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期有不少老人家庭反映,护理员人手紧俏,上门护理的次数减少了,甚至出现“人证不符”情况。上海市人大代表张剑颖建议,持续推动长护险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证事项,制定职业准入实施细则,促进护理员队伍职业化发展。上海市民政局表示,建设养老护理员从业人员信息库,对在岗人员基本信息、持证情况、就业单位等进行实名制登记,其中从业人员持证信息与市人社部门考核发证信息进行对接,确保信息准确,规范从业行为。(10月10日 澎湃新闻 )
上海是全国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在实施长护险上有较为成熟的经验。上海规定,失能老人按失能级别享受“上门护理”:二级和三级的失能老人享受每周3次上门服务,四级失能老人享受每周5次服务,五级和六级的失能老人享受每周7次服务,每次服务时间为1小时。
然而,由于参保的失能老人较多,长护险护理员短缺,就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囧境。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上门护理次数减少、护理时长缩短,乃至“人证不符”以及护理员打空卡的现象。那么,失能老人得到的护理质量也就下滑。更令人揪心的是,长护险护理员的短缺现象,短缺内无法改观,这也意味着,失能老人获得的“上门护理”服务,恐将依然“缺斤短两”。
上海市民政部门表示,对于“人证不符”现象,他们已经采取了措施:一方面,相关部门将做好新老证书衔接;另一方面,对在岗的护理人员基本信息、持证情况、就业单位等进行实名制登记,规范护理员的从业行为。如果这些积极措施能得到落实,“人证不符”现象会得以杜绝。可是,失能老人的护理质量依然无法提升,因为问题的根源是护理人员紧俏。这一问题不解决,长护险的光芒必将黯淡。
一线养老人员非常辛苦,长护险护理员的工作,则更加辛苦。可是,多数长护险护理员的工资与付出并不匹配,而且晋升通道不宽阔不明朗,长护险护理员的岗位,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就是长护险护理员短缺的关键原因。所以,如果不能提高护理员的收入、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拓展他们的晋升通道,弥补护理员空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护理人员的人数不足和消极怠工,不仅影响到参保失能老人的幸福感,也将影响长护险的推广与认可。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养老护理,真的不能仅靠情怀。我们必须从适当提高参保费、社保统筹、政府补贴等多角度入手,增加长护险护理员的工资水平,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才能真正增加长护险的护理员数量,让长护险“货真价实”。(黄齐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2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