现,孩子们身上其实都穿着校服。韦巍意识到,哥俩其实是想去上学的,“只是在临门一脚时犹豫了。”于是,她决定陪他们到学校报到。
老师的坚定给了他们力量,兄弟俩开始收拾去学校的物品。这一天,父亲没有喝酒,还给了哥俩零用钱。
现在,兄弟俩正在融入学校生活,韦巍和同事也经常去学校回访。“专业知识加上足够的真诚和耐心,就能用生命影响生命。”韦巍说。
韦巍告诉记者:“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幸福生活,但一些父母却没注意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这是我们专业机构要去提供的服务。”
11月27日,小学生在基地体验情绪宣泄室设备。
为什么要将项目放在安置社区,六枝特区副区长江明权表示,要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新型城镇化,不仅要做看得见的工程,也要做“看不见的工程”。
六枝特区有25万劳动力外出务工。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陪伴问题如何解决?没有外出的父母,有的也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入专业机构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初衷。” 江明权说。
近期,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就明确提出,要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构建家校社有效协同育人的“教联体”。
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主任、心理咨询师唐吴华认为,如果把青少年儿童比作植物,那么他需要良好土壤的滋养,也需要阳光的引导才能健康生长。这个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提供耐心、持久的陪伴。
唐吴华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22年冬天在贵州某地帮扶期间,一天她收到消息,当地某社区一位男孩情绪很不稳定,急忙赶去得知,男孩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因家中困难,不想送孩子去上学,男孩本人也同意不去学校,但待在家里,心理却出了问题。
唐吴华说:“见到男孩,我没有劝他,而是和他聊天。我给他看自己生活和工作的照片,说自己的生活经历。我问他,愿意做一个帮助他人的人吗?”
11月26日,小学生放学后来到基地。
男孩点头说愿意,唐吴华知道,这是一个有爱心的男孩,“我马上表扬了他。”接着唐吴华围绕乐于助人的话题告诉男孩,他是有价值的,要实现价值,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规划。
一席话,让男孩主动要了唐吴华的联系方式。之后一年,唐吴华保持与男孩沟通,“我给他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的话逐渐多了起来。”
一天,男孩突然告诉唐吴华想回学校。他说:“是你们让我走了出来。”“那一刻真的太开心了!”唐吴华说。
男孩返校后,唐吴华特地找班主任沟通,希望学校老师继续帮助男孩,让他有安全感,有信任的伙伴。“家校社联动,成效才长久。”唐吴华说。
如今,这个家教家风建设体验实践基地,每晚都会传出孩子的笑声,除了心理咨询,他们还在此接受课后辅导、上兴趣班、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基地走廊的笑脸墙。
基地将服务延伸到周边学校,提供心理教育师资培训。每隔一段时间还开展周边居民家庭教育讲座。
当地的家长们对基地很认可。一位母亲对记者说:“我家娃娃参加基地活动后,家里吃饭晚一点,都急得催,因为基地马上开门了,他要赶着去。”
对于这样的效果,江明权表示很满意,“六枝特区党委政府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保障,希望未来六枝特区更多的安置社区都有一个这样的阵地。”
易地扶贫搬迁是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这些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产业、促就业的脚步不停,而旨在实施智志双扶、心灵关怀等的公共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让搬迁群众收获着稳稳的幸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范朝权 尹长东 刘斌
文字、图片、视频/史可心
编辑 郭芳霞
二审 黄茜
三审 杨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2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