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青海法治报
演练有方 临震不慌
——我省多部门联合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室内避险
紧急撤离
文/图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陈雪薇
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5月13日,青海省应急管理厅、西宁市应急管理局、西宁市海湖中学联合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升海湖中学地震灾害综合应急避险、处置能力,提升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制定方案
按照计划,演练模拟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4年5月13日15时50分西宁市周边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距海湖中学50公里,震感强烈。
为确保演练安全有效开展,海湖中学提前制定了详细的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对各班疏散路线、安全岗人员安排以及疏散演练指挥人员进行了明确细致规划。
此次演练立足地震避险疏散及自救互救实际需要设置相关内容,总体分启动、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疏散过程中突发事件处置、清点核查5个阶段组织实施。
有序撤离
当日16时许,随着校园广播里的警报响起,全体师生先在室内进行紧急避险,利用教室和办公室自然地形就近躲避。师生们手拿书本或其他便携掩护物体护住头部,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最大限度保护生命安全。短暂的室内避险后,随着第二次撤离信号警报响起,意味着强震已过去,地面停止摇晃,师生们立即按照逃生路线迅速离开教室、办公室到室外。在这个过程中,记者看到教学楼内外点位的安全岗人员积极提醒、组织疏散,师生们安全有序下楼,没有发生拥挤、踩踏等意外事件。
沉着应对
演练模拟了在疏散过程中,有同学崴脚、摔倒的紧急情况,只见有同学崴脚、摔倒后,后面的两三名学生迅速给出有人摔倒的手势,停下、呼叫并组织其他学生绕行,避免发生踩踏。同时,摔倒的学生也采用了培训时学到的自救方法保护自己。随后。摔倒的学生被后面的两三名学生扶起,发现他无法行走后,用拖把杆、校服制作简易担架抬起受伤学生继续撤离,后将其送至校医处就医,整个处置过程流畅、顺利。
其他没有遇到紧急情况的学生们,在按照疏散路线从教学楼撤离进入开阔地带后,加快步伐冲向操场集合,给后面学生赢得宝贵的逃生时间,演练在所有师生均安全撤离后正式结束。
记者在现场发现,模拟地震发生后,海湖中学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送、师生避险疏散等工作有序开展,在全体师生的有效避险疏散及自救互救下,险情得到有效处置,大约3分钟时间,全体师生完成避险疏散,且疏散时没有发生拥挤、踩踏。“这说明学校的地震应急方案是有效的。”海湖中学副校长华吉向记者介绍,“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让师生们知道灾害发生时该怎么做,所以关键时刻他们都知道该怎么样保护自己。”
“我们学校常组织这样的活动,比如火灾、消防还有地震应急演练,让我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知道该如何应对。”海湖中学高三(5)班学生王之婧说。
“今天早上,每个班都开了防震救灾相关内容的主题班会,下午又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理论结合实际,提升了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也增强了自救互救能力。”海湖中学高三(5)班学生苏月昊告诉记者。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永恒不变的宗旨,通过这次应急疏散演练,海湖中学师生充分认识到了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了基本的逃生技能,增强了自救互救能力。同时,也检验了学校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组织处理能力、各部门的应急指挥和合作协调能力。
“我们学校通过两个方面提升学生们的安全意识,一是通过平时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灾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二是通过应急演练和培训,让学生们掌握在紧急状态下自救和互救的技能,真正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华吉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