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退休”劳模痴情于“牛”
——渤海新区黄骅市古稀老人刘清环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梓欣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魏浩然
71岁的刘清环总喜欢到朋友的养牛场转转,给小牛犊喂喂食,与技术人员交流养牛的心得体会……刘清环养了一辈子牛,并且养出了名堂,成为劳动致富的典型代表,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虽然老了,但我还是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总愿意到这里转转,看看牛,心里就觉得敞亮。”刘清环说。
刘清环是渤海新区黄骅市最早一批从事奶牛养殖的杰出代表。1988年,夫妻俩开始尝试养殖奶牛。“都说养牛累,咱是农民,最不怵的就是干活。”刘清环说。当时,黄骅还没有大规模养殖奶牛的先例,她和丈夫除了平时看书、找资料学习养殖知识外,遇到技术问题还会和中捷的一家奶牛养殖场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伴随着养殖水平提高,刘清环的养牛场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1993年,村里看刘清环的养牛事业越干越红火,特批了五亩地让她建奶牛场。自那以后,刘清环变得更忙了。每天3次上槽、3次挤奶,还要搭配饲料、出栏、贮存青贮、搞经济核算。忙起来,甚至都没有睡觉的时间。
“开始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机器,养殖、挤奶几乎全靠人工。”刘清环的丈夫范中安说,随着养殖场越干越大,刘清环意识到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于是她大刀阔斧地对养牛场的设备进行更新,引进了牛奶高温消毒设备,聘请了专业兽医,实行单牛管理、专人投放饲料,强化鲜奶卫生,建立了鲜奶冷藏室,很快便用高品质鲜奶打开了销售市场。夫妻俩又趁热打铁,扩建了牛舍,购入新品种的奶牛,扩大了鲜奶销售网络,推出了“忠义”牌酸奶加工系列产品,连年销售额破百万元,成为劳动致富的典型代表。她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当地的养殖业“女能人”“双学双比”先进个人,2005年刘清环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刘清环现在上了年纪,养牛场已不再自己经营。“我养了一辈子的牛,跟牛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虽然自己不再养牛了,但隔段时间不到养牛场看看,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刘清环说,在农村,只要你肯吃苦,勤快肯干,搞养殖肯定能闯出一片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4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