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2-12-27 09:52:00 来源:国民经略

文|凯风

01

大疫三年

突然之间,一切都来了。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通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这意味着,影响了全民三年之久的“新冠肺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而跨境自由流动终于再次落地,一个时代真的要结束了。

这个时间点,最终被控制在2022年,似乎再次印证了“大疫不过三”的传说。

从2019年底首次发现新冠感染者以来,到2022年底新冠肺炎更名并降级管理,过去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人们经历了无数悲欢离合,既见证了令人动容的英雄故事,也看到了某些闹剧的上演,体会了人性的温暖与复杂。

这三年,人们见识了一系列新名词的诞生。从绿码、黄码、红码到灰码、蓝码,从封城到静态管理再到静默管理,从硬核隔离到劝返再到恶意返乡……名词背后是许多人的人生。

曾几何时,“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的说法不胫而走,许多人一度悲观地认为,新冠以及与之相关的隔离管控,可能要如影随形伴随整个青春。

谁也没想到,2022年最后一个月,整个政策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大调整。

前一个月还在全面封控,一度上亿人陷入静默管控;后一个月连“新冠肺炎”这一名称都不复存在,全民核酸、健康码、场所码更是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虽然新冠肺炎在名义上正式“收官”,但不意味着新冠感染到了终结之时:

大多数地方正在面临疫情流行高峰的冲击,即使再低的重症率,都会带来相当大规模的风险。

“新冠肺炎”或许不再存在,但疫情大流行仍未结束,防疫同样没有终结。

02

“乙类乙管”,意味着什么?

时隔1084天,新冠终于回归“乙类乙管”。

回到三年前,2020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这是新冠“乙类甲管”的由来,也是静默管理、集中隔离、健康码、场所码等做法的主要依据所在。

根据传染性及危害程度,我国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其中甲类传播速度最快、危害最为严重、管控最为严厉。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目前,我国只有鼠疫、霍乱2个传染性位列甲类,新冠肺炎从一开始就位列“乙类”,不过一度升格为“甲类管理”。

事实上,无论是这一次的新冠,还是20年前的非典,抑或引发广泛关注的H7N9禽流感,或者艾滋病等,都属于乙类范畴。

对于甲类传染病,指的是发病率高,治疗延误时引起病死率高,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可能危及社会安全,需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或者交通卫生检疫等措施的烈性传染病。

可见,甲类管理,与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相伴而生,这也是这几年流行的集中隔离、静默管理、严控出入境等做法的由来。

回归“乙类乙管”,则意味着防控的重点,从以“防感染”为主的隔离管控,转向了防重症、防死亡,而高效疫苗、分级诊疗、重症防护成了关键。

当然,在文件发布之前,无论是全民核酸还是静默管控都已不复存在,随着疫情大流行高峰的到来,整个社会的防控重点早已发生了变化。

03

“新冠肺炎”不复存在,疫情仍未终结

“新冠肺炎”不复存在,但疫情并未彻底终结。

目前,北京、石家庄、成都、武汉、广州等地陆续渡过了第一轮高峰,而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南京等地正在直面新冠大流行的冲击。

这从各地的地铁客流量走势可见一斑,可参考《沪深杭硬抗,北京广州成都开始“复活”了》一文。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由于国家层面不再公布每日新冠感染数据,全民核酸也不复存在,依靠自觉的抗原难以发挥作用,目前到底有多少人感染,不得而知。

不过,从疫情搜索指数及各大研究机构的数据模型来看,部分城市已经达峰,而大多数地区将在2023年1月上旬达到感染高峰,2023年3月上旬转入低水平流行。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在这方面,一些省市罕见公布了感染数据。‘

12月25日,浙江省疫情防控发布会透露,目前浙江日新增报告阳性人员数已突破100万例,预计在在元旦前后进入高位平台期,期间日新增阳性人员最高将达200万,高峰期预计维持一周左右。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无独有偶,此前青岛和东莞公布的日感染数据分别是49-53万人、25-30万人,且随着逼近高峰,增速越来越快。

浙江是总人口多达6540万的人口大省,青岛、东莞都是千万人口大市,每天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感染数据,对于医疗系统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

虽然官方表示,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但再小的基数,放在每天数百万的感染高峰面前,都会带来超乎预期的影响。

如何迈过新冠高峰,尤其是保障重症患者的医疗需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04

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们何时才能重回2019年?

政策放开之后的第一个月,感染高峰的迅速到来,地铁、商场人流肉眼可见的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出现,让许多人有了回归隔离管控的想法。

更有不少人悲观地表示,放开以来,整个经济和消费并未出现立竿见影的大反弹,反而陷入“停摆”,更让部分人产生对政策调整必要性的质疑。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到一时,更不能因为问题的出现而否定调整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且不说面对经济、财政以及疫情本身的演化,一旦选择解封,就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世界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而从国际放开经验来看,解封之后,大多数国家都会经历一波浩大的疫情高峰,以及几个小的波峰。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同样,放开之后不会立即迎来经济、消费和人口流动的大反弹,整个社会反而会因为集中感染而一度陷入暂时“停摆”,无论生产还是生活,都将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但是,这些冲击都是短期的。

05

何时重回2019年?

随着全民迈过第一波高峰,整个社会将会很快恢复活力。

没了无休止的隔离管控带来的不确定性,人们对于未来将会有更好的预期。

我们看到,北京、成都、广州、武汉等地的地铁客流量开始大幅回升,武汉、郑州的景区一度人满为患,成都的中超上座率更会创下了年度新高……

与之同时,没了疫情管控的束缚,绝大多数省市开始全面拼经济。

根据《跨省抢人!第一经济大省,又出手了》一文分析,来自广东浙江江苏的出海抢单团一波接过一波,广东更会罕见开始了春节“逆向”招工抢人……

当经济发展重回主舞台,当疫情冲击逐渐消退,当整个社会的流动恢复常态,对未来理应保持乐观。

当然,回到2019年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大疫三年,疫后恢复同样需要时间,而全民心理修复更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

这三年,终将被记入历史,也终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开弓没有回头箭。未来,只能向前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7 1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除对新冠感染的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为何选在此时从“乙类甲管”回归“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将有哪些不同?新冠肺炎更名又意味着什么?专家:现已具备回归“乙类乙管”条件根据全国人大常
2022-12-27 01:08:00
...感染,同时,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多名劳动法专家介绍,这将意味着1月8日起,感染新冠病毒不能上班时,不再享受正常工资,而
2023-01-08 14:14:00
...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2022-12-27 00:51:00
“乙类乙管”遇上“春运” 防护怎么做?
...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青海省将不再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
2023-01-09 16:28:00
...后才能恢复正常生活。依照我国现行文件规定,新冠属于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的是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此,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
2022-12-16 00:51:00
...三十九场)在南昌召开,会上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等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并介绍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应对措施。经国务院批准,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
2022-12-30 20:08:00
2023年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在此之前,国家卫健委网站于2022年12月26日、27日曾相继发布《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
2023-01-08 07:39:00
“阳过”被要求休病假?律师:工资应正常支付
...院长沈建峰表示,按照目前我国规定,新冠肺炎还是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所以,目前因疫情引发的劳动关系协调问题还是适用此前的政策。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法律并没有
2022-12-13 09:35:00
乙类乙管之后,有这些端倪…
...点: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乙类乙管”。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时期即将到来在海叔看来,这当然是自2019年底在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中国举国上下进
2022-12-27 16:23: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恒源煤电等在宿州成立新能源公司
近日,宿州锦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46亿元,经营范围包含:热力生产和供应;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
2025-09-16 10:24:00
粤桂股份新设矿业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近日,广东粤桂晶源矿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选矿;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粤桂股份(000833)全资持股。
2025-09-16 10:24:00
冰川网络成立科技新公司,含AI及物联网业务
近日,海南幻影工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人工智能双创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
2025-09-16 10:36:00
引领构建“医保+医院+商保”生态融合创新 中国太保寿险亮相服贸会并举办“多层次医保与商业健康险融合发展论坛”
9月12日-13日,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于北京召开。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寿险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深度参与并支持举办“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平行论坛暨多层次医保与商业健康险融合发展论坛”
2025-09-16 10:17:00
四大板块亮点纷呈!中国太保2025年服贸会展台解锁保险科技新体验
备受瞩目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作为我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之一,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
2025-09-16 10:18:00
恒丰银行烟台莱山支行 金融科普进校园 筑牢校园安全网
胶东在线9月15日讯(通讯员 董竹伟)为提升高校师生金融安全意识,引导年轻消费者梳理负责任的借贷意识。近日,恒丰银行烟台莱山支行党支部联合烟台理工学院学生处
2025-09-16 07:09:00
建行“薪享通”,打造企业与员工的智能薪酬管理新体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郭永近期,建行临沂分行营业部借用其独特的管理优势及简单便捷的代发优势,成功与一户商贸公司达成合作
2025-09-16 07:14:00
美丽乡村行 消保护万家 平安产险濮阳县支公司在行动
近日,为扎实做好风险减量服务,切实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平安产险濮阳县支公司联合濮阳县金融监管支局
2025-09-15 16:11:00
平安产险新乡中心支公司捐赠爱心物资 同步开展支教行动 为乡村教育播撒希望
大河网讯 近日,平安产险新乡中心支公司组织志愿者前往周口程楼平安希望小学,开展了一场以“爱心传递希望,支教点亮未来”为主题的公益捐赠及支教活动
2025-09-15 16:11:00
中信银行郑州分行荣获第三届全国反诈短视频大赛“优秀短视频奖”
创新反诈:一部短视频助您守护“钱袋子”大河网讯 9月11日,2025第三届全国短视频大赛获奖名单揭晓,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创作的反诈短视频《豫韵反诈-花束现形记》凭借其鲜明的立意
2025-09-15 16:11:00
贵阳修文县:政务服务窗口“驻”医院 群众办事“少跑腿”
“以前办残疾证,得在医院和政务大厅之间跑好几趟,现在检查完直接交材料,省心又省力!”9月10日,在贵阳市修文县人民医院办理残疾证的市民常先生
2025-09-15 23:36:00
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启动车险名片服务升级暨风险减量专项行动 护航车主安全驾驶
9月5日,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联合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郑州市公安局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成功举办车险名片升级专项活动。此次活动以安全驾驶为主题
2025-09-15 16:11:00
“智绘河南 光启新程” 2025河南F5G-A赋能智慧园区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大河网讯 9月12日,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河南省建筑电气技术情报网、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协会的“2025河南F5G-A赋能智慧园区技术研讨会” 在郑州落幕
2025-09-15 16:11:00
警企联动 中原消费金融开展“开学第一课”金融教育宣传活动
大河网讯 为切实提升在校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营造安全、健康、理性的金融消费环境,近日,中原消费金融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关于开展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的政策号召
2025-09-15 16:11:00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之夜”让金融消保好声音唱响中原大地
大河网讯 9月14日,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河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之夜”教育宣传活动,在初秋的金融岛湖畔顺利开展
2025-09-15 1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