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日前,记者走进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玻璃展柜里的赫哲族鱼皮服纹理清晰,朝鲜族农乐舞面具笑意盈盈……
4万余件民俗文物,无声诉说着东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近日,该博物馆荣获“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抽象的概念,要让每一件文物、每一场展览都成为理念传播的载体。”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馆长艾春明总是这样说。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自2014年6月开馆以来,始终秉持“学术立馆、展教融合、传史育人”的建馆定位与“促进民族交流、传承民俗文化”的核心理念,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时代典范。
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及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该博物馆依托四万余件珍贵藏品,生动呈现了千百年来东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
博物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其融入顶层设计、展览策划、教育活动及学术研究全链条。2023 年,博物馆成功申报并被认定为“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同时作为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区域民族工作提供了坚实阵地支撑。
在活化历史文脉方面,博物馆通过打造特色主题展览和开展多元化社教活动,将静态文物活化为生动的教育载体。设有“东北古代民族民俗” 等三个基本展区及“红山文化”等专题展区,系统介绍了东北地区各族系、民族的演变与融合。博物馆每年免费开放逾300天,年接待观众达12万人次,近五年组织民族民俗文化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57场次。2023 年,博物馆与长春市民委共建“长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新增多个专题展览,通过多媒体互动等方式,让参观者沉浸式感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内涵。
此外,博物馆依托强大的研究力量,深耕学术领域,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近五年,研究人员发表论文28篇,完成国家 “三交史” 史料汇编之吉林卷上卷编纂任务,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24项。
展望未来,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吉林,深挖地域特色,创新展教模式,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我们要让4万件文物继续‘说话’,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艾春明说。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昕
图片由被采访对象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0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