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云阳县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示范县
云阳县立足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提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示范县目标,聚焦磐石城遗址公园和云阳博物馆(新馆)两个重点项目建设,强力开展“五大板块”工作,扎实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阳段)建设。
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云阳县每年滚动实施“四个十”(即十大古宗祠、十大古建筑、十大古村落、十大价值研究)文化保护和利用工程,在完成张桓侯庙、彭氏宗祠等19处文物保护修缮的同时,与相关单位、院校积极开展多项合作。
在文旅融合互促方面,大力开展“百A百星”(即国家A级景区达到100A、星级酒店达到100星)攻坚提升工程,打造10多个乡村旅游休闲区,创建A级旅游景区22个,培育星级酒店17家。
在生态修复保护方面,开展库岸综合治理修复和长江生态保护工程,建成33公里环湖绿道,串联“白兔井”等八大主题公园,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长江(云阳段)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75%。
在文化育民惠民方面,实施“文艺荟萃”时代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三峡彩虹》《巴人密码》等一批文艺作品。
在数字应用赋能方面,实施历史文物数字再现工程,建成区县首个数字体验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率达到90%以上。下一步,云阳县将加强文化保护传承,持续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万州区
把握“三大抓手”实施文旅深度融合
万州区突出产品供给、品牌塑造、产业聚合“三大抓手”,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全力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文旅融合工程示范样板。
近年来,万州区着力实施资源普查工程,完成长江流域(万州段)文物资源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1185处,新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13处,收录旅游资源单体346处;制定《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实施重点文旅项目和事项72个,建成一批标志性文旅工程;以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为着力点,高效转化提升三峡平湖旅游资源,实施精品提升工程。
同时,万州区高质量策划举办了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打造节会品牌;利用长江万州段江面宽阔的独特优势,举办环湖马拉松、冬季横渡长江等大型文旅体活动,擦亮赛事品牌;发挥川剧、曲艺、歌舞剧、杂技“四团同城”优势,培育演艺品牌。
此外,万州区出台《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文旅市场主体;聚焦新兴业态,推出研学旅游精品线路4条,打造精品民宿集群5个,塑造多元文旅业态;突出文商旅融合,拓展文旅消费场景,发展“演唱会经济”,集聚人气商气。
下一步,万州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高质量文旅融合示范样板。
涪陵区
打好“传承保护”与“文旅融合”两张牌
涪陵区突出两江交汇特色,实施巴文化传承发展、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白鹤梁题刻文化保护利用、易理文化再研究再拓展等行动,打好“传承保护”与“文旅融合”两张牌,进一步凸显文化底蕴、彰显时代价值,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涪陵段)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传承保护方面,涪陵区系统梳理保护长江文化遗产资源,摸清资源“家底”,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006处,可移动文物14328件(套);投入2亿余元完成陈万宝庄园、周煌故居、邱家榨菜作坊、北岩题刻等10余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盘活遗产“富矿”;推动白鹤梁题刻单独申遗与联合申遗同步推进。
在文旅融合方面,涪陵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大文旅”理念,以获批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着力整合长江文化、生态和旅游资源,打响具有涪陵辨识度的长江文化品牌。如以白鹤梁、816、武陵山、榨菜等标志性文旅IP等为核心,成功举办白鹤梁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推动长江工业遗迹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等业态融合发展。
下一步,涪陵区将努力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涪陵段)打造为赓续千年文脉的历史文化长廊、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文旅体验空间和展示涪陵形象的亮丽名片。
大足区
把大足石刻打造成世遗保护利用示范
大足区坚持“保护第一”,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把大足石刻打造成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示范、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石窟寺领域的样板。
近年来,大足区认真落实重庆首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升级改造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刻安防系统;对包括文物本体、自然环境、人为活动因素以及保护管理等18大类、70个子项开展长期监测;建成文物医院、监测预警中心、安全技术防范中心等平台,实现了保护工作由抢救性向预防性转变。
同时,大足区深度挖掘文物时代价值,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水平。如推动“大足学”学科建设,将大足石刻研究上升到系统与学科的高度;启动《巴蜀石窟全集》编撰工作,历时16年完成的11卷19册《大足石刻全集》考古报告填补了我国大型石窟编写和出版系列考古报告的空白;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隆重上线;8K数字球幕《大足石刻》获评国家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大足石刻文创园累计签约入驻企业168家,总投资255亿元。
接下来,大足区将加强大足石刻整体性保护、系统性研究,加大文旅模式和业态创新力度,努力把大足石刻打造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文物活化利用金名片。
奉节县
建设白帝城-环草堂湖-三峡之巅文化旅游带
白帝城遗址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文旅地标,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5A级景区、长江三峡起点,也是10元人民币背景取景地。
近年来,奉节县推动白帝城遗址保护利用、景区品质提升,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华诗城”;建设三峡第一碑林、竹枝园、十贤堂,杜甫亭、忠义广场,增加竹枝情缘、归来三峡等诗词演艺,对白帝城进行一诗一景打造;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结合古建筑群内明良殿、武侯祠、东西碑林、文臣武将厅等讲好三国故事,利用白帝城博物馆、江峡文化馆、瞿塘关遗址博物馆展示厚重历史文化。2023年接待游客135.5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335.83%。
下一步,白帝城将持续推进考古体验中心、文物本体修缮、发掘成果临时大棚展示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遗址公园;深入挖掘白帝城历史文化,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破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奉节段)核心区建设,提升文化公园的产业价值和影响力;加快完善白帝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后续规划设计,开展汉、六朝、唐宋城址的内涵和布局研究,丰富白帝城城市文化发展脉络;积极推进申遗工作;打造白帝城-环草堂湖-三峡之巅文化旅游带,开通白马隧道,闭环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计划投资1.97亿元,开展草堂湖沿岸综合治理,新增23公里环湖步道及相关配套设施,完成白帝城至三峡之巅沿途农户风貌改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计划今年年底推出“壮丽三峡”展览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改陈与数字化提升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
提升工作启动以来,博物馆按照“根植巴山蜀水,传承长江文化”这一叙事主基调,以三峡文化的起源、形成、衍生、交融及其时代变迁为主线,突出三峡文化开放、融合、互鉴的特质。目前,已形成“壮丽三峡”“诗咏三峡”“高峡平湖”“川江航运”“三峡探秘”和“三峡非遗”6个基本陈列框架,“图画江山”(古代书画)和“巴山之子”(近现代美术)2个馆藏特色书画陈列框架,以及“世界大河文明”系列、“走进长江文明”系列和“区域文化交流”系列等若干临时展览框架。此外,三峡博物馆正倾力打造高水平数字博物馆,加强馆藏文物数字资源建设,形成数字化作品,打造沉浸式体验;规划设计“诗咏三峡”全新数字展厅,生动展现“三峡探古”“鬼斧神工”“高峡平湖”“川江航运”“愈炸愈强”“泼墨江山”等数字化场景。
目前,已完成“壮丽三峡”展览的文本和概念初设,计划今年年底推出该展览。“高峡平湖”“川江航运”等展览也在积极推进。未来,三峡博物馆将聚焦三峡文物数字化建设,把文物管理、保护、展示、信息传播等用数字技术串联起来,有机融入到展览中。为此将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努力在2024—2025年完成大部分展厅改陈目标。
(本组稿件由记者张珺、何春阳、卞立成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08: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