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散文创作求美的四个维度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1-11 09:5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散文创作求美的四个维度

安 黎 /讲述

台传媒记者 陈伟华 记录/摄影

11月5日上午,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安黎,在路桥区图书馆为爱好散文的读者带来一场讲座,题为《散文是求美的艺术》。记者撷取精华,记录如下。

在文学的谱系里,散文这一支脉,类似于五谷杂粮,既体量庞大,又内蕴庞杂。就我对散文的理解,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真、善、美、新”。

散文的“真”

散文的“真”,指的是取材之真、书写之真、情感之真。比如取材之真,要求所写的对象,不是源于虚构和臆测。这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论是一人一事,还是一地一景等,都是客观存在的。

取材之真,是散文的立身之本。想象的东西,与真实存在的东西,给人带来的冲击力和感动,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书写之真,就是要同等尺寸,而又极尽客观地描绘事物,一切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在创作时,不夸大和不缩小事实——不能把老虎画成猫,也不能把猫画成老虎,更不能颠倒黑白和指鹿为马。而形成书写不真的原因,既有主观意念的驱动,也有文学能力的不足。其中,后者为主因。很多作者由于磨砺之功欠缺,导致笔力不逮,尽管有书写之真之初衷,却无书写之真之能力。于是,或许取材是真实的,他们也在努力地表达真实,但笔下的文字,却难免变形走样,给人留下虚假与虚浮的感觉。

情感之真,则要求作者的情感是真挚和饱满的,是忠实于自己内心的。爱是真爱,恨也是真恨,不掺杂任何虚情假意的成分。

作者的情感是否真实和真切?这如同饭菜的味道如何,读者品尝一口,就能确切地知道,决然骗不了人。如果作者写什么,连自己都无法认同和感动,却妄想感染读者,这无异于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

由此我想到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它逼真地呈现出底层社会的本相和困境,被人广为传颂。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这篇文章笔锋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

散文的“善”

散文的“善”,指的是作者的写作初衷,是充满善意的;作品的价值指向,是蕴含善光的。它使我想到鲁迅的散文《一件小事》,真中就包含着善,对底层百姓的同情跃然纸上。

作者在写作时,不是受人雇佣和驱使的,不怀有媚世获利的私心杂念,而是带有高尚的动机,遵循着公义公理,秉持着道德良知。因此他笔下的文字,是粮食,而不是毒品;是清泉,而不是泔水;是照彻人心的灯盏,而不是蛊惑人心的鬼火。

当代作家,可以从古代典籍中汲取营养,但要比古人站得更高、望得更远,以更广的视角和更大的胸怀,来极目天下和悲悯苍生;并以更先进的文明坐标,来构建和定位自己的价值谱系。

什么样的散文,才称得上是善的散文呢?我以为,隐含人类的共有价值、具有博爱意识,并遵从人性的散文,就是善的散文。

善的散文,一定会把人当人一样地尊重,而不是把人当作某种工具和棋子,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挑动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和纷争;也一定是把世间万物,当作与自己相依相偎的生命共同体,给以爱怜和护佑,而不是践踏和征服。

善的散文不在于写什么,重要的是看怎么写。取材并不能决定散文的大小,唯有作者的精神操守、精神格局,以及艺术素养,才是作品大小的核心要素——写大人物的未必就是大作品,写小人物的也未必就是小作品。有人执著于写大人物,却把自己越写越渺小;有人不懈地写小人物,却把自己越写越高大。

长话短说,善的散文,一定是有温度、有道德、有人性光辉、有人文情怀的散文。

散文的“美”

散文的“美”,有两个层面:一是精神气象上的立意与主旨之美,即散文是有高贵格调的,是有优雅志趣的,而不是低级下流的,不是粗野庸俗的;二是艺术操作上的精益求精,以及别具匠心。

作家的叙述方式或许各有千秋,但无论怎么写,都不能粗俗,不能让人读之反胃。如果小说像是一个杂货铺,那么散文就像是一家讲究档次的专卖店。美的散文,既有真,又有善,同时还有无比美妙的书写,比如屠格涅夫的笔记体散文《猎人笔记》等,就值得一读。

一个人只要衣冠整洁,精神高尚,无论其相貌如何,都能获得他人的肯定与尊重。但散文却不同,它对肤色、容貌、仪表、仪态等格外地在乎。有好的内容,却无与之相匹配的良好表达,依然难以称其为优秀的散文。

思想与艺术,是所有文学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两条腿,唯有长短相谐,粗细相当,作品才能端庄挺拔,气宇轩昂。

美在散文中,主要体现于结构,是否别出心裁;文脉气韵,是否贯通流畅;叙述基调,是否起落有致;遣词造句,是否精确精妙,而又有滋有味。

孙犁先生曾说,要写好文章,“一是要把话说对,二是要把话说好”。那么话如何说,才算精妙?我的答案是,既要在语言的精确化上不遗余力,又要在语言的妙趣横生上下足功夫。

语言与人一样,都是有性格的。比如有的语言轻狂,有的语言沉郁;有的语言像老妇一样絮絮叨叨,有的语言像演讲者一样激情澎湃……我认为选择哪种语言,都不成问题,问题则在于能否把自己选择的语言方式,修炼到极致和磨砺到最佳。

散文的“新”

“新”指的是新意和新颖,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要“不一样”。

与谁不一样?当然是与其他写作者不一样——与古代作家不一样,与当世作家不一样,与外国作家不一样,甚至与自己最为偏爱和积极追随的前辈作家,也不一样。杜甫若和李白一样,就没有了杜甫;柳宗元若和韩愈一样,就没有了柳宗元;卡夫卡若和契诃夫一样,也就没有了卡夫卡——每个写作者,都是在反复的寻觅中,甚至在不断的试探和试错中,开垦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学庄稼地。

唯有“不一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突现自己的坐标。这样也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拥有创造的属性和传世的价值。

文学是不能集约化生产的,不能像流水线上的产品那样模板化和标准化。

我认为“不一样”,就是散文的个性。散文的个性,是作家创作个性的外化与彰显。散文有无个性,这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尺。个性,就是文章的特征,也就是这篇作品、这个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品、其他作家的相貌气质与血肉魂魄。任何一部经典,都带有创新的意味,比如梭罗的《瓦尔登湖》,当时之所以很轰动,其很大的原因,在于作者没有沿袭套路,而是从选材到书写的角度,以及叙述的方式,都带有创新性。

散文之“新”,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精神理念之新、发现之新、写作角度之新和语言之新等方面。它既不邯郸学步地重复他人,也不暗度陈仓地重复自己。

当然,追求散文之“新”,也不能陷入误区,把“新”理解成怪异或故弄玄虚。如果用一些生僻的词语,或把语言进行一番颠三倒四的重新组装和搭配,就是所谓的“新”了,那么就大错特错。我认为真正的“新”,是自然而然和素面朝天的,还是让人看不出却又能强烈感觉得到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1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自清:写出自我心灵的宽度与深度
...、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同时又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用完美的理想人格与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现代正气歌。朱自清具有多重文化身份,他的新诗与散文创作成就斐然,在中国现代文
2023-08-30 10:29:00
2023年中国作协新会员公布 河南作家邹相榜上有名
...,那里有我秀丽的山水、善良的乡亲,以及一幕幕温馨甜美的回忆。”于是,苦中作乐、忆苦思甜成为邹相一咏三叹、反复歌吟的主旋律。邹相坦言,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家乡的山山水水、土地
2023-10-11 21:23:00
湖北十堰:百名文艺“守井人” 齐上鲁院写作课
...材、语言、结构、人物、故事、情感、思想、个性等8个维度娓娓道来,指点迷津。 徐可说:“好的散文家要形成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散文语言的标准有三个:一是准确恰当,二是鲜
2023-12-11 21:54:00
“缙云优秀作品奖”7月再添新意
...帮助读者解读作品的“诗享家”;由九篇不同文体从不同维度去歌颂和赞美的“八一”赞特稿……众多的作品和新变化使得7月份的评选增加了难度。在读者和作者推荐产生初评结果之后,进入了终
2023-08-08 05:51:00
山东省散文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
记者 曹竹青初秋时节,名泉竞涌。9月3日,山东省散文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省作协一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近百名会员代表、特邀嘉宾和新闻记者齐聚一堂参加会议。中国作家
2023-09-03 17:05:00
苏沧桑《遇见树》:散文中的“天籁之音”
...思。苏沧桑有一颗温柔恬静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万物之美的眼睛,哪怕视角很小的篇章,都能被她挖掘出大海般安然沉稳的力量,著名评论家阎晶明说她的作品“水汽和雄风齐飞,灵气和大气共存
2023-08-22 15:33:00
传承·发展—— “当下文化传承背景下散文创作面面观” 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12月11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苏散文学会、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当下文化传承背景下散文创作面面观”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西康宾馆举行。散文这种传统的文学
2023-12-13 22:41:00
...间工艺品来源于自然,带着自然气息和自然灵性的表达。美的感受贯穿于嘉陵江流域的城市和乡村。正如邹安音在创作手记里所说:“‘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嘉陵江婀娜腾转一千三
2023-10-27 06:20:00
教师节书单 |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
...追求,使他的生活变得充实、快乐。作者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一个个温暖、质朴的人物,用灵动的文字描绘出景物的缤纷与壮美,用真挚的语言抒写出身边小事中的感动。
2023-09-07 16:49: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