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沈阳给机器人产业链装上“充电宝”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4-10 06:3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产业共性问题如何解决?

沈阳给机器人产业链装上“充电宝”

沈阳给机器人产业链装上“充电宝”

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持钎人”雕塑。 本版摄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强

沈阳给机器人产业链装上“充电宝”

在汽车点焊高端应用领域的工业机器人。

沈阳给机器人产业链装上“充电宝”

探龙系列蛇形臂机器人,应用于核领域辐照计量探测、核领域激光切割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吴忧 宁宁

成链记

3月下旬,四川日报全媒体“寻链——新质生产力十城演义”采访组来到辽宁沈阳,寻访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

静静的浑河穿城而过,浑河北岸是沈阳老城区所在地,而南岸则是崭新的浑南新区,新松机器人公司及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于此。

采访过程中,采访组发现,即使是当地的机器人龙头企业,仍然面临产业研发创新的共性问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之下,中国机器人企业要与国际巨头拼抢市场,研发创新是制胜的关键。

如何破题?我们在沈阳发现当地的一个大动作——成立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2023年9月由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新松机器人公司投资共建。

在当下,成立机器人集团,是希望它带来什么?沈阳的探索,能为四川带来哪些启示?

产业名片

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

该集群有两张靓丽的名片:一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已有近50年机器人技术研究历史,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第一台水下机器人,被誉为“中国机器人的摇篮”;二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30多名科研人员创建,是我国第一家机器人上市企业,其名字“新松”,来源于“中国机器人之父”——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蒋新松。

有“双龙头”带动,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集聚了662家规上工业企业,拥有国内最全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品线,2023年实现产值1306亿元。规划到2025年底,集群规模向1400亿元迈进。

A

成立集团的初衷是什么?

机器人的迭代升级,需要面对和解决行业研发创新共性难题

走进我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新松浑南智慧产业园,新松机器人公司移动机器人装配调试车间里异常忙碌,红色的机械臂翻飞,黄色的移动机器人穿梭,各种工业机器人正在调试,俨然身处一个“机器人王国”。车间不断涌进参观的人群,他们都在一个大屏前驻足停留,屏幕滚动播放着新松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和2024年总台春晚上惊艳亮相的瞬间。

新松机器人公司工业机器人事业部,有200多名工程师。工程师那鹏正在调试一款为船舶定制的弧焊机器人——它拥有超强大脑,可自动识别焊缝、自动规划焊接路径、自动生成焊接程序。像这样的高端产品,公司还有不少。

“机器人产品的开发周期长且前期投入巨大,每款产品的研发都需要跨越机械、控制、通信、软件、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多个技术领域,需要众多工程师的紧密协作。”那鹏说,从初步的概念设计到最终的实际应用,其间需历经数次迭代优化和反复测试,整个过程可能耗时数年。

新松机器人公司品牌与文化管理中心总经理哈恩晶告诉记者,公司始终将研发创新放在首位,拥有2000多名研发设计人员。去年年初,新松机器人公司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布局人形机器人等研发方向,为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结合储备研发力量。

新松机器人公司最近一次披露的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约3.51亿元,占营收比重的9.82%。对这家已经做成行业龙头的企业来说,巨大的研发投入仍然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

从市场看,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2014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近10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2023年,全球超过一半的工业机器人销售到了中国市场,但是,4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发那科、安川、ABB、库卡四大国际巨头占据。

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问题,成为制约国内机器人行业研发创新的共性问题。采访组出发前,在不少四川机器人企业做了调研,大家普遍谈到,当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研发前期投入巨大给资金流带来的沉重负担,亟需专项投资基金、应用场景投资等资金支持。

带着问题在沈阳探访,采访组发现,机器人集团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推动解决这一难题。

B

创新点在哪里?

国资机构与龙头企业合作成立研发公司,探索解决钱和创新资源的问题

距离新松机器人公司不到3公里,在沈阳国际软件园一幢4层楼房里,我们找到了被誉为“沈阳市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沈阳产研院,这是机器人集团的“大股东”。

这家机构于2020年12月设立,是一家无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它的任务是瞄准当地主导产业需求,为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科技企业增长率、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提供创新支撑。截至目前,已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30家,围绕沈阳八大重点产业链加盟新型研发机构21家,通过技术价值发现投资建设科技型企业52家。

山天涯,沈阳产研院的业务经理,全程参与了机器人集团这一项目。大学毕业后,他先进入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为一名机器人方向的科研人员。2022年,他加盟沈阳产研院,由于拥有机器人研发履历,很快接手了产研院,布局最重要的产业方向: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项目挖掘。

“机器人产业是沈阳市的代表性产业,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快速形成人才集聚、项目集聚、产业集聚的思路。”山天涯说,双方很快成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在合作中进一步了解企业及行业的真实需求,行业痛点逐渐聚焦——产品开发周期长、研发资金投入大。

怎么破题?沈阳机器人集团应运而生。沈阳机器人集团注册资本2.4亿元,其中,沈阳产研院投资1.5亿元,占比62.5%;新松机器人公司投资0.9亿元,占比37.5%。

“据我们所知,由国资机构与龙头企业合作成立研发公司,在国内比较罕见。”沈阳市国资委主任兼沈阳产研院院长邵文龙表示,其模式创新有二:

第一,探索解决钱的问题。以国有资本为出资主体,1.5亿元国有资本分三年每年注入5000万元,作为纯研发投入,按“里程碑”拨付,形成及时止损机制。沈阳机器人集团的盈利,主要来自研发产生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以及后期孵化出项目公司进行市场化融资,待估值提高后获取股权收益,以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第二,探索解决创新资源的问题。沈阳机器人集团与龙头企业新设研发公司,依托新松机器人公司的研发团队,注入沈阳产研院的科技、产业、金融资源,导入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

C

产生什么效果?

放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给产业链装“充电宝”

沈阳机器人集团成立的初衷,不光是为龙头企业分忧,更要放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相当于给机器人产业链装上“充电宝”,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我们将充分发挥新松机器人公司研发优势,以及产研院创新发展的协同优势,推动机器人技术攻坚及科技成果转化、资本化,带动沈阳机器人产业梯度发展。”沈阳机器人集团成立仪式上,谈及未来期待,邵文龙这样表示。

“充电宝”如何发挥作用?沈阳机器人集团正在打造三大业务平台:

高端创新平台。链接创新链,整合行业龙头企业、大院大所、新型研发机构、离岸创新中心等多方主体,开展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解决跨行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推动研发成果快速在本地代表性企业验证和落地,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集群促进平台。链接产业链,开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

产业投资平台。链接资金链,引入更多金融机构、投资基金、技术评估机构、担保机构,为机器人产业项目提供资金和金融服务;链接人才链,探索“飞地引才”“柔性引才”等新模式,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链提供多层次人才保障。

三大平台希望能打通“四链”,通过孵化更多项目公司,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链。

如何找到好项目?机器人集团也有创新探索。从“找项目的人”发力,沈阳产研院引进了120名项目经理,全部都是科研人员出身。与山天涯类似,他们都是从研发人员转型项目经理,从下厨做菜的“厨师”,变身为发掘美食的“向导”。“正因为是做技术出身,跟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都很熟悉,哪里有好项目,哪里有好的技术突破,我们都非常清楚。”山天涯说,过去做科研主要任务是实现技术突破,如今身份转变,他的主要使命是寻找技术的市场价值——比如,一个超薄智能搬运机器人项目,技术来源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成立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就是他发掘并实现落地的。

目前,刚成立半年时间的沈阳机器人集团,正朝着三大业务平台的方向稳步推进,“未来公司会成为沈阳机器人产业的重要一环,也希望能成为产研院深耕科技体制改革模式创新的典范。”邵文龙说。

愿景很美好,但要真正实现三大平台的价值,打通“四链”,还面临很多挑战。

离开沈阳产研院,山天涯专程带我们走到大楼门口的一块大石头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八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远处,新松浑南智慧产业园扩建产能的四期厂房正在火热建设中。走出严冬的沈阳,正吐露欣欣向荣的春意。

记者观察

沈阳的“重”与“轻”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沈阳,曾经是一座以“重”闻名的城市。其工业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第一家使用现代机器的企业、用于修理火车机车的工厂——奉天机关库(现为沈阳机务段)在沈阳市铁西区建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一五”计划末期(1957年),沈阳市铁西区拥有65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20多家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技术水平位列全国行业之最。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奔涌,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从单纯的重化工业调整为消费导向型,沈阳开启了由“重”到“轻”的转型。

机器人产业正是这种转型的探索。依托沈阳雄厚的工业基础,得益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强大的技术支撑,沈阳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

1980年,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诞生,拉开了中国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的序幕。

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的璀璨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2000年新松机器人公司成立开始,沈阳机器人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优势产业,带动沈阳从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据我们观察,沈阳打造世界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其路径和经验有三点:

抓规模。支持集群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集群中小企业体系,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抓创新。围绕集群“短板”技术产品,开展项目攻关,加强前沿、共性技术研究,开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上下游协同研发。

抓应用。面向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国防军工等高端领域和优势产业,打造以“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应用标杆工程。

但隐忧和挑战仍在。隐忧源于产品结构。我们采访的一位当地专家,道出了他的“迷思”:为什么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很厉害,但消费型的机器人就是比不过沿海地区?

挑战来自颠覆性的科技进步。AI技术、ChatGPT、Sora等的出现,对机器人行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人形机器人的新赛道正成为各方角逐的焦点。机器人产业与多学科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沈阳及辽宁来说,如何保持机器人产业优势并续写新辉煌,是一道崭新的命题。

兼顾机器人产品“重”与“轻”的天平,沈阳目前正加快在医疗康复、助残养老、农业、商用等领域,拓展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布局。

始建于1937年的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曾炼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2009年,这家曾创造40多个“共和国第一”的企业,搬迁停产前的最后一炉钢水,浇铸成了“铁西”两个大字,每个字重达3吨,至今屹立在工厂旧址改造的1905文化创意园。

离开沈阳前一天,我们专程去了文化创意园。园区人头攒动,户外广告牌的标语很醒目——钢铁里生长出的憧憬,是我们千锤百炼的生活。

一转身,100多年工业的风云变幻已在身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情况。同时,130家机器人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将参加项目对接、项目签约活动,并出席医疗康养机器人创新发展论坛、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论坛。展览展示活
2023-06-15 02:34:00
智能制造 “沈”时度势 共创未来
...学者共同参会,分享行业前沿创新成果与发展趋势,推动产业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表示,在世界机器人发展的历史上,近十年是最好的时期。沈阳召开国际机器人大会,促
2023-07-08 02:44:00
征求意见!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增速12.7%。日前,《沈阳市高端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征求意见稿)》发布并提到了上述目标。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头部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鼓励
2023-10-17 01:09:00
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助力工业机器人智能互联
...现更好的产业化和应用推广,作为核心技术提供者应该为产业链中的设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中发挥作用。“同时,我们作为技术提供者,将进一步演进和迭
2023-05-05 13:07:00
...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沈阳市以数字化网络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智能化制造的新技术、新场景、新空间应用,正让千行百业走出传统模式,焕发全新光彩。一批数字设施夯实基础,
2023-10-17 02:50:00
...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新驱动,机器人产业链已初步形成记者了解到,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较快,呈现向中高端迈进的趋势,一些技术和应用已走在世界
2023-08-28 11:25:00
...价值潜能。新型实体企业不仅是创新企业,更是创新链和产业链联动发展的企业。新松公司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属性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
2024-06-04 03:15:00
...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这种优势不仅没有国家能够替代,还会伴随着产业更替
2023-03-14 10:10:00
...单位,新松公司始终保持前瞻性研发方向,以标准链推动产业链发展,带领成员单位开展行业“卡脖子”技术和部件联合攻关,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机器人融合应用,并及时
2024-05-29 03:5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2025网聚美好安徽|“双路由”直连上海 看宿州腾“云”而上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位于宿州高新区的汴水之畔超级计算中心
2025-11-15 10:05:00
“世界舞台”上秀一圈,南京收获了什么?
进博会圆满落幕,南京交易分团意向成交9.98亿美元“世界舞台”上秀一圈,南京收获了什么?□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琳燕11月10日
2025-11-14 08:38:00
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持续增长 宁企连续三季霸榜国内“一哥”
11月13日,在江宁开发区埃斯顿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内,工业机器人正在做各种场景应用展示。宁企埃斯顿今年前三季度机器人总销量约25000台
2025-11-14 08:39:00
一批创新产品亮相“宁创新品”信创产业教育专场活动 只需3步,20分钟完成全班作业批改南报网讯(记者徐宁)上传空白试卷和答案
2025-11-14 08:39:00
以AI引擎打造数字化转型山西模式
图片由讲述人提供讲述人 山西数据流量谷副总经理邵同旭我是山西数据流量谷的邵同旭,长期专注于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领域。多年来
2025-11-14 08:52:00
岁末是金融服务的“大考期”,业务量激增、客户需求多元叠加。张家口农商银行宣泰支行聚焦柜面运营核心环节,以“压降投诉、提升质量
2025-11-14 10:07:00
秋实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数据显示,超九成青年认可情绪价值,近六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2025-11-14 11:28:00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周蕊一杯咖啡,能勾勒出怎样的经济图景?从云南绵延百万余亩的咖啡种植园,到上海梧桐树下香气氤氲的创意特调
2025-11-14 11:28:00
惠依近日,深圳大学深圳城市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短视频用户的算法实践与“破茧”报告》。《报告》显示,与一些人担忧“信息茧房”形成对比
2025-11-14 11:28:00
如新荣获2025消费责任对话活动客户服务创新典型案例
2025年11月5日,以“大力提振消费 品质服务担当”为主题的消费责任对话活动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消费者协会
2025-11-14 11:29:00
Shopee 11.11大促热力爆棚,Shopee Live直播开场4分钟即售出1100万件商品
2025年11月13日,中国 —— 近日,东南亚及巴西领航电商平台Shopee 11.11大促再掀购物狂潮,Shopee Live直播开场4分钟即售出1100万件商品
2025-11-14 11:31:00
风暴来袭!先优食品推出以“樱花炸鸡“为核心的四大天王系列炸鸡,引爆味觉新革命
当颜值经济邂逅味觉升级,以创新研发与品质制造为核心优势的青岛先优食品有限公司,重磅推出以“樱花炸鸡“为核心的四大天王系列炸鸡战略级产品
2025-11-14 11:32:00
招商创科携手凯赛生物推动生物基材料应用 助力纺织产业绿色升级
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背景下,招商局集团积极推进“第三次创业”,通过旗下招商创科、招商积余到家汇平台,联合生物制造企业凯赛生物
2025-11-14 11:32:00
佳人与银都拉玛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共推全球纺织行业循环发展
曼谷(泰国)/浙江(中国)——2025年11月11日——全球领先的再生聚酯纤维、纱线及技术纺织品供应商银都拉玛集团(Indorama Ventures)纤维业务部
2025-11-14 11:32:00
凡泰极客FinClip ChatKit:破解金融AI落地困局,实现“对话就能办业务”
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AI技术的崛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业务逻辑与技术架构。从颠覆传统风控的智能大脑,到赋能普惠金融的智能投顾
2025-11-14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