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上海曾经被称为“申”,但如今的简称却是“沪”,这一变化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那么,为什么上海的简称不是“申”而是“沪”?“沪”这个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引言:
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常常需要记住各个省份的简称。很多省份的简称直接取自该省名字中的一个字,比如北京简称“京”,天津简称“津”,黑龙江简称“黑”等等。然而,也有一些省份的简称与历史事件或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河南的“豫”、河北的“冀”、湖南的“湘”、湖北的“鄂”、山东的“鲁”、山西的“晋”等等。这些省份的简称往往是从历史中提取出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字。
上海的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上海这个四大直辖市之一的简称——“沪”。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其实,早在解放之前,上海就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是西方商人眼中的“冒险家乐园”。
人们经常提到深圳是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崛起的国际大都市,但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深圳成立之初就已经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宝安县),而宝安自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便已建立,历史上已有1600多年的时间。相比之下,上海的崛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处于长江入海口,面向东中国海。早期的上海,水系丰富,居民主要从事渔猎活动。春秋时期,上海地区曾隶属于吴国,战国时期则先后属于越国和楚国。上海的历史起步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由春申君黄歇开始。
公元前262年,黄歇因救主有功,被楚王任命为楚国令尹,并封为春申君,赐封淮河以北的十二个县。公元前247年,黄歇提出将淮北地区划为郡来更好地进行治理,并将这些土地转交给江东。于是,上海地区的开发开始逐步展开。那时的上海仍是一片荒芜,居民深受洪水灾害困扰。
黄歇在治理河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疏通了河道,修筑了堤坝,防止了洪水的泛滥,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因此,春申君黄歇也被认为是上海发展的奠基人。为了纪念他,上海的这条河流被命名为春申江或黄浦江,而“申江”也成了上海的代称。由此,上海被长期称为“申城”。
上海名称的演变:
早在秦汉时期,上海地区隶属于会稽郡和吴郡,历史上先后归属海盐、由拳、娄县等地。直到唐朝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太守请求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才有了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在北宋时期,上海地区分属华亭县和昆山县,崇明地区隶属于海门县。
宋朝熙宁十年(1077年),设立了“上海务”,这也是上海首次作为正式名称出现在官方文献中。至今,上海的名称已经有944年的历史了。从设立“上海务”开始,上海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南宋时期设立了上海镇,元朝建立了上海县,民国时期上海成为特别市,并最终发展为今天的繁荣大都市。
为何选择“沪”作为上海简称: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中设立了各省的简称,按照惯例,上海的简称本应是“申”,但最终却选择了“沪”这个字。那么,“沪”字与上海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沪”字与上海的渔猎传统密切相关。上海地区的水系发达,特别是松江流域,渔猎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早在4至5世纪的晋朝,上海地区的居民就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这种工具是用竹子编成的网具,称为“扈”。由于当时江河交汇的地方被称为“渎”,松江下游一带便被称为“扈渎”。
后来,由于“扈”字笔画较多,民众不太容易书写和记忆,因此将“扈”字简化为“沪”。这一带的居民已经习惯称之为“沪渎”,而上海地区的名称也因此得到了沿用。
根据唐代陆龟蒙的《渔具》诗序,提到“沪”就是指将竹子插入海边,形成捕鱼的网具。“沪”字的渔具特性反映了上海先民的生活方式,因此成为上海的简称,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文化背景。
“沪”字作为上海的简称,体现了当地渔猎文化的独特性,也是中国省份简称中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0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