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评论员 | 廖保平
据上游新闻报道,2月24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2025眉山仁寿半程马拉松赛事中,一位女网红疑似“套牌”参赛。在比赛中,有两个佩戴C4567号码布的跑者,其中一名被网友认出是女网红星星(化名),而另一名被套牌的女子是从外地来参赛的选手。
当佩戴相同号码布的两名选手出现在2025眉山仁寿半程马拉松赛道上时,这场本应彰显体育精神的赛事,瞬间沦为流量时代的荒诞注脚。女网红“星星”套用外地跑者C4567号码布的丑闻,不仅暴露了马拉松赛事管理中的漏洞,更折射出社交媒体时代竞技体育被流量逻辑侵蚀的深层危机。
“套牌”乱象频发的根源,在于马拉松产业爆发式增长与组织能力滞后的尖锐矛盾,中国田径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举办马拉松赛事1823场,较2019年增长247%,但拥有专业计时芯片识别系统的赛事仅占三成。眉山赛事暴露的“人工核验+纸质号码布”原始管理模式,使套牌成本几乎为零——涉事网红仅需网购同款号码布即可混入赛道,这种低级漏洞在智能时代显得尤为刺目。
更深层的管理缺位体现在惩戒机制的形同虚设,尽管《中国马拉松管理文件》明确规定“替跑、套牌者终身禁赛”,但近三年公开处理的套牌案例不足百起。此次事件中,赛事方在接到举报12小时后才启动调查,期间涉事网红已完成商业直播并涨粉几十万。这种“违法成本低于流量收益”的畸形生态,实则是纵容投机者的变相鼓励。
网红群体将马拉松视为新型“打卡秀场”,彻底异化了这项运动的精神内核,涉事网红“星星”的赛事视频中,“暴汗妆效”“跑者身材”等话题标签占比过半,真正记录跑步过程的画面不足十分之一。这种将竞技场降格为写真棚的操作,本质上是将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置换为“美颜经济”的流量密码。
更恶劣的是灰色产业链的推波助澜,在某电商平台,定制马拉松号码布的服务商家超过2000家,部分甚至提供“芯片复制教程”。一条从伪造资质、套牌参赛到流量变现的完整产业链已然形成,有黄牛直言:“带网红混进马拉松赛道,比卖演唱会门票利润高三倍。”当体育精神沦为商业算计的牺牲品,赛道上的每一个假号码布都在嘲弄着真正的奔跑者。
遏制“套牌”乱象需构建“技术+制度+文化”的三重防火墙。技术层面,成都马拉松启用的“AI人脸识别+双频芯片”系统已实现开跑前后三次身份核验,很难产生替跑;制度层面,厦门市政府将马拉松违规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的做法值得借鉴;文化层面,则需重塑“完赛比炫耀更重要”的价值导向,如无锡马拉松对坚持完赛的普通跑者授予“毅力勋章”。
其实,对网红经济的规制同样迫在眉睫,平台应建立“体育诚信档案”,对套牌、替跑等违规账号实施流量降权;监管部门需明确“体育营销”边界,禁止利用赛事进行虚假人设营销。正如田径名将苏炳添所言:“马拉松的终点是心灵而非镜头,真正的荣耀来自脚踏实地跑过的每一公里。”
此次眉山事件恰似一记警钟,敲响了体育产业在资本与流量裹挟下的异化危机,当套牌者踩着他人号码布收割流量时,践踏的不仅是比赛规则,更是对千万跑者热爱与汗水的亵渎。唯有让技术筑牢底线、制度长出牙齿、文化重拾初心,才能守护马拉松赛道上那份最珍贵的纯粹,那才是在漫长奔跑中,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永恒光芒。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