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用束脩之礼感谢师恩火了 有人点赞有人担忧 专家:重在表达情感,不必拘于古礼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7-22 19:30:00 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 近两年,用束脩之礼感谢师恩悄然流行开来,每到毕业季,更是有不少家长和老师晒出图片、视频。相关话题也屡上热搜,引发热议。有人叫好,认为形式新颖又尊重传统,但也有人担忧此举流于形式,还有可能引起攀比。对此,专家表示,感谢师恩重在表达情感,但不必拘于古礼。

用束脩之礼感谢师恩火了 有人点赞有人担忧 专家:重在表达情感,不必拘于古礼

网民发布给老师送束脩之礼视频走红

家长:有人叫好,也有人心存担忧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包括合肥在内的多地均有学生通过送束脩之礼感谢老师,从幼儿园到高校,送的东西包括猪肉和芹菜等。从家长和老师分享的视频来看,不少学生在送上束脩之礼后,还会恭恭敬敬给老师鞠躬致谢。不少家长发的视频还配文:今借古人之礼,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与感谢。

7月22日,针对这一现象,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大家看法不一,有人叫好,有人担忧。家长陈女士表示,她认为用束脩之礼感谢老师这种方式不错,近年来也越来越常见,一方面是致敬传统,另一方面也能增进师生感情。

家长荀先生也表示,较之于送鲜花和贺卡,送束脩之礼既新颖,又有文化内涵,“况且送的东西也就是一些猪肉和芹菜,花费也不多。”荀先生表示,这种方式另一个特点就是成本不高,能接受。

家长沈先生对此持不同观点,他认为现在的束脩之礼本质上也是物质,很容易引起攀比,甚至可能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影响。“我认为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家长韩先生认为,送束脩之礼也是送礼,如果有家长送了,其他家长不送也会感觉不合适,由此会带来经济和心理双重负担。

用束脩之礼感谢师恩火了 有人点赞有人担忧 专家:重在表达情感,不必拘于古礼

合肥巢湖一家幼儿园晒出学生给老师送束脩之礼

老师:警惕物质化、形式化,不想给家长带来负担

合肥一家公办幼儿园园长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她自己并未遇到过学生送束脩之礼,但确实在朋友圈看到过这种方式。她认为,束脩之礼源自古代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的传统,核心是“尊师重教”的理念。现在很多学校恢复这一仪式,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呼应,能让学生和家长在仪式感中体会教育的庄重性,这种对文化的重视本身有其价值。

不过,该园长也表示,要警惕将“束脩”物质化,因为在古代这是学生家庭表达心意的方式,而非“送礼”,如今若演变成攀比礼物价值,反而违背了尊师重教的初衷,也可能给家长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家长可能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感谢之情和想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但是作为老师,我们是坚决反对的。”合肥海恒教育汇林园幼儿园执行园长程云雷表示,她认为,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不在于礼物的厚重,她更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也希望家长能共同守护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增加教师的压力和带来道德困境,给教育一片公平公正纯净的天地。

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武东在多年前创办了合肥小筛子义学私塾,利用周末和其他课余时间开班给孩子讲授国学经典。其介绍,他们不收学费,只让家长行束脩之礼,根据自身条件捐赠。

王武东告诉记者,从传统来看,束脩之礼并无定价,各地也存在不同,曾经的束脩之礼是老师的收入来源,以此谋生,但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表达感谢的方式。他认为,当前束脩之礼再度流行,是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老师、学校的尊重,也是礼尚往来的体现,总体上他持乐观态度,但也会担忧沦为形式。

用束脩之礼感谢师恩火了 有人点赞有人担忧 专家:重在表达情感,不必拘于古礼

有老师分享收到束脩之礼的照片

专家观点:重在表达情感,不必拘于古礼

针对这一现象,安徽省民俗学会会长王贤友表示,当前束脩之礼流行开来,俨然成为一种新民俗。既是民俗,就有存在的合理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物质较为充裕的情况下,人们逐渐看重礼仪、文化等精神层面的追求。“所以当下束脩之礼又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既有多方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有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一种社会现象。”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综艺学院副院长、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韦京东介绍,束脩之礼是中国古代拜师的礼节,即拜师时给老师送上象征性的礼品。当下既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为此,他认为,现代教育科目众多,师资丰富,在学校谢师拜师时,行中式传统的抱拳礼或跪拜礼较好。不仅简易大方,又可避免送礼之嫌。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认为,送束脩之礼这种做法尽管初衷可能很单纯,但是有意无意会给人感觉到有恶搞或者说有不够庄重的成分。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毕业典礼是庄严隆重的,在这样的氛围下,老师不认同,则显得古板,认同则毕竟与场景不甚匹配,由此被置于一种尴尬处境之中。

王云飞说,现代社会有现代精神,要想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感谢,也有多种现代化的方法,重在抒发真情实感,而不在于形式和场合。可以建构一种既能弘扬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精神,又能真实地表达情感的现代方式,而不必拘泥于所谓的古礼。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 实习生 何昱满

编辑 彭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2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行束脩礼  拜谢师恩
...忘。”活动现场,学生们效仿古代读书人,向恩师进献“束脩六礼”并行三拜之礼。老师们则深深地“回礼”,并对孩子们许下郑重承诺。
2023-09-11 01:03:00
新乡市第二十一中学毕业典礼上学生行“束脩礼”
...郭新艳老师收到了学生们的祝福,同时收到了3名学生的束脩礼。当天上午,校长郑兰键等学校领导和九年级全体师生参加了毕业典礼。郭新艳老师是该活动主持人,仪式接近尾声时,三名学生提着
2023-07-05 18:23:00
军营“束脩礼” 悉心“传帮带”!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举行拜师仪式
...,该支队借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由新兵向班长行束脩之礼。束脩之礼体现的是古代社会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以及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新兵递上拜师帖、行毕束脩礼,班长们将一条写着“严
2024-09-10 10:32:00
“束脩之礼”庆教师节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该校老师正在接受、展示“束脩之礼”。‘束脩之礼’是学生对教师表达感谢的一种方式,是古时学生对教师的一种最高敬意,在此我们以现代的方式,重温这一传统文化礼
2024-09-10 14:58:00
女生拿出五花肉送给老师 ,束脩之礼,五花肉是最高谢师礼
...刘先生称,尊师重道大有讲究,好多人不知道历史上的“束脩之礼”,女生拿出五花肉送给老师这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最高敬意,感觉这个学生很懂事。六月毕业季,同学们为表达对恩师们谆谆教诲
2023-06-19 16:48:00
黄葛树丨牟方根:木匠拜师礼——“六礼束脩”
木匠拜师礼——“六礼束脩”文/牟方根前些时日,身为乡村老木匠的幺爸打电话来说,他收了最后一个徒弟,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关门弟子”——小刚,并按照传统礼仪行了拜师礼。1991年夏,我
2025-02-03 06:56:00
大众网记者 李梅 临沂报道
2025-06-28 18:59:00
...们用行动告诉大家:我们有梦想,有毅力,有活力。再现束脩礼,这波尊师重教满分学校的“合伙人”——初2028届家长代表带着殷切的嘱托走上了舞台,通过朗诵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期望、关爱
2025-10-20 18:02:00
开笔启“至” “和”养润心
...护。老师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开启读书之路。六礼束脩是拜师礼不可缺少的元素,主要指肉干寓意敬谢师恩,芹菜寓意业精于勤,龙眼干寓意启窍生智,莲子寓意苦心教学,红枣寓意早日高中
2023-09-29 14:3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湖北咸宁警方通报一男子持械抢劫金店:被抢金饰全部追回,嫌犯抓获
来源:华商网 编辑:王莉文
2025-11-01 08:3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些年,所谓的“能量石”“保健石”非常受欢迎。有些商家宣称“能量石”可以治病、保平安……小小一颗石头
2025-11-01 08:31:00
“多地女子因网上交友、遭情感诳诱后误入化妆品代理迷局”一事经华商报报道后,已引起多方关注。截至10月31日,四川、广东
2025-11-01 09:02:00
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10月31日,抖音生活服务发布《2025“苏超”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5月10日至10月20日
2025-11-01 09:43:00
2025南京文学书集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王峰)10月31日,2025南京文学书集开幕式暨“书香润校园”全民阅读活动公益捐赠仪式在金陵STYLE浪漫中心举行
2025-11-01 09:45:00
新一届冰心散文奖揭晓 唐山籍作者榜上有名
河北新闻网讯(殷念慈)10月30日,“第十一届冰心散文奖”揭晓,唐山籍作者王树久的散文作品《拥抱栗树》榜上有名,该作品原载于《唐山文学》2024年第4期
2025-11-01 09:49:00
“老校长”对邻里琐事上了心 成为社区“金牌”调解员
大皖新闻讯 古稀年岁的叶文祥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变了个模样。从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休的他,不爱游山玩水,却偏偏对邻里琐事上了心
2025-11-01 10:03:00
与蓝天有关的故事①——《新西伯利亚高等军事航空学校的年轻学员》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1-01 10:05:00
【“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非遗技艺进校园,文港毛笔传文脉——张公镇社科普及周让毛笔“圈粉”青少年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传承,10月30日上午,张公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团委,特邀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
2025-11-01 10:06:00
11月1日,十堰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一批网络交易执法领域典型案例。“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临近,为规范网络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11-01 11:06:00
石家庄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中获佳绩
河北新闻网讯(文晶晶、马文涛)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现场总决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落下帷幕
2025-11-01 11:17:00
客从何来——陕西与客家的历史渊源 文化交流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为深入探寻客家文化根脉,促进地域文化交流互鉴,服务文化强国战略,2025年10月31日下午,“客从何来——陕西与客家的历史渊源”文化交流会在西安举行
2025-11-01 14:21:00
中国网11月1日讯 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消息,在境外学习、工作或者旅居期间,你是否曾遇到过不明身份人员的刻意接近?是否曾被情感拉拢或威逼利诱所困扰
2025-11-01 14:50:00
一座“冷门”城市,因为中国年轻人的分享走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日前,纪录片《寻找杜塞尔多夫》举办中国、德国首映会。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2025-11-01 15:4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雨彤)10月31日,2025阳明心学大会在浙江绍兴开幕。本届阳明心学大会以“阳明心学与文化力量”为主题
2025-11-01 15: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