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9 14:22:00 来源:中国吉林网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孕育出长春这座城市的水,来自伊通河 (图片:图虫创意)

人类傍水而居,生命于是繁盛,进而诞生城市。

孕育出长春这座城市的水,来自伊通河。

伊通河是松花江二级支流,发源于伊通县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流经伊通县、长春市、德惠市,最后在农安县靠山乡汇入饮马河,全长342.5公里,流域面积8440平方公里。

史书关于伊通河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史,谓之“益褪河”,明统志称“一秃河”、“一统河”,满洲源流考称“依屯河”,清一统志称“伊敦河”,清以后始称“伊通河”。无论“伊通”、“一秃”,还是其他诸名,皆音出满语,汉译“洪大”“汹涌”,另译为“山雉”。从名字可以大致勾勒出伊通河从前的模样:在两岸山雉飞舞的丛山密林中,一条水势雄浑的大河奔涌向前……

今天的伊通河,温婉、优雅、端庄,无论是多姿多彩的沿河公园,还是上下摇曳的生态浮岛,无不让人流连。然而就在二十多年前,伊通河还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由此上溯至百千年前,伊通河更是呈现出与当下截然不同的面貌。

大河泱泱,淇水汤汤,伊通河千回百转流淌到今天,流过青春芳华,流过沧桑苦难,她的每一张面孔,都蕴藏着长春文明的草灰蛇线,都值得我们去仔细端详。

长春人的远古血脉

据地质学家考证,现代伊通河大约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晚期,而吉林地区发现的最早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榆树人也于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结合考古学家的发现,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一下那时伊通河的样子——

数万年前,现在长春市的地表覆盖着由松、云杉、冷杉及桦属树木组成的原始丛林,丛林外是长满野蒿、野菊及藜科植物的草原和沼泽。我们最早的智人先祖,食不果腹,衣难蔽体,手持石头、木棒,为了生存,与那些远古猛兽奋力争夺生存资源,他们身边,野马、野牛成群出没,人与兽亦敌亦友,一起枯荣……

距今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伊通河畔,是左家山人的家园,他们生活在今天农安县左家山伊通河畔一处台地上,那时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蚌壳、鱼骨制作鼓腹罐、筒形罐、钵、杯、石斧、石针……艰苦的环境磨砺了他们的心智,他们聚居于河畔高地,既方便日常取水,又能保证聚居地在河水泛滥时不受侵袭。

“溪毛秀兮水清,可饭羹兮濯缨。”又过了四千多年,伊通河畔愈发热闹起来,在河水哺育下,东硷草人(今长春境内)、吉兴屯人(今伊通境内)、东盛堂人(今双阳境内)、温家坡人(今东丰境内)、哈达山红石砬子人(今松原境内)等人类族群陆续出现。经过数千年繁衍生息,那些远古人类逐渐发展出主宰东北大地的四大基本族系:肃慎、秽貊、东胡以及汉族族系。这些支脉混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先后成为伊通河的主人,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酷烈搏杀及血统杂糅,最终成为现代长春人样子,将伊通河最古老的DNA存续至今。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伊通河上游湿地全景,莽莽苍苍,自然原始,也许这就是伊通河最古老的样子(图片来源:《幸福都市-大河生:城市的起伏与永恒》)

王朝更迭下的族系赓续

《国语·鲁语》是最早记录肃慎文明的古典文献,据载,周武王灭商,四方属国都来朝贡,北方肃慎王国的贡品是一种叫楛(kǔ)矢石砮(nǔ)的箭矢,箭身取自不咸山(今长白山)上的楛木(有现代学者考证说是桦树),箭头取自松花江内的青石。根据诸多典籍记载大致推断,古老的肃慎文明,跨越夏商周三代,延续千年之久。千年之间,聚居在现长春地区的肃慎人,在大河之滨纵横驰骋,在黑土地上呼啸来去,豪迈的伊通河,通过这样一群同样豪迈的儿女,塑造出独树一帜的大河性格——勇猛、彪悍,自由奔放,原始、粗狂,野性十足。

公元346年,即东晋穆帝永和二年,属于古老秽貊(mò)族系的夫余人,扶老携幼,由东至西跨过伊通河,在一片被河水滋润得丰沃如油的土地上,建立起伊通河流域最早的王城。王城地处今农安一带,是东北古代史上为数不多的名城重镇之一。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西徙近燕”,夫余人给伊通河首次带来农耕文明。

在之后近800年里,伊通河流域在东北各势力的生死角逐中几度易手。

时间来到了1618年,肃慎族系后裔建州女真起兵,努尔哈赤击败伊通河畔海西女真叶赫部及蒙古部落,伊通河归于即将建立的后金政权。

清代,满族作为国家统治者,为保护故土“龙兴之地”,推行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封禁政策。伊通河畔现长春大部、农安、德惠及九台部分地区,被一道柳条边墙隔绝在边外,成为蒙古王爷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辅国公的封地。

苍山不语,流水无形。随着远去的鼓角铮鸣,伊通河畔的古战场开始了它的田园牧歌时代。“绿杨着水草如烟,曾是胡儿饮马泉”,人声稀少,没有田地,不见炊烟,唯见大河汹涌,草木丰茂,牛羊成群,这是游牧蒙古最喜欢的样子。原始、活泼、生命力充盈,高兴时肆意汪洋,发起怒来排山倒海,伊通河回到了它最为自由奔放的本初模样。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伊通河流域的农田 (图片:图虫创意)

战争催生的黄金水道

1683年4月4日,盛京刑部侍郎噶尔图和宁古塔副都统瓦礼祜两位二品大员在一队清兵的簇拥下,通过伊通边门,来到今长春境内的伊通河畔。经过一番细致丈量、勘测、校验后,二人联名给当朝皇帝康熙上了一份奏折,说伊通河波涛汹涌、水面辽阔:“可行三丈五尺大船”。

这不是清政府第一次勘测伊通河,早在1655年3月,清廷就曾派人勘察过伊通河水路。两次勘察结果一致,康熙下定决心——打通东北水路,南北向分别开渠延长伊通河道,南连巨流河(辽河),北接松花江,再向北直通黑龙江,打造黄金航运水道,武力驱逐沙俄人。

之后几年里,伊通河开始了从没有过的忙碌。随着河道开通,沿河兴建一个又一个驿站,莽莽苍苍的长春平原突然有了亮色,人气旺了,烟火多了。河道内,满载人员、粮草、大炮及砖石木瓦的长龙似的船队,沿伊通河、松花江、黑龙江,源源不断一路向北,黑龙江畔一座崭新的军事要塞——瑷珲城拔地而起,对面不远,就是沙俄入侵所建的雅克萨城。

过去的几十年间,清政府与沙俄冲突不断,虽互有胜负,但一直没解决根本问题。究其根本,在于交通不畅,黑龙江一带没有百姓居住,没有后勤,无法长期驻军,每次调兵去打,打完再撤,撤了沙俄人又来。

但这次不同了。在伊通河道打通后的第三年,1685年5月25日凌晨,清军大炮轰鸣,历时四年的雅克萨大战打响,清政府取得全胜。

大战四年,伊通河河道充分开发,实现通航,两岸水草繁茂之地,成了一片亟待开发的热土。伊通河不仅是东北运输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汇集了有清以来东北重要的人文景观。一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伊通河依然通航。1915年,夏日连雨,旱路泥泞,商人们将大车和骡马改为大船,沿伊通河水路往返运货。当时的伊通县船主丁罗锅子,造一只长两丈,宽一丈,没有桅杆,只有风帆,能装货两千斤的大船,从伊通县城沿伊通河顺流而下,到长春来回只需一天一宿,回来时载些青菜、白面和布匹。

在那历时二百多年的航运时代里,伊通河展现了她最为丰腴迷人的一面。

繁盛带来的文明反噬

1791年,伊通河流域管理者,郭尔罗斯前旗辅国公恭格拉布坦,干了一件触犯天威的事儿——公然违反朝廷禁令,私召内地民人到边外垦种。

私自招垦影响巨大,为之后的闯关东上演了序章。至1800年,熙攘而至的闯关东民人,已经在伊通河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聚落——长春堡。伊通河畔开垦地亩已有熟地265648亩,民户2330户。

为管理地方,嘉庆帝设长春厅(今新立城镇附近),那一天是1800年7月8日,长春城从此有了自己的生日。此后,从长春厅到长春府,从长春府到长春县,从长春县到长春市,伊通河诞下的“儿子”日益茁壮。

1825年,长春厅顺伊通河而下,将治所移至宽城子(今长春市),就在这一年,伊通河上修建了第一座桥——南关大桥,这是当时长春通往吉林唯一的重要通道,桥体为木桥,最初长64米,宽4.55米。1932年,木桥改为长春第一座混凝土大桥,1950年,大桥经加宽加固后,正式更名长春大桥。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初建时的南关木桥(资料图片)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民国时期加固的南关木桥(资料图片)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如今的长春大桥 (图片:图虫创意)

人们选择伊通河,是因为这里的膏腴饶沃。据《满洲地志》记载,1868年“伊通河中游河幅三丁(宽327米),水深一丈,沿河两岸林密如篦,水清见底;游鱼如梭”。据民国初期县署文件载:“伊通河两岸从亮衣门到嗽叭营子,长200里,宽里许,每年夏季,水清柳绿,鸟语花香,景致宜人。”1882年,清政府在伊通河渡口设州城,渡口附近“箭亭子”是闻名遐迩的商贾云集之地,亦是满族人习武、比箭的场所,繁盛一时,有“十个营城子,不如一个箭亭子”之说。

长春厅设置后,伊通河畔人口呈爆炸式增长:1806年流民7000余口;1808年增至3010户;1810年又查出流民6953户;1811年人口增至13887户;1932年长春市区人口126309人;伪满后期,长春(时称新京)市区人口达754210人,全长春地区总人口超120万,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

伊通河养活了这么多的儿女,而这么多的儿女,也差点儿吸干了伊通河最后的一点儿养分。

截至1850年,随着伊通河上游两岸开垦农田,沼泽水源被破坏,伊通河水量第一次锐减,航运能力下降,只能进行小规模区间航运。从清道光年间到民国,伊通、长春、农安城镇各有码头,伊通河可以航行7米长的船。伪满洲国初期,伊通河上还有短程航运船家百余家。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伪满时期伊通河流域地图(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连年递增,至1958年,长春市区人口达1020867人,长春地区人口达3572496人。长春城严重缺水,无奈之中,只好又一次向母亲河求助。1959年11月9日,新立城水库大坝胜利合龙开始蓄水,伊通河被腰斩。长春城的水源问题终于解决了,可原本饱满丰腴的伊通河,就像被抽干了血液的血管,从此干瘪下来,有些河道断流,有些河道干涸,有些河道只剩下一段浅浅的泥滩,有些河道内甚至被居民盖满了房子。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伊通河两岸农户为了丰收,对伊通河水源地破坏益甚,毁林种田,泉眼被毁,伊通河水量越来越少。而且那时人们尚没意识到环保问题,伊通、长春、农安,几乎所有伊通河沿途工矿企事业单位,都向河里排污,河水污染严重,下游灌溉水田的河水呈黑色。

千年古流,为了她的儿女,付出了一切。而她的儿女,却对母亲弃之如敝履。

伤痛后的救赎与新生

1985年,一场大雨连下三个月不止,暴怒的伊通河再也无法承受无休的索取和恣意的蹂躏,展现了她偏执暴烈的另一面——洪水泛滥、良田被毁、房屋倒塌、桥梁涵洞严重被破坏,新立城水库几度面临决口——母亲河疯狂冲击着河畔的一切造物,就像在发泄怨恨,抑或证明自己——依旧拥有大自然赋予的权力。在人们对那场大水的回忆里,贴着桥面奔流而过的,是一条墨黑的巨龙。

那一次,人们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短视和功利,1985年年末,伊通河治理工程启动,历时30多年对母亲河的救赎行动由此拉开序幕。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1985年,被洪水冲毁的二机砖厂宿舍(资料图片)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1986年,南关关帝庙附近治河工程现场(资料图片)

1989年,经过四年整治,伊通河治理初见成效,长春再无大的水患。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1989年第一轮治理过后,伊通河曾经短暂恢复游船通航(资料图片)

1992年,伊通河城区中段两岸改造工程开工。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1992年,新一轮伊通河治理工程开工典礼。(资料图片)

1997年,伊通河城区上段治理工程开工。

2005年,长春市将伊通河生态建设工程确定为“城市建设一号工程”。“生态”两个字,第一次写进了伊通河治河史。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2006年,建设中的伊通河沿岸景观带。(图片来源:《幸福都市-大河生:城市的起伏与永恒》)

2010年,伊通河“生命线、生态轴、景观带”建设开始。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2010年伊通河河中岛规划图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2010年伊通河规划总图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2010年伊通河景观带规划图

2015年,新一轮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全面展开。第二年,长春掀起“百日会战”,全面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治理黑臭水体。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长春南溪湿地公园 (图片:图虫创意)

2017年10月,伊通河上游南溪湿地公园对外开放,一个月后,伊通河综合治理中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时至今日,伊通河终于再次焕发光彩,生态面貌初显,河水温柔恬静,沿岸景致婀娜,成为长春市最宜居最迷人的胜地之一。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野鸭不时结伴掠过河面,成为伊通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图片:中国吉林网)

儿女永远怀念母亲年轻靓丽的样子,就像祖祖辈辈傍着伊通河水长大的满族学者施立学老先生,他曾这样满怀深情地追忆伊通河:“当我跳出悬挂于伊通河畔那株千年老柳上的悠车子……伊通河以及河畔茂密的大森林,就成了我童年的伊甸园……你可以在河边的老柳树窟窿里尽情地捕鱼捉虾,那里有捕捞不败的鲶鱼、鲫鱼、大蛤蜊、蝼蛄……秋天,河水清浅,用大号网截鱼,用鱼叉叉鱼,用鱼罩罩鱼……即便到了大瑞雪飘飞的冬天……还可以追到一头扎进大雪窝子,只露出五颜六色的长尾巴山鸡,冰上凿个洞,搅罗网一晃,鲜亮亮的鱼就冲出蒸腾的热气……”

长春人对伊通河的愧疚长存于心,好在对母亲的爱已经开始,并且再不会结束。(作者:赵薪)

寻城记|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2016年的万宝拦河闸以北河段。离开长春市,伊通河一路向北,汇入饮马河,奔向松花江。(图片来源:《幸福都市-大河生:城市的起伏与永恒》)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明史·冯胜传》《清史稿》《大清会典事例》《蒙古民族通史》

吉林摄影出版社《幸福都市》系列丛书《大河生丨伊通河:城市的起伏与永恒》

吉林美术出版社《发现长春》系列丛书

徐春范主编《伊通河文明史》

施立学《千年古运伊通河》

麻铃《伊通河流域的民族流动与辽金时期民俗》

于泾《长春史话》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海报设计:魏向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林市、辽源市河长制办公室成立联合巡河小组,于近日对伊通河、饮马河及其支流开展联合巡河。联合巡河小组一行先后来到伊通县永宁街道伊通河城区段伊通河大桥段、伊溪湿地、伊通河东丰县那
2023-10-27 01:52:00
长春市伊通河畔赤麻鸭和绿头鸭结伴在水中觅食
成群的野鸭在伊通河捕食和戏水赤麻鸭在伊通河戏水 野鸭在伊通河捕食飞翔中的野鸭 飞翔中的野鸭飞翔中的野鸭 野鸭在伊通河戏水成群的野鸭在伊通河捕食和戏水成群的野鸭在伊通河捕食和
2024-03-13 11:32:00
伊通河上游水坝开闸放水,四名被困人员被困
...消防救援站接到支队指挥中心派警称:位于长春市二道区伊通河北环城路交汇处的河道附近有四名人员被困,由于伊通河开闸放水,河水还在不断上涨,随时都有淹没的危险,情况危急。接到报警后
2023-04-22 15:47:00
龙舟破浪 “粽”享非遗 伊通河两岸文旅活动迎端午
...往年不同,今年的端午节,很多长春市民不约而同地奔赴伊通河岸。要问为啥?“龙腾春城 舟行吉水”吉林省第一届全国龙舟邀请赛在伊通河工业轨迹公园渔航文化公园正式开赛。伊通河两岸已经
2023-06-22 15:13:00
特别报道|端午节,来这里!看龙舟,赏雅乐!
2023年6月22日,端午节。伊通河西岸,古琴声悠扬,与河对岸激昂的龙舟赛鼓点声相互映衬。当日上午,吉林省第一届全国龙舟邀请赛在长春市伊通河畔卫星路至南环城路水域(伊通河工业轨迹
2023-06-22 12:07:00
...市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的历史、传承和未来。伊通河是长春的“母亲河”,守好伊通河这一方碧水,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事关城市发展。如今的长春,正散发出宜居、宜业、宜游
2022-12-21 05:13
“醉”美伊通河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幸福河湖记者行——“醉”美伊通河边境 本报记者 任胜章山田望稔秋收近,川流不息的伊通河穿过一片片金色稻海,默默浸润着两岸万顷良田,铺展出一幅壮丽的生态长河画卷。
2023-09-17 01:26:00
...、修复水生态。加速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进伊通县伊通河防洪薄弱环节(西苇河口至县党校段)治理工程,三星河城市防洪工程和门家屯河城市防洪综合治理工程,2023年底完成全部建设
2024-01-23 02:41:00
现场|伊通河西岸,翰墨飘香!
6月22日上午,伊通河西岸,翰墨飘香。不远处的伊通河上,吉林省第一届全国龙舟邀请赛赛事正酣。而伊通河西岸,“‘粽’享非遗,把祝福带回家”文化活动开展得同样如火如荼。吉林省书法家协
2023-06-22 12: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