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新一代动车组试验时速达453公里 一箭多星发射连续刷新纪录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3-07-02 09:2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哈尔滨日报

连续刷新纪录

新一代动车组试验时速达453公里 一箭多星发射连续刷新纪录

新一代动车组试验时速达453公里 一箭多星发射连续刷新纪录

6月29日试验列车通过海尾隧道。 铁科院集团公司供图

试验时速达453公里 新一代动车组研制取得新进展

据新华社电 记者7月1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国铁集团在福厦高铁福清至泉州区段组织开展了新型动车组新技术部件在更高运行速度条件下的性能验证试验,试验列车单列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53公里,标志着CR450新一代动车组研制取得新进展。

据了解,在国铁集团组织下,6月28日在湄洲湾跨海大桥,试验列车实现单列最高时速453公里、双向两列相对交会最高时速891公里运行;6月29日在海尾隧道,试验列车实现单列最高时速420公里、双向两列相对交会最高时速840公里运行,对新技术部件进行了有效的性能验证,各项指标表现良好,为“CR450科技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铁集团科技和信息化部负责人介绍,“CR450科技创新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科研项目,包括研制复兴号动车组新产品等多个高铁科技创新项目。

此次性能验证试验由国铁集团组织铁路科技创新联盟相关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公司、中国中车所属企业、北京交大、西南交大、中南大学等共同实施,开展57项科研试验,验证CR450动车组新技术部件的技术可行性、性能稳定性。

这位负责人指出,试验开展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获取了新技术部件在不同速度条件和桥梁、隧道、曲线等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数据特征。更高时速运行条件下的性能验证试验表明,新技术运用实现了动车组相关指标的新提升,高铁安全、功率、能耗、震动、加速性能、制动平稳性等重要指标持续领先,为研制更高速度、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智能的CR450动车组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实现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代动车组试验时速达453公里 一箭多星发射连续刷新纪录

图为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现场。新华社发

连续刷新纪录 解码火箭一箭多星发射

拼单团购、拼车出行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拼火箭”上天也日益成为卫星发射的常态。随着我国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民用卫星领域,小型卫星批量发射、在太空组成星座的模式渐成主流。近期,中国运载火箭连续刷新了一箭多星成功发射的纪录,一箭多星到底是怎样的发射模式?

卫星“拼火箭”上天

2023年6月7日12时10分,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采取一箭26星方式,将搭载的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23年6月15日13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将多颗卫星送到预定的轨道——随着纪录的不断刷新,一箭多星发射模式受到关注。

以一箭41星发射为例,为了放下这41颗卫星,研制团队设计了一个4米高的圆筒段,41颗星采用壁挂的方式,错位安装。除了给41颗卫星找到各自的位置,火箭还采用了更大直径的整流罩,确保所有的卫星安全到达目的地。

星箭分离过程中则采用了7层卫星依次分离的方式。“相当于是分一层星,火箭后退一步,再分一层星,火箭再后退一步,直到最后把这7层卫星全部分完。”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建强说。

李建强介绍,从经济性和整个的时效性上看,一箭多星是最有效的,国际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项技术。

一箭多星发射考验多

在火箭发射中,如何让个头大小、功能特性、外貌形状等各不相同的卫星“乘客”安全坐好、准点下车,同时下车以后还没有“晕车反应”正常运行,是不小的考验。为此,航天科技工作者设计了一系列精妙的方案。

“实现一箭多星,需要多方面配合。”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副总师马玉海告诉记者,在火箭发射前就要进行大量计算,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各个卫星之间的关系,避免多颗卫星在火箭分离时受到环境的冲击或影响。火箭发射后,涉及精确的控制技术,“就像公共汽车停站一样,到一个站下一批乘客。”

“此外,研制团队针对远场分离安全性,开展了多批次的分离时序设计与优化,多批分离之间通过火箭姿态的调整,确保多颗卫星在轨运行期间的安全距离。针对电磁兼容性,开展了卫星之间及火箭共同参与的地面兼容性测试。”马玉海说。

据了解,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一箭多星发射的准备过程中,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以及大量先进技术积累,在力学、材料等多个领域实现联合攻关,规范研制流程,强化质量体系建设,突破6项重大关键技术和13项国内首次使用的技术,丰富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能力谱系。

拓展多样化便利进出空间能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中国将持续提升航天运输系统综合性能,加速实现运载火箭升级换代。

此次执行一箭41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运载火箭家族中的一名“老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曾创造过60天内5战5捷、40天内在不同发射场完成4次发射、一年完成15次发射等纪录。

专家介绍,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积累和创新,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现在已经可支持单星、多星并联、串联、搭载等多种形式的发射需求,未来还将探索更多可能性,承载更多新使命。

而执行一箭26星发射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二次飞行,连续成功标志着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技术状态成熟和可靠性的提升。

“未来,我们还将尝试更大整流罩的火箭发射并进行海上发射试验,同时加速开展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长远来看,还将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制上发力。”马玉海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2 1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一代动车组CR450单列最高时速453公里 【新一代动车组CR450单列最高时速453公里】财联社7月2日电,近日,新一代动车组(CR450动车组)新技术部件性能验证试验圆满成功
2023-07-02 12:03:00
...。“一个多月前,我们自主创新研制的新一代复兴号高速动车组CR450正式公开发布,最高运营时速将达到400公里。”节目现场,全国劳动模范、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首席技能操作专
2025-02-18 13:26:00
CR450动车组揭秘:450公里时速是这么来的
2024年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发布,我国新一代时速400公里动车组研制获得重大突破。其中,“CR”是中国铁路英文缩写
2024-12-29 23:10:00
吉林经济“三季红”|吉林工业:行驶在“快车道” 不断刷新发展“里程表”
...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外观。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10月17日,中国中车旗下的中车长客与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正式签署高速动车组
2023-10-27 16:59:00
贴地飞行!时速453公里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CR450动车组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贴地飞行!时速453公里CR450动车组试验现场。 试验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453公里/小时。 半岛全媒体记者马正拓 为
2023-07-04 00:18:00
...新标杆,不断创造中国标准新高度。今年首批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开始陆续交付,“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已建成约80%1月26日,2024年春运大幕拉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2024-01-28 08:19:00
铸就中国高铁的“复兴”速度
... (&nbsp2024年06月12日 &nbsp第&nbsp09&nbsp版)CR450动车组新技术部件性能验证试验在福厦高铁创造单列时速453公里
2024-06-12 01:37:00
...公司于2022年先后组织实施了CR450科技创新工程先期试验及动车组新技术部件换装试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国铁集团党组部署,确保试验高质量实施,集中优势力量组
2023-05-04 08:44:00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周黎介绍“当时引进的动车组不统型、标准各异一个司机要驾驶好多种车型不同列车之间无法相互救援维修配件、部件及装置都不一样带来大量运用中的技术问题”
2024-01-22 08:34: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