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孙权对鲁肃评价分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9 18:45:00 来源:戏说三国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鲁肃是很了不起的战略家,甚至是东吴第一战略家。

然而,孙权对鲁肃的评价却非常低,低到就差爆粗口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孙权对鲁肃的总评

孙权曾与陆逊谈及周瑜、鲁肃、吕蒙。

孙权对鲁肃评价分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在提到鲁肃时,他说:鲁肃一来见我,就谈起帝王大略,“此一快”也;赤壁之战前,张昭等人都说要投降,鲁肃主战,“此二快”也。后来虽然劝我借地给刘备,“是其一短”,但周公不求全责备,我“忘其短而贵其长”。

也就是说,孙权认为,鲁肃是有重大过失的,只是他孙权有周公之度,不怪他了。

随后,孙权开始谈起了吕蒙。

但是,谈了没有两句,又回过头来骂鲁肃:鲁肃说什么“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这是他“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

“内不能办,外为大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会办事,只会吹牛”!

总之,对周瑜、吕蒙,孙权全部都是肯定,而对鲁肃,则言语中透露出责备之意。——《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

看得出,在所谓“四大都督”中,周瑜对鲁肃的评价是最低的。

孙权对鲁肃评价分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孤亦恕之”,意思就是:也就是我孙权度量大,不然我饶不了他!

然而,后世史家对鲁肃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后世史家对鲁肃的高度评价:东吴第一战略家

尤其是:从明代开始,史家普遍认为鲁肃是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的大战略家。

明清之际,李贽认为鲁肃的“榻上对”,是与诸葛亮“隆中对”英雄所见略同,都是当时顶级的战略构想。

王夫之不但认为鲁肃的战略构想杰出,而且,认为鲁肃是“讨灭曹操”最后一个关键人物,“肃之死也,羽之败也,曹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

而到了现代,史家对他的评价就更高了。

孙权对鲁肃评价分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黎东方认为:孙权下面,知道必须联合刘备,巩固江东,进而进取中原,一统天下者,只有鲁肃一人。

白寿彝认为:鲁肃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

现在到了自媒体时代,显然,网络上,认为鲁肃是江东第一战略家的就更多了。

后世评价如此之高,孙权评价如此之低,是孙权“不识货”吗?

说说我的看法。

1、对鲁肃战略,后世评价有些过头了。

2、孙权责怪鲁肃,虽有道理,但也有“甩锅”之嫌。“榻上对”

说起鲁肃的战略水平,第一个就是“榻上对”。

鲁肃第一次见孙权时,孙权问其方略,鲁肃就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对”。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鲁肃传》

很多朋友认为:鲁肃是第一个提出“三足鼎立”的战略家,比诸葛亮“隆中对”还早了7、8年,是三国第一的战略家。

这个战略是很好,但这个评价就过高了!

1、这个战略的实质内容,并非鲁肃“原创”。

这个战略提出的第一步,也是唯一比较清晰的一步是“竟长江之极,竟而有之”。

也就是提出:依长江立国。

这是江东政权,自创业之初就有了的规划。

孙策创业前,曾找到名士张纮(张昭的兄弟),咨询方略。

孙权对鲁肃评价分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当时,张纮就提出: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阳,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裴注《三国志》引《吴书》)

显然,先定江东,次取荆州,“荆、扬可一”、“据长江,奋威德”的想法,早已经有了。

所以,鲁肃“竟长江之极,竟而有之”的方略,实际上是对孙策、张纮战略的继承而已。

只不过,鲁肃将张纮的“齐桓公、晋文公”之业,改为了“帝业”而已。

这里,并没有太大创新。

2、鲁肃的“鼎足”是建立在误判基础上的。

这个方略,之所以被后人一再赞誉,是因为,他最早提出了“鼎足”概念。

所谓“鼎足”,就是天下三分,或三分以上。

因此,许多朋友认为鲁肃最早提出“鼎足”概念,比诸葛亮还早7、8年。

孙权对鲁肃评价分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甚至很多古代史家,也有此看法,认为“鲁子敬之所见,即孔明隆中之筹”。

其实,这完全是两码事。

鲁肃提出的“鼎足”,明显有曹操与孙权,那另外一“足”是谁呢?

显然不可能是当时什么都没有的刘备呀!

有专家(如《中国军事通史》)认为另一“足”是益州刘璋。

但个人以为:鲁肃反复强调“北方多务”,另外一“足”,只能是当时虽然已经输掉官渡之战,但尚盘踞四州之地的河北袁绍!

鲁肃认为,在曹操平定袁氏之前,“北方多务”,孙权可以平定荆州,“据长江之极,竟而有之”。

显然,鲁肃的“鼎足”,是建立在误判形势基础上做出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诸葛亮《隆中对》准确说出“曹孙刘”三分就认为诸葛亮的更高明,毕竟,差了7、8年,天下形势已经大变了。

所以,鲁肃《榻上对》,虽然最早提出了“鼎足”思想,但其实其实质影响并不适合太过高估。

只能说,这是一个高明的战略构想,但要说就此说明鲁肃是“第一战略家”,那就过分了。维护孙刘联盟,眼光最正确

那么,孙权对鲁肃的责备,又是否恰当呢?

孙权对鲁肃的责备,主要指的是鲁肃“劝吾借玄德地”。

赤壁之战结束前,大家都知道要孙刘联合,基本没有什么争议。

赤壁之战后,东吴内部有了不同的战略。

孙权对鲁肃评价分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第一种,以周瑜为主,主张“二分天下”。

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周瑜传》

此外,周瑜主张软禁刘备,自己来统领刘备的部队。

也就是:东吴一家把后来刘备要做的事情都做了,“二分天下”。

第二种,以鲁肃为主,主张坚持“联刘抗曹”。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裴注《三国志》引《汉晋春秋》

其意思很明显:曹操才是最主要的对手,应该联合刘备,支持刘备,一起对抗曹操。

当然,最终,这一分歧,随着周瑜的英年早逝而告一段落。

实际上,平心而论,周瑜的方略,并不靠谱。

首先,看看曹操与关羽之间的事情,周瑜要软禁刘备,自己统领刘备的部众,真的有可能吗?

诚如此,恐怕孙刘内讧会提前上演。

虽然当时的孙权,要对付刘备还是有把握的,但是,孙刘内讧,恐怕曹操是最高兴的了。

其次,周瑜真的能够快速平定西川、汉中吗?

孙权对鲁肃评价分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此前,东吴花了7、8年去对付刘表,连一个江夏都没有搞下来。

趁着赤壁战胜之威,孙权征合肥,不克;周瑜攻江陵,耗时1年才逼退曹仁,而且还是曹仁最后主动撤退。

以东吴的陆战能力、攻坚能力,周瑜要想快速平定西川、汉中,恐怕是不可能的。

显然,只有孙刘联合,联盟才能抽调力量,进军西川、汉中。

所以,坚持孙刘联盟,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而曹操的反应,更说明了“借玄德地”的意义。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三国志.周瑜传》

所以,坚持孙刘联盟,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孙权后来说这是鲁肃“一短”,不过是因为:当时的孙权,已经“白衣渡江”,夺回了“借出去”的土地,甚至不惜为此破坏了孙刘联盟,既然不惜破坏联盟也要夺回“借地”,那么,当初就不该“借地”!

既然要翻脸动手才能收回借出去的钱,那么,当初就不该借钱!

这是人之常情,但却未必那么客观。眼光虽正确,但操作失败

鲁肃坚持孙刘联盟,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选择。

孙权对鲁肃评价分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但是,在孙刘联盟的合作中,鲁肃的操作却是失败的。

合作,要的是共赢。

何况,孙刘联盟中,“股份”最大的本就是孙权。他应该获得更多的“分红”才是。

然而,在合作过程中,孙权、鲁肃,却接连被刘备“占便宜”。

孙权决心与刘备联合,“借地”给刘备,就是希望让刘备分担一部分抗曹压力,好腾出手来进军益州。

明人不说暗话,孙权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刘备。

但是,刘备却极力阻止,一面说刘璋与自己同是汉室宗亲,你要去搞他我就“披发入山”,一面在沔口阻击东吴军队西进之路。

结果,孙权没有办法进军西川,刘备却转眼夺了西川。

孙权对鲁肃评价分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等到孙权派人去要还所借地时,刘备又推脱:等我取了凉州再归还···这完全是一副“赖账”的嘴脸。

可以说,在孙刘合作过程中,刘备在“借地”之后,一面自己大力发展,一面又阻止孙权的发展企图,把好处占尽。

结果,结盟后,刘备从无根基,发展到横跨荆、益二州大部分地区的强大势力,其实力甚至超过了孙权;而孙权呢,几乎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只是拿下了偏僻的交州。

而在孙权询问关羽强盛的问题时,鲁肃回答:帝王之起,皆有驱除···

拜托,是谁在驾驭谁呢?明显是刘备在驾驭你呀!

因此,孙权说鲁肃“内不能办,外为大言”,是非常贴切的。

总之,鲁肃坚持孙刘联盟的方向,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但是,在处理孙刘联盟的关系时,鲁肃完全不是刘备的对手,被“猾虏”刘备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样的合作,注定是不可能长久的。

孙刘联盟的前半段,刘备获得大发展,孙权则发展受阻。

到鲁肃去世前后,刘备以虚言应付孙权,关羽干脆连基本的面子都不给孙权留···不但把便宜占尽,连基本的尊敬都没有···

孙权也是敢于与曹公硬刚之人,即便孙刘联盟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这样的联盟关系,孙权又怎么可能接受呢?

孙权对鲁肃评价分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所以,孙刘联盟,看起来是在鲁肃去世后破裂的,但实际上,早在鲁肃去世前,就已经走到泥潭里了。

一个战略家,不仅要有找到正确战略方向的能力,也要有朝着正确方向行驶的能力。

鲁肃,就像一个迷路的司机。他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里,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应付沿途复杂的路况。

孙权责鲁肃“劝吾借玄德地”,是错误的,但他责备鲁肃“内不能办,外为大言尔”则是贴切的。

总的来说,鲁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战略家,有一定的战略能力。

但是,他并不是最优秀的战略家。所谓“三国第一战略家”的称号是过誉的。

鲁肃头脑清醒,知道正确的战略方向是什么。

但是,他执行战略的能力有限,知道方向在哪里,但没有能力把车开过去。

所以,对孙权来说,鲁肃就像一个蹩脚的司机。

他知道应该去哪里,但开到一般迷路了,实在走不过去。

如果你是“乘客”,你会给这个“司机”差评吗?

如此,孙权给鲁肃“差评”,就没有什么稀奇的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孙权喜东吴放在荆州战略区的著名领军人物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位名将都是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重要军事将领,也是历史爱好者最为熟知的东吴所属的名将。他们四位活着时,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帮助东吴政权开拓和守卫荆州这个战略区,
2024-04-18 16:22:00
孙权有何过人之处?他成功的背后谁在帮助他?
...在想喊一声“皇上好”,心里的落差还真的没有那么大。鲁肃剧照另一个例子。孙权刚即位时,鲁肃向他提出“立帝号图天下”的宏伟蓝图,孙权只是淡淡地说:“我现在尽力而为,希望辅佐汉朝之
2023-02-27 21:42:00
...谁都会偷袭荆州,这是东吴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当然除了鲁肃。鲁肃是东吴政权的战略大师,只有他的眼光是最长远的。鲁肃投靠孙权时,孙权只有19岁,鲁肃就已经跟孙权谈论天下大势,在著名
2024-07-15 16:40:00
吕蒙击败关羽为孙权夺取荆州,为何被称为阴险小人?
...略之中的全据长江东吴战略计划之中的全据长江实际上是鲁肃提出来的,最早的时候可以追溯到《榻上策》的时候。鲁肃的东吴地区的豪杰英雄,他和孙权向来都是以朋友之间交好,在孙权做皇帝之
2023-06-16 05:22:00
鲁肃:三国鼎立背后的战略家
“若使渊明逢鲁肃,折腰应到脚跟头。”可能对于《三国演义》来说,更多的光环来自于刘关张三兄弟,加上一个诸葛亮。说起诸葛亮,绝大部分的人对他的了解,那可谓是家喻户晓。在世人眼中,诸葛
2024-01-08 14:26:00
鲁肃地位为何突然就下降了
...如荼,一路攻城拔寨夺得了头彩,而一向备受孙权重用的鲁肃却默默无闻,在此次激烈的战斗中没有任何出色的表现。当然,谋士和武将在战场上始终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像杀敌破城这样的事情肯定
2023-05-31 16:04:00
关于东吴的战略,鲁肃与周瑜谁更合理,72年后才知道他的高明
一般来说,东吴最优秀的战略家是鲁肃,鲁肃早在公元200年,孙权刚刚接手江东政权的时候,就给孙权提出一个著名的榻上策战略,起因是19岁的孙权问29岁的鲁肃:我现在刚刚接手父亲和兄长
2024-12-03 10:19:00
吕蒙的崛起:从穷小子到吴国大将的励志之路
...此,吕蒙发愤图强,终日读书,连老儒生都比不过他,当鲁肃接替周瑜担任大都督的时候找他谈话,吕蒙语出不凡并给鲁肃出了三条计策,鲁肃对其高度赞赏,这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那
2023-11-07 18:03:00
吴国开国皇帝孙权的四大辅臣
...能有所进步。吕蒙因此发奋看书,结果后来还经常把学霸鲁肃给难倒了。正是吕蒙的勤奋好学,因此又进步了不少。后来他在很多次与曹操的战斗中都立下了不少战功。吕蒙特别是在关羽围困樊城、
2023-12-01 14: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梅汝璈后人义务讲解“东京审判”十二载
“当年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堪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梅汝璈顶住各方压力,最终不辱使命,将7名日本甲级战犯送上绞刑架,为死难同胞讨回了血债
2025-08-18 06:09:00
“小英雄”雕塑背后的故事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周雪莉报道:2025年8月,一段两名小学生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为“小英雄”雕塑系红领巾的视频引发全网关注
2025-08-18 06:09: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李铁飞,1921年出生,又名涤非。1938年7月参加新四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受苏皖区党委派遣
2025-08-18 07:41:00
光耀太行 | 小米加步枪,凭啥能赢?
山西武乡,太行腹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内,一墙斑驳步枪,直面日军山炮。炮口如瞳,无声诘问:“‘小米加步枪’,凭啥能赢?”答案
2025-08-17 09:22:00
我们的抗战|捷耀齐鲁:从台儿庄到梁山的不屈壮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路董萌 冯沛然 王开智 白雪岩 曾现金 刘臣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内,一面布满弹孔的墙体静静矗立
2025-08-17 10:13:00
民间视角书写家国情怀:南阳籍作家秦俊360万字著作《大汉王朝》即将出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16日上午,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友兰中楼至善书院内掌声如潮,全国劳动模范、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秦俊作为特邀嘉宾
2025-08-17 14:57:00
侵华日军罪行又添新的铁证 固安发现侵华日军日记和相册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刘英、刘杰)记者从固安县委办公室获悉,该县近日发现侵华日军士兵井谷惇一郎的日记和上原春信的相册
2025-08-17 15:40:00
缅怀先烈志,薪火永相传——传播宣讲抗战英雄精神
8月15日,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华夏忠魂宣讲”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山东省泰安市徂徕镇抗日英雄纪念基地,组织村民开展走访学习
2025-08-17 17:43:00
光耀太行|山西黄崖洞兵工厂遗址:英雄故事说不完
大皖新闻讯 8月17日,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记者团一早出发,从山西长治市武乡赶赴黎城县黄崖洞兵工厂遗址
2025-08-17 17:59:00
光耀太行 | 山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馆藏珍贵地形图
大皖新闻讯 8月17日下午,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走进山西省晋中市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麻田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
2025-08-17 22:37:00
晋韵邂逅文创
2025-08-17 19:48:00
抗馆获捐88年前日机轰炸南京照片是侵华日军首次空袭南京的重要物证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昨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通过网络展示了部分最新获捐的珍贵抗战文物史料
2025-08-16 09:21:00
我们的抗战|大青山祭:用生命搏突围,以忠魂铸丰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路董萌 岳致呈 李岩松 郭辰昊 陈晨初夏的费县,清风裹挟着草木的微香。登上686.2米的大青山
2025-08-16 11:03:00
血色丰碑|东北“小鲁迅”金伯阳与吉林的故事
金伯阳1907年出生原名金永绪,化名金赞文,别号“北杨”“白杨”大连旅顺铁山乡金家村人曾在大连中华工学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与组织过1926年的“福纺”大罢工1931年12月金伯阳
2025-08-16 13:06: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浪浪山”上在吉林竟有个“古代亲戚”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看了吗?让小妖们忙活刷洗的那尊鼎,在吉林竟然有个“古代亲戚”,那就是吉林省博物院的西周夔龙纹宝鼎,可比动画里的道具硬核多了
2025-08-16 1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