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用遥感科技守护秦岭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23 03:5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用遥感科技守护秦岭

——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英汇团队

用遥感科技守护秦岭

初夏的秦岭翠华山云海缭绕,格外美丽。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用遥感科技守护秦岭

五月二十二日,全英汇(右一)、冯伟(橘色衣服)和王硕在分析遥感监测图像。 本报记者 郭诗梦摄

本报记者 郭诗梦

今年5月,省林业局对外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6.07亿元,用于支持陕西省秦岭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

秦岭生态保护建设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多年来,陕西高校科研团队积极利用自身科研优势投身于守护秦岭的事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英汇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遥感技术研究院,教授全英汇带领学校遥感团队开展生态修复遥感技术应用,以深度集成感知先进技术,对陕西省2000年至2024年土地覆盖变化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监测,重点对秦岭区域的森林变化进行多尺度分析,观测结果为陕西省生态建设、生态修复和秦岭林业保护提供了客观、可靠的数据支撑,为守护秦岭的绿水青山作出卓越贡献。

5月20日,记者就“如何用遥感科技守护秦岭”这一话题,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英汇团队进行了专访。

访谈嘉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全英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 冯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博士研究生 王硕

问:您能解释一下什么是遥感技术吗?

全英汇:遥感是一门综合性的探测技术,基本概念是指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在远距离条件下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通过遥感器接收来自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经过记录、传输、处理和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遥感技术现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和环境动态监测等。

在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仍然存在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问题。其中,度量难是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为度量难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问:团队是如何运用遥感技术守护秦岭的?

冯伟:遥感技术可用于秦岭的森林覆盖信息提取、森林长势监测、自然灾害预警等领域。目前,我们团队已经利用遥感技术在秦岭区域完成了植被覆盖变化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以及智慧农业等一系列工作。

秦岭区域一旦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影像数据,评估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可为救援工作和灾后重建提供有效信息支持。此外,我们通过多源传感器对秦岭区域地表变化进行高频度监测,可以为灾害预警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王硕:我负责卫星数据处理、图像分析和分类算法的优化。在参与秦岭土地覆盖变化监测项目时,我会通过分析数据追踪秦岭区域的森林变化。比如,秦岭腹地某一处的森林面积变大还是变小,森林树木整体生长情况好不好,都一目了然。

问:从2000年到2024年,近25年间,在守护秦岭的同时,团队在遥感科研上有什么新突破?

冯伟:一方面,我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复杂场景下的目标感知探测难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服务重大系统和工程产品研制。团队重点开展了多尺度地物智能感知与目标探测研究,构建了雷达和光学多源融合探测体系。

另一方面,团队应用遥感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安防警戒、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灾情感知等应用领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遥感技术研究院、西安市先进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遥感成像科技创新团队,我们团队开展了多源遥感探测研究,形成了西电“信息+”特色遥感应用,服务陕西地区经济发展,助力智慧农业和秦岭生态保护。

例如,我们开展了“基于遥感反演的秦岭北麓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富民技术”的研究。该研究针对陕西省环境的实际情况,利用多源遥感立体协同算法,不仅实现了多样化的水生态产品智能遥感反演,还建立了基于统计知识库的“生态产品—致富效果”互助理论框架,为陕西省生态富民宏观决策提供一定的科技支撑。

同时,我们聚焦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雷达、光学传感器融合,开展了秦岭陕西段周边智慧农业遥感监测研究,为陕西省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问: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一名教师,您如何为国家遥感领域培养后备人才?

全英汇:遥感学科建设多年来,我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系的老师通过参加国家遥感专业建设研讨会,反复修订学校专业培养方案,逐步建立了“信息+遥感”的课程体系及本科教育教学实践体系。我们团队正在编写独具特色的遥感课程教材,还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支撑本科双创实践周学习。同时,我们成立遥感俱乐部,为学生搭建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成长平台。

在本科教学中,我的教学理念是“知识要活学活用”。我主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平时的所见所闻相结合。课堂上,我经常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课程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探究,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新生研讨课和学科导论课上,我也经常带学生到科研实验室参观,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所学知识的高阶应用,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爱好。

科研一线最能锻炼人、培养人。在研究生培养中,我认为“实践出真知”。我们的研究方向大多与国家和省部级的重大项目和科研需求有关,我会让学生多去研究院所、试验外场参与关键技术攻关和系统调试。在实践中,攻坚克难的过程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能让他们走出实验室,对科研课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们系很多毕业生都在科研一线工作。

问: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您对在秦岭腹地开展遥感实践研究有什么心得和体会?

王硕:在全老师和冯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多次前往秦岭进行野外实验。到秦岭实践科学技术,让我深刻感受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也让我在拓展专业知识、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更加意识到肩上的重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3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转自:陕西日报本报讯 (记者 郭诗梦)4月3日,记者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悉:由该校研制的我国首颗针对秦岭全域防治和保护卫星——“西电一号”持续服务秦岭生态保护。“西电一号”具
2024-04-07 02:35:00
六五环境日陕西省宣传活动启动 探访临潼区秦保局“无人机中队”
...采访与宣传活动。同时,开展大学生生态文学创作大赛和秦岭生态小卫士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评选推出一批生态环境优秀文化作品。此外,将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环保设施单位集中开放活动,
2024-06-05 07:44:00
中国西部“最强大脑”每秒运算30亿亿次,人工智能将改变一座城
...圣瞳智巡”正式发布。该模型是西安圣瞳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打造的自主研发成果。此前,公司已经积累了超3000万个工业巡检数据
2024-06-21 13:59:00
208坊 | “智慧秦岭”迈向3.0时代
...植物物种、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它便是秦岭。近年来,为了守护好这中华祖脉,一张数字秦岭保护网正在加速展开,“智慧控山”照进现实。秋风一起,风雨笔走游龙,秦岭为
2023-10-30 12:44:00
为秦岭拉起一张数字监测网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管平台为秦岭拉起一张数字监测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管平台工作画面。(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供图)本报讯(记者 闫鑫)10月16日,
2023-10-17 03:52:0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鄠邑区举办“守鄠秦岭”五四系列主题活动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西安5月4日讯(记者 冯丽)今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中共西安市鄠邑区委、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在秦岭保护总站举办包括“秦鄠卫”秦岭保护志愿化活动品牌发布暨
2023-05-05 15:02:00
...生产力,积极抢占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方红卫来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详细了解学科建设、研究方向、技术攻关等情况,走进人工智能创新技术产品展示室察看秦岭·西电遥感脑
2024-03-26 03:41:00
...护司司长张玉军表示,去年12月,生态环境部推动建立了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在西安召开首届轮值联席会议,指导陕西等7省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秦岭机制”的目的是在
2024-05-29 14:04:00
...保护工作情况。据介绍,陕西省的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聚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监管、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全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2024-10-29 07:3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