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2-12-27 09:52:00 来源:国民经略

文|凯风

01

大疫三年

突然之间,一切都来了。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通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这意味着,影响了全民三年之久的“新冠肺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而跨境自由流动终于再次落地,一个时代真的要结束了。

这个时间点,最终被控制在2022年,似乎再次印证了“大疫不过三”的传说。

从2019年底首次发现新冠感染者以来,到2022年底新冠肺炎更名并降级管理,过去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人们经历了无数悲欢离合,既见证了令人动容的英雄故事,也看到了某些闹剧的上演,体会了人性的温暖与复杂。

这三年,人们见识了一系列新名词的诞生。从绿码、黄码、红码到灰码、蓝码,从封城到静态管理再到静默管理,从硬核隔离到劝返再到恶意返乡……名词背后是许多人的人生。

曾几何时,“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的说法不胫而走,许多人一度悲观地认为,新冠以及与之相关的隔离管控,可能要如影随形伴随整个青春。

谁也没想到,2022年最后一个月,整个政策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大调整。

前一个月还在全面封控,一度上亿人陷入静默管控;后一个月连“新冠肺炎”这一名称都不复存在,全民核酸、健康码、场所码更是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虽然新冠肺炎在名义上正式“收官”,但不意味着新冠感染到了终结之时:

大多数地方正在面临疫情流行高峰的冲击,即使再低的重症率,都会带来相当大规模的风险。

“新冠肺炎”或许不再存在,但疫情大流行仍未结束,防疫同样没有终结。

02

“乙类乙管”,意味着什么?

时隔1084天,新冠终于回归“乙类乙管”。

回到三年前,2020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这是新冠“乙类甲管”的由来,也是静默管理、集中隔离、健康码、场所码等做法的主要依据所在。

根据传染性及危害程度,我国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其中甲类传播速度最快、危害最为严重、管控最为严厉。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目前,我国只有鼠疫、霍乱2个传染性位列甲类,新冠肺炎从一开始就位列“乙类”,不过一度升格为“甲类管理”。

事实上,无论是这一次的新冠,还是20年前的非典,抑或引发广泛关注的H7N9禽流感,或者艾滋病等,都属于乙类范畴。

对于甲类传染病,指的是发病率高,治疗延误时引起病死率高,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可能危及社会安全,需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或者交通卫生检疫等措施的烈性传染病。

可见,甲类管理,与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相伴而生,这也是这几年流行的集中隔离、静默管理、严控出入境等做法的由来。

回归“乙类乙管”,则意味着防控的重点,从以“防感染”为主的隔离管控,转向了防重症、防死亡,而高效疫苗、分级诊疗、重症防护成了关键。

当然,在文件发布之前,无论是全民核酸还是静默管控都已不复存在,随着疫情大流行高峰的到来,整个社会的防控重点早已发生了变化。

03

“新冠肺炎”不复存在,疫情仍未终结

“新冠肺炎”不复存在,但疫情并未彻底终结。

目前,北京、石家庄、成都、武汉、广州等地陆续渡过了第一轮高峰,而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南京等地正在直面新冠大流行的冲击。

这从各地的地铁客流量走势可见一斑,可参考《沪深杭硬抗,北京广州成都开始“复活”了》一文。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由于国家层面不再公布每日新冠感染数据,全民核酸也不复存在,依靠自觉的抗原难以发挥作用,目前到底有多少人感染,不得而知。

不过,从疫情搜索指数及各大研究机构的数据模型来看,部分城市已经达峰,而大多数地区将在2023年1月上旬达到感染高峰,2023年3月上旬转入低水平流行。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在这方面,一些省市罕见公布了感染数据。‘

12月25日,浙江省疫情防控发布会透露,目前浙江日新增报告阳性人员数已突破100万例,预计在在元旦前后进入高位平台期,期间日新增阳性人员最高将达200万,高峰期预计维持一周左右。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无独有偶,此前青岛和东莞公布的日感染数据分别是49-53万人、25-30万人,且随着逼近高峰,增速越来越快。

浙江是总人口多达6540万的人口大省,青岛、东莞都是千万人口大市,每天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感染数据,对于医疗系统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

虽然官方表示,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但再小的基数,放在每天数百万的感染高峰面前,都会带来超乎预期的影响。

如何迈过新冠高峰,尤其是保障重症患者的医疗需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04

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们何时才能重回2019年?

政策放开之后的第一个月,感染高峰的迅速到来,地铁、商场人流肉眼可见的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出现,让许多人有了回归隔离管控的想法。

更有不少人悲观地表示,放开以来,整个经济和消费并未出现立竿见影的大反弹,反而陷入“停摆”,更让部分人产生对政策调整必要性的质疑。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到一时,更不能因为问题的出现而否定调整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且不说面对经济、财政以及疫情本身的演化,一旦选择解封,就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世界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而从国际放开经验来看,解封之后,大多数国家都会经历一波浩大的疫情高峰,以及几个小的波峰。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同样,放开之后不会立即迎来经济、消费和人口流动的大反弹,整个社会反而会因为集中感染而一度陷入暂时“停摆”,无论生产还是生活,都将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但是,这些冲击都是短期的。

05

何时重回2019年?

随着全民迈过第一波高峰,整个社会将会很快恢复活力。

没了无休止的隔离管控带来的不确定性,人们对于未来将会有更好的预期。

我们看到,北京、成都、广州、武汉等地的地铁客流量开始大幅回升,武汉、郑州的景区一度人满为患,成都的中超上座率更会创下了年度新高……

与之同时,没了疫情管控的束缚,绝大多数省市开始全面拼经济。

根据《跨省抢人!第一经济大省,又出手了》一文分析,来自广东浙江江苏的出海抢单团一波接过一波,广东更会罕见开始了春节“逆向”招工抢人……

当经济发展重回主舞台,当疫情冲击逐渐消退,当整个社会的流动恢复常态,对未来理应保持乐观。

当然,回到2019年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大疫三年,疫后恢复同样需要时间,而全民心理修复更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

这三年,终将被记入历史,也终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开弓没有回头箭。未来,只能向前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7 1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除对新冠感染的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为何选在此时从“乙类甲管”回归“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将有哪些不同?新冠肺炎更名又意味着什么?专家:现已具备回归“乙类乙管”条件根据全国人大常
2022-12-27 01:08:00
...感染,同时,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多名劳动法专家介绍,这将意味着1月8日起,感染新冠病毒不能上班时,不再享受正常工资,而
2023-01-08 14:14:00
...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2022-12-27 00:51:00
“乙类乙管”遇上“春运” 防护怎么做?
...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青海省将不再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
2023-01-09 16:28:00
...后才能恢复正常生活。依照我国现行文件规定,新冠属于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的是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此,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
2022-12-16 00:51:00
...三十九场)在南昌召开,会上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等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并介绍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应对措施。经国务院批准,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
2022-12-30 20:08:00
2023年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在此之前,国家卫健委网站于2022年12月26日、27日曾相继发布《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
2023-01-08 07:39:00
“阳过”被要求休病假?律师:工资应正常支付
...院长沈建峰表示,按照目前我国规定,新冠肺炎还是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所以,目前因疫情引发的劳动关系协调问题还是适用此前的政策。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法律并没有
2022-12-13 09:35:00
乙类乙管之后,有这些端倪…
...点: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乙类乙管”。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时期即将到来在海叔看来,这当然是自2019年底在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中国举国上下进
2022-12-27 16:23: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厦企超15亿元收购算力产业链企业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9月29日,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懋科技”)发布重组方案,将以15
2025-10-04 09:20:00
我爱你中国丨走过四季,中国石油人用行动诠释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2025-10-04 20:16:00
河北中行创新金融工具助企化解汇率风险
帮助外贸企业有效应对汇率风险,是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得远的关键。位于河北石家庄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2025-10-04 09:37:00
大众点评“必吃榜”发布“十一”假期首日寻味数据,烟火小店流量涨超125%、订单涨超178%
“十一”假期,第一批“吃货”已跟着“必吃榜”深入大街小巷,“吃”出了一份“味蕾游”指南。10月2日,大众点评“必吃榜”发布“十一”假期首日寻味数据
2025-10-03 10:34:00
节假不停歇!织金摩天冲磷矿日均采矿量维持高位
井下胶带运输机轰鸣声不绝于耳,选矿厂浮选设备转动不停,调度中心大屏数据闪烁不断……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位于毕节市织金县大山深处的西南能矿集团贵州锦麟化工公司摩天冲磷矿项目日均采矿量仍保持高位运行
2025-10-03 22:01:00
农行烟台龙口市支行营业部开展专项宣传 筑牢企业金融安全墙
近日,农行烟台龙口市支行营业部以“金融教育宣传周”为契机,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企业,开展“普惠金融与风险防范”专项宣传。活动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及新市民群体金融需求
2025-10-04 02:03:00
贵阳燕楼镇保障房项目建设不停歇|大抓项目看进度
10月3日,贵阳市花溪区燕楼镇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室内区域内,施工队正严守成品精装标准开展墙面处理、管线布设等装修收尾工作
2025-10-04 02:10:00
速度刷新!又一省重点项目全面封顶
10月1日,随着最后一立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建八局一公司承建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综合楼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2025-10-03 17:54:00
油田一案例入选“十四五”石油和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近日,胜利油田“数据治理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成功入选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这标志着油田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成为行业标杆
2025-10-02 10:26:00
金汇泉城 共绘未来|天津银行这场对接会让普惠金融更“有温度”
9月23日,一场以“金汇市中·融聚未来”为主题的政银企对接会在济南市市中区火热召开。天津银行济南分行携手市中区政府,联合市中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
2025-10-02 16:43:00
黎平县“企业之家”为12家企业协调资金约8000万元
9月25日,黔东南州黎平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泽猛在“企业之家”主持召开企业融资需求协调推进会议,聚焦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凝聚多方力量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2025-10-03 02:14:00
北大教授亲自为您支招,家庭保险配置“三步法”助您快上手
买保险,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就图个心安,不仅要买好,还需买对。可以说,这本白皮书给出了新选择,家庭保险配置“三步法”给出了最佳路径
2025-10-02 16:09:00
在青岛楼市,海景房才是真改善……
摘要:买到的不只是房子,是一片海,更是青岛的历史与未来!从崂山前海住区到市南滨海区,青岛的一线海景房已经越来越少……如今
2025-10-01 10:17:00
有色行业迎来政策利好
有色金属行业迎来指导高质量发展的重磅文件。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2025-10-01 10:58:00
招商银行科创贷,为科技企业腾飞插上金融羽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招商银行面向科创企业客群焕新推出“科创贷”专属产品第三版,以金融产品创新助推科技企业健康发展
2025-10-01 1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