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2-12-27 09:52:00 来源:国民经略

文|凯风

01

大疫三年

突然之间,一切都来了。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通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这意味着,影响了全民三年之久的“新冠肺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而跨境自由流动终于再次落地,一个时代真的要结束了。

这个时间点,最终被控制在2022年,似乎再次印证了“大疫不过三”的传说。

从2019年底首次发现新冠感染者以来,到2022年底新冠肺炎更名并降级管理,过去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人们经历了无数悲欢离合,既见证了令人动容的英雄故事,也看到了某些闹剧的上演,体会了人性的温暖与复杂。

这三年,人们见识了一系列新名词的诞生。从绿码、黄码、红码到灰码、蓝码,从封城到静态管理再到静默管理,从硬核隔离到劝返再到恶意返乡……名词背后是许多人的人生。

曾几何时,“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的说法不胫而走,许多人一度悲观地认为,新冠以及与之相关的隔离管控,可能要如影随形伴随整个青春。

谁也没想到,2022年最后一个月,整个政策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大调整。

前一个月还在全面封控,一度上亿人陷入静默管控;后一个月连“新冠肺炎”这一名称都不复存在,全民核酸、健康码、场所码更是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虽然新冠肺炎在名义上正式“收官”,但不意味着新冠感染到了终结之时:

大多数地方正在面临疫情流行高峰的冲击,即使再低的重症率,都会带来相当大规模的风险。

“新冠肺炎”或许不再存在,但疫情大流行仍未结束,防疫同样没有终结。

02

“乙类乙管”,意味着什么?

时隔1084天,新冠终于回归“乙类乙管”。

回到三年前,2020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这是新冠“乙类甲管”的由来,也是静默管理、集中隔离、健康码、场所码等做法的主要依据所在。

根据传染性及危害程度,我国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其中甲类传播速度最快、危害最为严重、管控最为严厉。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目前,我国只有鼠疫、霍乱2个传染性位列甲类,新冠肺炎从一开始就位列“乙类”,不过一度升格为“甲类管理”。

事实上,无论是这一次的新冠,还是20年前的非典,抑或引发广泛关注的H7N9禽流感,或者艾滋病等,都属于乙类范畴。

对于甲类传染病,指的是发病率高,治疗延误时引起病死率高,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可能危及社会安全,需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或者交通卫生检疫等措施的烈性传染病。

可见,甲类管理,与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相伴而生,这也是这几年流行的集中隔离、静默管理、严控出入境等做法的由来。

回归“乙类乙管”,则意味着防控的重点,从以“防感染”为主的隔离管控,转向了防重症、防死亡,而高效疫苗、分级诊疗、重症防护成了关键。

当然,在文件发布之前,无论是全民核酸还是静默管控都已不复存在,随着疫情大流行高峰的到来,整个社会的防控重点早已发生了变化。

03

“新冠肺炎”不复存在,疫情仍未终结

“新冠肺炎”不复存在,但疫情并未彻底终结。

目前,北京、石家庄、成都、武汉、广州等地陆续渡过了第一轮高峰,而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南京等地正在直面新冠大流行的冲击。

这从各地的地铁客流量走势可见一斑,可参考《沪深杭硬抗,北京广州成都开始“复活”了》一文。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由于国家层面不再公布每日新冠感染数据,全民核酸也不复存在,依靠自觉的抗原难以发挥作用,目前到底有多少人感染,不得而知。

不过,从疫情搜索指数及各大研究机构的数据模型来看,部分城市已经达峰,而大多数地区将在2023年1月上旬达到感染高峰,2023年3月上旬转入低水平流行。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在这方面,一些省市罕见公布了感染数据。‘

12月25日,浙江省疫情防控发布会透露,目前浙江日新增报告阳性人员数已突破100万例,预计在在元旦前后进入高位平台期,期间日新增阳性人员最高将达200万,高峰期预计维持一周左右。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无独有偶,此前青岛和东莞公布的日感染数据分别是49-53万人、25-30万人,且随着逼近高峰,增速越来越快。

浙江是总人口多达6540万的人口大省,青岛、东莞都是千万人口大市,每天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感染数据,对于医疗系统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

虽然官方表示,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但再小的基数,放在每天数百万的感染高峰面前,都会带来超乎预期的影响。

如何迈过新冠高峰,尤其是保障重症患者的医疗需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04

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们何时才能重回2019年?

政策放开之后的第一个月,感染高峰的迅速到来,地铁、商场人流肉眼可见的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出现,让许多人有了回归隔离管控的想法。

更有不少人悲观地表示,放开以来,整个经济和消费并未出现立竿见影的大反弹,反而陷入“停摆”,更让部分人产生对政策调整必要性的质疑。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到一时,更不能因为问题的出现而否定调整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且不说面对经济、财政以及疫情本身的演化,一旦选择解封,就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世界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而从国际放开经验来看,解封之后,大多数国家都会经历一波浩大的疫情高峰,以及几个小的波峰。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同样,放开之后不会立即迎来经济、消费和人口流动的大反弹,整个社会反而会因为集中感染而一度陷入暂时“停摆”,无论生产还是生活,都将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但是,这些冲击都是短期的。

05

何时重回2019年?

随着全民迈过第一波高峰,整个社会将会很快恢复活力。

没了无休止的隔离管控带来的不确定性,人们对于未来将会有更好的预期。

我们看到,北京、成都、广州、武汉等地的地铁客流量开始大幅回升,武汉、郑州的景区一度人满为患,成都的中超上座率更会创下了年度新高……

与之同时,没了疫情管控的束缚,绝大多数省市开始全面拼经济。

根据《跨省抢人!第一经济大省,又出手了》一文分析,来自广东浙江江苏的出海抢单团一波接过一波,广东更会罕见开始了春节“逆向”招工抢人……

当经济发展重回主舞台,当疫情冲击逐渐消退,当整个社会的流动恢复常态,对未来理应保持乐观。

当然,回到2019年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大疫三年,疫后恢复同样需要时间,而全民心理修复更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

这三年,终将被记入历史,也终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开弓没有回头箭。未来,只能向前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7 1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除对新冠感染的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为何选在此时从“乙类甲管”回归“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将有哪些不同?新冠肺炎更名又意味着什么?专家:现已具备回归“乙类乙管”条件根据全国人大常
2022-12-27 01:08:00
...感染,同时,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多名劳动法专家介绍,这将意味着1月8日起,感染新冠病毒不能上班时,不再享受正常工资,而
2023-01-08 14:14:00
...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2022-12-27 00:51:00
“乙类乙管”遇上“春运” 防护怎么做?
...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青海省将不再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
2023-01-09 16:28:00
...后才能恢复正常生活。依照我国现行文件规定,新冠属于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的是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此,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
2022-12-16 00:51:00
...三十九场)在南昌召开,会上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等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并介绍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应对措施。经国务院批准,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
2022-12-30 20:08:00
2023年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在此之前,国家卫健委网站于2022年12月26日、27日曾相继发布《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
2023-01-08 07:39:00
“阳过”被要求休病假?律师:工资应正常支付
...院长沈建峰表示,按照目前我国规定,新冠肺炎还是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所以,目前因疫情引发的劳动关系协调问题还是适用此前的政策。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法律并没有
2022-12-13 09:35:00
乙类乙管之后,有这些端倪…
...点: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乙类乙管”。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时期即将到来在海叔看来,这当然是自2019年底在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中国举国上下进
2022-12-27 16:23: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邢台市推出七条措施支持排污权变“融资金钥匙”
据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官网,近日,邢台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分行印发《关于支持排污权抵(质)押贷款的七条措施》(以下简称“七条措施”)
2025-11-04 17:06:00
以财务顾问费形式收取信托报酬等,吉林省信托被罚款30万元
11月4日,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吉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财务顾问费形式收取信托报酬,且收取财务顾问费未向受益人公开,被罚款30万元;责任人李建光被警告。
2025-11-04 17:09:00
麻六记成立新餐饮公司“小麻陆”
近日,石家庄小麻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小娟,注册资本50万,经营范围包含餐饮管理、酒店管理、食品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北京麻六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全资
2025-11-04 17:12:00
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利益,幸福人寿邯郸中心支公司被罚30万
11月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邯郸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邯金罚决字〔2025〕6号)显示,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邯郸中心支公司,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
2025-11-04 17:13:00
分支机构临时负责人履职超过法定期限等,河北景泰保险代理被罚款6万元
11月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邯郸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邯金罚决字〔2025〕5号)显示,河北景泰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2025-11-04 17:16:00
英大泰和财险承德中心支公司,被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限制其车险业务范围一个月
11月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承德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承金罚决字〔2025〕5号)显示,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德中心支公司
2025-11-04 17:19:00
金融服务进公园,温暖老年人心田
近日,广发银行邹城支行的工作人员走进济宁市凤凰台植物园,将贴心的金融服务送到了晨练老年人的身边。清晨的植物园内,鸟语花香
2025-11-04 17:43:00
“粉都嘴替”活动引领产业新风:青春动能注入“通许U粉”品牌发展
大河网讯 当一碗通许好粉遇见一群青春洋溢的“代言人”,碰撞出的不仅是创意的火花,更是一场关于产业未来与品牌青春的深刻对话
2025-11-04 17:44:00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小卡片”助力民生大局
大河网讯 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培育内生动能、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具有关键作用。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充分调研民生市场需求
2025-11-04 17:44:00
中信银行“未来来信”燃动郑东万象城,场景化互动解锁财富新体验
大河网讯 11月1日,郑东万象城被一股青春活力包裹,一场以“未来来信”为主题的互动体验展吸引了众多郑州市民的目光。活动现场
2025-11-04 17:44:00
工行贵阳分行精准投放300万元“新一代经营快贷” 助力本土家居企业扩能升级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张元全、许竞丹)在贵阳居民对品质家居需求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一家深耕本土市场、专注中高端家居定制的优质小微企业
2025-11-04 19:04:00
“贵人服务”帮忙!贵阳开办咖啡店办理时限压缩60%
为擦亮“贵人服务”品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支持咖啡产业发展,近日,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推出开办咖啡店“一件事”,联合市场监管
2025-11-04 19:05:00
盘兴高铁试运行冲刺“市市通高铁”,工行贵阳分行14亿贷款精准护航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徐瑶、许竞丹)10月11日,备受瞩目的盘兴高铁正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这标志着贵州省实现“市市通高铁”宏伟目标的最后一程已进入冲刺期
2025-11-04 19:36:00
工行贵州六盘水分行第三代社保卡暖心服务16万客户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杨芳敏)社会保障卡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载体。工行六盘水分行始终致力于践行“金融为民”初心,将第三代社保卡业务作为服务社会
2025-11-04 19:36:00
助力青年办实事 金融服务显真情:工行贵阳万东支行高效办结校园团费缴纳业务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林鑫)近日,贵阳市某高中两名团委学生急匆匆地走进工行贵阳万东支行,脸上写满了焦虑。网点大堂经理敏锐地察觉到他们的不安
2025-11-04 1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