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牡丹江师范学院:以创意设计为桥,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创业中焕发时代新韵
李鸿嘉 吕晓芳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命题下,牡丹江师范学院以创意设计为纽带,立足地域文化根脉,通过课程融合、项目实践、校地协同等多元路径,构建起“传承——创新——赋能——创业”的完整闭环,让渤海国文化、朝鲜族民俗、非遗技艺等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生,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2023年,学校获批黑龙江省创意设计创新券服务机构库首批入库单位。2024年,获评省级创意设计与双创融合示范基地,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创意设计实践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扎根地域文化,以创新设计驱动创业实践
牡丹江师范学院深耕黑土地上的文化资源,将地域特色文化作为创意设计的源头活水,推动传统符号与当代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2023年,学校在牡丹江市中兴村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乡创艺术”团队入驻基地,并以中兴村为样本,聚焦朝鲜族传统民俗的现代性转化,开发出朝鲜族传统家具陈设以及手作“中兴礼”“中兴里”等系列文创产品,同时开展创业实践。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实现了商业转化,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此外,团队打造的系列民宿以场景化设计重构乡村公共空间,构建起沉浸式民族文化体验场景,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吸引力。
依托唐代家具文化和唐代渤海国文化,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赵伟团队另辟蹊径,指导学生进行唐代家具与渤海国家具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重新定位渤海国家具为“唐文化东北分支”,填补少数民族家具研究空白。团队通过数字化技术复原渤海国家具三维模型,解析唐代卷草、云纹等纹样库,结合AI纹样生成技术,生成融合渤海国图腾的创新图案。还积极推动“渤海唐韵”家具套装融入地域旅游文化,推动地域文化IP转化,让千年古国的文化基因走进现代生活。已申请外观专利4项,毕业生创建了2所文化设计工作室,真正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创业实体。
学校还将创意设计与文化传承融入课程体系,例如《环境雕塑造型》课程注重学生对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黑龙江文物与民俗文化为核心,联动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镜泊湖景区等实践基地,指导学生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学生围绕渤海上京遗址出土文物的纹样等元素,设计出系列旅游纪念品。
二、深耕校园实践,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校园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创业的重要场域。学校以学生项目为支点,打造“体验——传播——创业”的链条,让青年学生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实现创业梦想。
“指上遗韵——非遗传习坊”项目在“壹街区”大学生创业园落地生根,以“非遗活态传承”为宗旨,致力于打造集古琴、茶道、香文化体验教学及文创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微平台。项目构建“阶梯渐进”的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创业尝试。开发香珠手串、香牌挂饰等文创产品,通过产品销售和体验服务实现盈利。定期举办公益“古琴文化周”,向学生普及古琴养护、减字谱入门等基础知识,吸引300余人次初次抚琴。“乡创艺术”团队成立了手作艺术工坊社团,策划实施的非遗体验项目以参与实践为纽带,实现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社群文化凝聚力的提升。
“壹加壹美育行”项目则将非遗传承延伸至校外,通过美育支教深耕中小学课堂。团队以“专业知识+实践教学”的模式开展色彩与创意启蒙,让美育传播更具实效。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筹备的美育作品成为传递艺术温度的载体,让乡村孩子感受美学的魅力。还面向市民提供定制化绘画服务,全年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成为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移动窗口”。
三、融合创新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效能
学校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打破传统与现代、校园与社会的壁垒,让文化传承和创新创业都能扎得深、走得远。
在平台搭建上,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建成“中兴・印象文化创意中心”“大学生创意设计与双创融合实践基地”等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推动创意成果落地转化。如“乡创艺术”团队依托基地实现非遗绳结技艺的商业化,将设计的朝鲜族绳结挂饰等产品进行销售,既传承了技艺,又创造了就业岗位,吸纳多名毕业生参与创业。唐代家具团队向俄罗斯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助力东北亚“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推广。《环境雕塑造型》课程指导的项目通过“文物 + 旅游”的模式,让博物馆文化辐射更广泛的人群,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从乡村民宿的创业实践,到校园工坊的商业运营;从渤海国家具的创新发展,到朝鲜族文创产品的商业转化,牡丹江师范学院以创意设计为笔,在黑土地上书写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生动答卷。近三年,学校相关项目已获批国家级、省级项目20余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赛事中斩获奖项40余项,不仅为区域文化IP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创新创业的碰撞中,持续迸发新的生命力。责任编辑:韩璐(EN05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