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厚植为民情怀,擦亮幸福底色。2024年年初,江西省政府发布《2024年民生实事安排方案》,要求在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任务基础上,实实在在办好10件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
年关已至。连日来,记者走进社区、学校、医院、企业,走街串巷,来到普通人的身边,细数10件民生实事,从出生到养老,从基本保障到美好生活,事事落在百姓之需,件件落在百姓心坎。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宝宝踏足人世时,呱呱坠地的哭叫……
90.88万人次已享受四项免费产前筛查服务
张艳霞介绍出生缺陷防控服务政策
12月11日,尽管天气寒冷,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九龙湖院区的产检中心却呈现出一派温馨的景象。医护人员穿梭在各个检查室之间,一旁等待区的准妈妈们或轻声交谈,或低头翻阅着手中的产检资料,脸上洋溢着即将成为母亲的幸福与期待。
“您可以通过医院公众号申领出生缺陷防控的免费服务电子券。”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九龙湖院区产检中心主管护师张艳霞正向一位孕妇介绍出生缺陷防控服务的免费筛查申领流程。
“每位前来建档的孕妇,我们都会向她们介绍这个民生项目,并详细指导如何申领相关福利。”张艳霞表示,为确保信息无遗漏,医院已贴心地在每份孕妇病例中附上了详细的政策说明。此外,产检中心特设咨询专台,专为孕妇解答政策申领、核销及使用等各类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今年的“优化出生缺陷防控服务”项目在2023年民生实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延续与深化。在产前筛查领域,原先的“胎儿六大畸形超声常规检查”已升级为“胎儿九大畸形超声常规检查”,新增了无叶型前脑无裂畸形(无叶全前脑)、单一大动脉及双肾缺如三项关键检查,为孕妇和胎儿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这项政策真的很贴心。”南昌市民王忻是一位二胎妈妈,她告诉记者,自己怀一胎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免费项目,现在二胎能享受到这么多福利,感觉非常幸运。“这些项目加起来,能帮我省下至少上千元的费用呢!”王忻感慨地说。
据悉,2024年1月至11月,江西省已为90.88万人次免费提供四项产前筛查服务,为101.11万人次免费提供四项新生儿疾病筛查。“免费出生缺陷防控服务”民生实事自启动以来,已为全省孕产妇及其家庭节约生育成本3.5亿元,并成功筛查诊断出胎儿畸形、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心脏病等异常情况10000余例,均已有效告知和积极干预。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看着孩子健康长大,陪着他们无拘无束地欢闹……
受理新生儿参保业务25.4万笔
南昌市九龙湖璜源山社区的于静芝,是一位二胎“宝妈”,孩子出生后,她曾一直忧心忡忡。因为孩子黄疸值偏高,被诊断为新生儿急性黄疸,需要住院治疗。
蓝光治疗每日费用就要数百元,对她家而言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所幸孩子出生当日就完成了医保登记,并享受了免缴政策,无需承担相关费用。出院时,还成功报销了部分医疗费用,这为我们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帮助。”于静芝告诉记者。
更让她高兴的是,给孩子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户籍登记等手续,也不用来回跑了,“办理也很方便,整个过程在线上就可以操作。”
今年以来,江西省开展新生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出生一件事”线上一链办理,实现新生儿出生即保、直接结算,并为新生儿提供出生三年内医保缴费的财政资助,已受理新生儿参保业务25.4万笔。
江西省医保局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通过材料归并、数据共享、部门协同,实现“出生即参保”和“一站式”报销生育医疗费用。截至目前,全省生育医疗费用直接结算87.06万笔,直接结算率96.33%。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学子们中午可以“躺平”,美美地进入梦乡……
30.1万套“可躺式”课桌椅全省铺开
学生午休可以“躺睡”了
12月4日,南昌市广南学校教育集团广南校区九年级3班教室内,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排列整齐的“可躺式”课桌椅上。午休铃声响起,备战中考的学生们纷纷拉开桌椅,一压、一拉轻松地将其转换成躺椅模式,准备开始午间休息。
“以前午休时,我们只能趴在桌上睡,时间久了,手麻脖子酸。”张宝喆同学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这个‘可躺式’课桌椅,我可以舒服地躺着睡,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我都快忘了之前趴着睡的‘滋味’了。”
这一改变始于今年9月,广南学校教育集团广南校区作为“可躺式”课桌椅进校园的试点学校,率先为九年级学生更换了这种新型课桌椅,为同学们的午休时光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善。
学生家长王女士对这一举措也赞不绝口。“孩子以前回家总说午休不舒服,不想午休。现在学校换了‘可躺式’课桌椅,孩子午休质量好了,学习效率也上去了。作为家长,我感到十分安心和满意。”
“以前学生们午休质量不高,下午上课容易犯困。”九年级3班班主任黄建敏老师表示,“学生们现在午睡更加舒适,下午的课堂氛围也明显更加活跃。他们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效率自然提高了。”
广南学校教育集团广南校区副校长吴跃丽表示,率先在九年级更换“可躺式”课桌椅,是出于对学生学习压力和骨骼发育的双重考虑。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午休质量尤为重要。同时,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长期趴桌午休可能对视力、消化、颈椎、心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颈部肌肉受损、脊椎变形。
吴跃丽强调,躺着午休能让学生身体得到充分放松,减少对肢体的压迫,有助于腰板挺直,预防弯腰驼背。自今年9月更换课桌椅以来,学生们普遍反映午休质量显著提升,下午学习状态更佳。
据悉,我省今年将“可躺式”课桌椅进校园试点列为10件民生实事之一,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动。全省共有93个试点实施单位,为668所中小学配备了30.1万套“可躺式”课桌椅。
秋季开学以来,各试点学校的孩子们纷纷喜获午睡“大礼包”,从传统的“趴着睡”转变为更加舒适的“躺着睡”。这一变化不仅让学生们得到了更好的休息,也赢得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出家门走上几分钟,就可以在社区食堂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2042家“幸福食堂”成老少“新宠”
南昌市红谷滩区茶园街幸福食堂座无虚席
宽敞明亮的大厅,整齐排列的餐桌,热气腾腾的米饭,搭配着陆续出锅的家常菜,香气四溢……12月5日,记者来到南昌市红谷滩区茶园街幸福食堂。当天中午,食堂内座无虚席,既有小区居民,也有周边企业职工,大家边吃边唠家常,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这里的饭菜卫生健康又好吃,政府还有补贴,只要十多块钱就能吃上三四个菜,好得很!”今年72岁的王大爷住在附近的龙岗花园小区,从家到食堂,步行只需要几分钟。
便宜实惠,是幸福食堂吸引老年人的重要原因。据了解,茶园街社区幸福食堂于2024年6月正式运营,每周一至周日提供三餐自助服务。其中,小区居民来吃中餐和晚餐是15元一位,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八折优惠,70岁以上老人享受七折优惠,80岁以上老人享受五折优惠。
“幸福食堂融合‘助老+普惠’的特点,着力解决辖区老年人‘做饭难、简单吃’,年轻人‘不会做、上班忙’等问题。”红谷滩区茶园街社区魏洪鲁书记告诉记者,食堂针对社区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或因病卧床的居民,安排志愿者送餐上门,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线上预约的方式,按照居民要求的时间和餐品进行配送。
在新余市高新区水西镇桐林村,由村集体筹建的颐养之家,也成为村民就餐和休闲的好去处。
桐林村有9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675人,70周岁以上老人有370人(常住在村的有271人),独居老人用餐是件大难题。颐养之家设有餐厅、厨房、影音室等,提供一日三餐助餐服务,通过以“市区财政每人每月各补助100元+就餐老年人每人每月自缴200元”为主、“捐赠(帮扶)+庭院经济补贴等”为辅的模式可持续运营。
“以前一个人在家做饭很麻烦,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营养又不均衡。村里有了食堂后,饭菜便宜又好吃,大家一起吃饭,心情也好啊!”村民胡正清说。
一饭一粥,尝尽社区真情;一菜一汤,品出温暖民生。记者了解到,从2020年开始,江西就提出针对在助餐服务机构(助餐点)用餐的老年人,分类给予差异化用餐补贴。2024年,江西首次将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纳入省级民生实事。如今,全省2042家“幸福食堂”分布各地,5700余个持续提供助餐服务的农村互助养老设施、“一老一小幸福院”等成为乡村亮丽风景线,在为居民带来更多幸福“食光”的同时,绘就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社会画卷。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老姐妹、老弟兄们时时可以聚在一起打球下棋、欢声笑语……
全省有了653家“一老一小幸福院”
安义县龙津镇城北村“一老一小幸福院”的老人在唱戏
安义县龙津镇城北村“一老一小幸福院”门球场上老人们神采飞扬
12月10日一大早,75岁的黄阿姨便手握球杆、穿上运动装前往南昌市安义县龙津镇城北村“一老一小幸福院”门球场。球场上,10多名老年门球爱好者全神贯注,斗志昂扬,时不时响起一阵欢呼声。午饭后,老人们又坐在一起聊天,或围观下棋,精气神十足。
“以前我都是一个人待在家里,做一顿饭吃一天,身体也不太好。自从村里把乡村小学改造成幸福院,我们都有了休闲好去处,生活也规律起来,还能吃上一口热乎饭。”黄阿姨高兴地告诉记者。
这是江西多地推进建设“一老一小幸福院”的生动缩影。2023年3月,江西省在安义等地开展调研后提出,利用农村闲置的义务教育校园校舍,整合相关服务资源,建设为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提供助餐、文体活动、巡访关爱、精神慰藉等的综合服务平台。安义、遂川等14个县(市、区)成为首批“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改革试点,共计102个。
安义县首先选定10所闲置小学、1个乡镇敬老院及7个农村颐养之家,启动了建设工程。在运转经费方面,县财政为每个依托幸福院开办的村级长者食堂每年补贴3万元。同时,探索建立“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资金筹措保障机制,确保幸福院常态化、可持续运营。
城北村属于县城关镇乡村,壮劳力以外出务工居多,是全镇留守老人和儿童人数最多的行政村。龙津镇城北村党总支书记邹文亮介绍,依托幸福院开办的食堂不仅解决了村里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也帮不少在外工作的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既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留守儿童的关键举措。江西省《2024年民生实事安排方案》进一步提出,在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推进乡镇敬老院资源优化配置改革和“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建设100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
截至目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已经覆盖了全省86%的行政村,并利用腾退的农村小学等资源建设了653个“一老一小幸福院”,为农村“一老一小”提供了助餐、文体活动、精神慰藉等多元化服务,让夕阳更美,让朝阳更红。
刘文琴、肖立宇、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祥晟 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8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