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数字化时代,新型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其中“关闭百万医疗保障”的诈骗手段有上升趋势。这种诈骗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财产安全,还可能对医疗保障产生严重影响。平安人寿吉林分公司整理了几个常见的“关闭百万医疗保障诈骗”陷阱,提醒消费者保障资金安全。
冒充医疗或保险机构让消费者下载恶意APP
消费者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购买“百万保障”类保险后,骗子通常会冒充医疗保障机构或保险公司,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途径联系消费者。他们声称消费者的“百万医疗保障”即将到期或扣费异常,需要在第三方平台进行关闭或续费,或者进行验证。为了骗取消费者的信任,骗子可能会伪造官方文件或提供虚假的客服信息。接下来,骗子会要求消费者下载所谓的“官方APP”或提供个人信息进行验证等操作。这些APP可能含有恶意软件或病毒,一旦下载,消费者的手机和个人信息将面临被窃取的风险,骗子会窃取受害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从而产生资金损失的风险(盗刷、转账、冒充贷款等)及失去保险保障风险。
冒充相关机构欺骗消费者共享屏幕
骗子冒充相关机构给消费者打电话,自称是医疗或某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声称消费者投保了“百万医疗保险服务”,如果不关闭第三方支付平台中该项业务,每月会扣费(其实是正常扣费)。在消费者慌乱并相信的同时,骗子会要求下载某视频会议软件,加入会议并开启屏幕共享后指导消费者如何关闭服务。消费者一旦照做后,被对方以需将钱转入安全账户才能关闭服务为由实施诈骗。消费者往往被骗子的话术迷惑,产生资金损失。同时,骗子会通过录屏软件侵害消费者个人隐私及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的正常权益。
“关闭百万医疗诈骗”的防范建议
一是保持警惕,核实信息。不轻易相信不明电话,不随意点击对方发送的不明链接、扫描不明二维码。
二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加强安全意识。不随意向他人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不随意共享屏幕。有疑问向官方客服咨询。
最后,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若发现被骗,应第一时间保存好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自己的医疗保障与正当权益。
来源:平安人寿吉林分公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1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