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3400亿破产独角兽,要“复活”了?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6-29 11:36:00 来源:融资中国
3400亿破产独角兽,要“复活”了?

原地“复活”?

从投资界的“当红辣子鸡”到破产边缘的“弃子”,WeWork总是被投资圈提起。

去年底,WeWork宣布破产,就在人们以为WeWork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时,它却宣布了债务重组和新的投资注入似乎在宣告自己的“复活”。近日新任首席执行官的任命,以及与物业所有者重新谈判租赁条款,都显示出WeWork在努力调整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从一家备受瞩目的共享办公空间巨头,到面临破产,再到如今似乎又重新站稳脚跟,WeWork的起伏跌宕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企业如何在逆境中重生?它的成功与失败又给共享经济领域带来了哪些启示?

WeWork的创始人亚当·诺依曼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嗅觉,成功捕捉到了共享办公空间这一新兴市场的需求。然而,随着2019年IPO的失败和随后新冠疫情的冲击,WeWork的商业模式和财务问题被暴露无遗。公司从投资者的宠儿变成了市场的弃子,市值蒸发,亏损累累。

如今改头换面的WeWork还能东山再起吗?

摆脱破产

WeWork摆脱破产困境了吗?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WeWork的最新情况,称WeWork宣布公司已从破产困境中恢复,并任命了戴德梁行的高管John Santora为新任首席执行官,该任命自2024年6月12日起生效。同时,WeWork宣布David Tolley在公司全球重组完成后已辞去首席执行官和公司董事的职务。

这是去年十一月宣布破产后,WeWork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的一个好消息。

实际上,在更早些时候,WeWork就已经传来试图重组的消息。根据观点网报道,WeWork已经宣布与债权人达成一项债务重组协议,这将使其债务减少约40亿美元,有可能帮助公司摆脱破产保护状态。根据美国法官John Sherwood的裁决,WeWork将按照由日本软银支持的方案进行重组,而公司创始人Adam Neumann将不再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在这次重组中,WeWork将从软银、King Street Capital和Cupar Grimmond等投资者那里获得4.5亿美元的新投资。Cupar Grimmond将在重组后成为公司的控制方。软银在新公司的股份预计会在16.5%到36%之间,具体比例将根据WeWork员工的参与度来决定。

同时,WeWork还与物业所有者达成了协议,通过重新谈判租赁条款,预计可以节省高达80亿美元的租金支出。这项节省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正面影响。

关于WeWork如何从投资界的“当红辣子鸡”一跌成为破产边缘的弃子,很多人把这归结为其创始人的原因。

WeWork的创始人亚当·诺依曼(Adam Neumann)出生于1979年,在以色列长大,后来加入以色列海军服役,并在2001年移居美国。在创立WeWork之前,诺依曼就尝试过很多个创业项目,比如可折叠高跟鞋、带护膝的婴儿裤子等等,从这些点子中就能看出他独特的创造力和嗅觉。

虽然这些项目并没有什么做得很成功,但是持续创业的信念已经在诺依曼心中种下了。2008年,诺依曼与朋友米格尔·麦克凯尔维(Miguel McKelvey)共同创立了Green Desk,而这也是WeWork的前身,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共享工作空间。

2010年,他们出售了Green Desk的股份,并利用这笔资金以及从房地产开发商Joel Schreiber那里获得的1500万美元投资,正式创立了WeWork。诺依曼希望通过WeWork复制他在以色列社区中感受到的亲密和团体性,这种理念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之后WeWork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迅速扩张,2017年在纽约第五大道拿下重要店面,2018年收购了联合办公空间运营商naked Hub,并吸引了摩根大通、高盛、软银等大企业的投资。然而,WeWork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其依赖于在黄金地段购买长期租赁的办公空间,并希望找到足够多的短期租户来支付成本和利润,这种模式被批评为不可持续。2019年,WeWork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失败,暴露了公司的财务问题,导致诺依曼被迫离开公司。

神话与降落

一个创始人必然是一个创业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不过WeWork从“高楼起”到“楼塌了”的背后也有经济周期与投资趋势转变的宏观因素影响。

WeWork兴起于世界经济的下行周期。WeWork的创立时间刚刚好赶上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当时美国地产行业泡沫破裂后,金融行业也受到了影响,而诺依曼敏锐的嗅觉再次发挥作用,他观察到,很多自由职业者其实很愿意在第三空间办公,比如星巴克,只是当时的纽约没有什么更专业的空间提供给他们;其次,随着地产经济的泡沫,纽约空置的办公楼也开始增多。

这也可谓需求对口,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属于自由职业者和创业者的共享办公空间就诞生了。

有这么一商业类纪实传记叫做《泡沫边界:亚当诺依曼与WeWork帝国》当中就形容了当时的情况:“神奇的是,即使周遭的经济屡屡崩溃,绿色办公桌的业务仍能继续蓬勃发展。次贷危机引发了国家金融系统历史性的重大崩溃,而纽约正处于震中。经济体系的每个角落似乎都受到了冲击。然而,不知何故,小企业主们仍然想要布鲁克林的办公空间。也许是为了灵活性,也许是因为曾经的银行家们也加入了自主创业。不管是因为聪颖还是运气,诺依曼和麦凯威显然发掘出了这个未被开发过需求的产品,还是个能赚钱的产品。”

在抓住大时代红利的同时,WeWork同样赶上了投资趋势变化的时代。在WeWork身价水涨船高的那几年,有几个重要的投资者身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第一个就是成功投资过Uber的硅谷明星VC机构Benchmark。

《泡沫边界:亚当诺依曼与WeWork帝国》书中写道“2011年,WeWork带来了740万美元的收入,支出仅略高于此,企业仅仅亏损了5万美元。这对一个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扩张型企业来说是个好迹象。毕竟,收入比2010年的150万美元增长了近4倍。而2012年即将到来,公司眼看着就要盈利了。”

同样是这一年,Benchmark接到了来自WeWork创始人诺依曼大的电话,在诺依曼精彩的口才和WeWork当时强劲的财务表现的双重加持下,Benchmark参与了WeWork的投资。“他们对WeWork强劲的财务状况十分满意,WeWork通过楼房获取的利润在扣除其他开销前,与一些软件公司的利润相当。WeWork还抓住了基准资本一直想利用的趋势。10年以来,美国的城市复兴仍处于早期阶段,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选择居住在城市中心,而这股潮流一直是基准资本期望有能力涉足的。”《泡沫边界:亚当诺依曼与WeWork帝国》这样描写道。

Benchmark之后,富达与普信的加入更是让WeWork估值直冲100亿美元。作为传统二级市场大基金,之前是不怎么参与初创公司的投资的,不过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也逐渐改变了这个投资趋势。比如Facebook上市的时候市值就已经高达1000亿美元,所以这些创业公司的巨大成长空间也开始吸引传统的投资机构。

在这样的投资趋势下,富达与普信参与了Benchmark的投资。随后,中国的弘毅投资在2015年的一笔投资,使WeWork的估值飙升至150亿美元以上。中国市场的资金充裕,加上中国投资者希望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影响力,为WeWork等明星创业公司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最后,软银的孙正义成为WeWork估值飙升至470亿美元的关键推手。孙正义通过愿景基金对WeWork的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寄希望于WeWork能超越阿里巴巴,通过颠覆房地产市场,在2028年实现万亿美元市值。孙正义的这一决策,既源于他个人对颠覆性变革的追求,也反映了市场上资金过剩的现状,尤其是来自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全球科技影响力渴望的体现。

共享经济何去何从

然而,生而逢时的WeWork的情况却急转直下。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WeWork原定于2019年上市,但其招股说明书揭露了公司管理上的混乱和财务问题,包括巨额亏损、公司治理松懈以及创始人亚当·诺依曼(Adam Neumann)的管理风格,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上市计划最终流产。2019年公开募资失败后,WeWork声誉受损,诺依曼也被迫离职。

随后新冠疫情暴发,全球多数公司关闭办公室,人们转向远程工作,进一步削弱了对WeWork共享办公空间的需求。2021年,WeWork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的方式上市,但市值已蒸发了约98%。为满足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要求,公司在8月中旬宣布进行1对40的股票拆分,股价从之前的83美分暴跌至大约10美分。

疫情期间,WeWork的工位需求大幅下降,空置率上升,业务急剧下滑,而公司仍需支付巨额租金。截至2024年6月,WeWork累计亏损约160亿美元,过去10年从主要投资者和贷款方筹集的资金已耗尽。尽管新管理层努力削减成本,但受写字楼市场疲软影响,扭亏为盈的尝试受挫。

今年8月,WeWork警告称,由于办公空间需求持续下降和会员流失率高于预期,公司面临倒闭风险。尽管自2019年以来已修改或取消数百份租约,但高管们仍不断强调高昂的租金成本和低入住率是主要挑战。

WeWork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表示,担心公司可能无法继续运营。今年上半年,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不利,共享办公空间需求下滑,公司亏损数十亿美元。今年,多名高管离职。

自成立至今,WeWork从未实现盈利。2016年至2022年,累计亏损达14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0亿元)。公司之所以能维持运营,主要依赖于风险投资的持续支持。

WeWork的轰然倒塌,也给所有共享办公室运营体系蒙上了一层灰色。

共享办公室作为一种创新的模式面临着许多经营的挑战。首先,共享办公室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会员的租金收入。这使得共享办公室对市场波动非常敏感,如经济衰退或疫情暴发等,都可能导致会员流失,进而影响收入。此外,共享办公室的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包括租金、装修、维护以及日常运营等,这些成本需要通过持续的会员增长来覆盖;

其次,共享办公室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差异化服务和特色成为吸引和保留会员的关键。然而,创新和个性化服务往往需要额外的投入,如何在成本控制和服务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共享办公室运营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者,共享办公室的管理和运营也需要专业的团队。从空间设计、技术支持到社区活动组织,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营团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和动力,是共享办公室成功的关键。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共享办公室也拥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远程工作和灵活工作安排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寻求更加灵活和成本效益高的办公解决方案。共享办公室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环境,促进了人际交流和创意碰撞,这对于创新驱动型企业和个人尤其有吸引力。

即使现在,在北京海淀等地区也有很多共享的办公空间,一位数字货币工作室的创始人就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处共享办公室办公。他表示,共享办公室的租金相较于正式的办公室租房要便宜很多,而且有很多公共空间足够员工会议或者客户接待。“创业初期没有必要把很多资金浪费在门面上,有个固定的地方能够聚在一起开会、面试就足够了。我作为使用者还是很支持和看好共享办公室的形式。”

此外,共享办公室还可以通过多元化服务来拓展收入来源。例如,提供会议室租赁、虚拟办公室服务、培训和研讨会等,可以吸引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同时,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如智能预约系统、在线社区平台等,也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会员粘性。

WeWork的前景仍是未知数,而共享办公室的运营模式是否会成功,还需要更多验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9 14: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创始人要买回破产的WeWork
...受热捧的年代,WeWork成了资本的宠儿,成立仅四年便跻身独角兽行列。2019年,在大股东软银的一路“护航”下,WeWork的估值飙升至惊人的470亿美元
2024-02-08 01:18:00
全球共享办公的鼻祖WeWork申请破产!市值暴跌了99.7%
...走到了穷途末路了吗?01WeWork面临生死时刻,昔日3400亿“独角兽”企业崩了!据《华尔街日报》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说,共享办公鼻祖WeWork公司计划最早于下周申请破产
2023-11-05 14:14:00
470亿美元独角兽的幻灭,戳穿了多少商业神话?
...《亿万负翁》从零起步,到成为一家估值47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公司,最快需要多久?答案是不到十年。2010-2019年
2024-03-19 09:41:00
复盘2023,北美独角兽群体之死
“那些跌落神坛的独角兽。”作者 |Amelie编辑|Juni本文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管你舍不舍得,2023已走到了尾声。在这一年,很多事情看似不可思议,但就如宿命般迎来了它
2023-12-12 15:12:00
...起曾经的杀伐决断,孙正义正面临着迷茫与忧郁。失败的独角兽投资案例,错失对Anthropic和Cohere等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投资,旗下愿景基金的投资回报并不乐观。在软银今年6
2023-10-17 17:36:00
孙正义称其为\
...对该消息,WeWork未予置评。曾经估值高达47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却成为孙正义口中“愚蠢的投资”,如今或走向破产
2023-11-02 23:02:00
“最强ATM”中东,投了中国独角兽智谱AI | 最前线
...下风险投资部门管理的基金Prosperity7,投资了中国大模型独角兽智谱AI,金额达到4亿美元(约29亿元)。据报道
2024-06-03 11:14:00
...总部:认定标准为经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上年度地方财政贡献500万元(含)以上且近两年连续增长20%(含)以上。《实施意见》对奖励政策提出,落
2024-04-11 02:43:00
家办如何为富豪家族服务?对话亚洲家办协会主席罗孟君
...,有一个多元化的回报。另一方面,他们投了一些中国的独角兽公司以后,也会吸引这些公司出海去中东落地,这些公司有当地主权财富基金的背书也更容易开拓市场,他们也避免了产业空心化的问
2024-01-03 12:01: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37家北交所公司本月迎来调研 两大行业最受关注
伴随着三季报披露工作的收官,本月北交所多家公司迎来机构密集调研。《大众证券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本月以来,已有37家公司迎来机构调研
2025-11-14 06:36:00
细胞免疫概念受游资追捧 开能健康收获“20CM”涨停
周三,大盘继续震荡整理,小家电板块逆市上涨0.50%。个股方面,开能健康(300272)收获“20CM”涨停。早盘,开能健康高开0
2025-11-14 06:36:00
新闻分析|上榜“优等生”强在哪?
2025河北企业100强、制造业企业100强和创新领先50强、服务业企业100强和创新领先50强榜单发布上榜“优等生”强在哪
2025-11-14 07:52:00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金融“活水”润泽绿色出行,汽车分期助力消费升级
鲁网11月13日讯兴业银行济南分行积极贯彻国家鼓励汽车消费与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持续加大个人汽车消费分期业务的推广力度
2025-11-13 11:46:00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产品创新精准赋能小微企业发展
鲁网11月13日讯近日,兴业银行济南分行成功为泰安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发放590万元线上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实现了对高端零售客群及其关联企业的精准服务
2025-11-13 11:47:00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创新融资模式 精准滴灌小微物流企业
鲁网11月13日讯物流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血脉,而数量众多的小微物流企业,则是维系经济毛细血管畅通的关键力量。针对该行业普遍存在的“轻资产
2025-11-13 11:48:00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为科创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鲁网11月13日讯近期,兴业银行济南分行精准对接泰安一家专注于矿山安全防护设备的科技型创新中小企业,通过高效审批并发放730万元“科创贷”
2025-11-13 11:48:00
金融活水润沃土 邮储银行450万“贷”动莘县企业扩产升级
鲁网11月13日讯(记者 杨勇 通讯员 孙清波)在聊城市莘县,一家深耕生物蛋白领域十余年的企业——莘县诚信生物蛋白有限公司
2025-11-13 11:48:00
凤凰传媒投资成立高等教育出版公司
近日,江苏凤凰高等教育出版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凤凰传媒(
2025-11-13 11:48:00
特变电工在海南成立能源投资公司
近日,海南绿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服务;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和报告编制服务;专业设计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
2025-11-13 11:48:00
腾讯公布机械肩关节、机械臂、机器人相关专利
近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机械肩关节、机械臂、机器人、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专利公布。企查查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
2025-11-13 11:48:00
江苏银行南京分行灵活就业人员微信支付缴存住房公积金功能上线
“最近发现缴存住房公积金多了微信支付选项,支付更加便捷了。”近日,南京灵活就业人员小谢在南京公积金App上成功使用微信支付完成了住房公积金缴存
2025-11-13 13:00:00
情绪消费催生嗅觉经济,企查查:前十月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涨近12%
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数据显示,超九成青年认可“情绪价值”,近六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2025-11-13 14:00:00
中国核电在山东成立核能新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近日,中核(山东)第二核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洪源平,注册资本为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
2025-11-13 14:12:00
外媒:日元兑美元汇率跌至9个月低点
中新经纬11月13日电 日元汇率近日持续走低,截至13日发稿,1美元兑154.67日元。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在11月12日的外汇市场
2025-11-13 1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