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永远把病人当成家人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1 01: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永远把病人当成家人

夏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君,十六年护理生涯无悔付出

永远把病人当成家人

陈君喜欢护理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用心服务每一位居民。 半岛全媒体记者胡蕾

“那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老母亲盆骨骨折,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尿管急需更换,但医院又没有这种上门服务,多亏了陈君,帮我协调社区卫生室的家医团队帮忙,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上个月,居民周女士专程赶到夏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陈君送上了锦旗和感谢信。陈君有些惊讶又有些不好意思,“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后续老人再有什么问题您随时找我。”她微笑着叮嘱道。

陈君今年38岁,是夏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也是中心一体化办负责人。她从事护理工作16年了,今年5月还被评为城阳区卫生健康系统优秀护士。这么些年,陈君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踏踏实实用心付出,服务好身边的每一位居民。“我喜欢这份工作,虽然平凡琐碎一些,但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很快乐。”陈君说话很温柔,坐在办公桌前,她和记者讲起自己十几年的护理生涯。

陈君2007年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城阳人民医院产科。“我特别喜欢产科的护理工作,一个小生命来到世界上,吃的第一口奶是我帮忙喂的,洗的第一次澡是我帮忙洗的,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想起当时的工作场景,陈君的嘴角上扬,眼里是藏不住的笑意。

2011年,陈君考进了夏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开始也是在护理科工作。那会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刚成立,业务量不大,陈君刚开始甚至有一点点失落。不过很快,她转入公共卫生服务科,日子一下忙碌起来。“我们科室负责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工作,要经常到居民家中走访,了解患者需求,把上级的服务政策转达给大家。”陈君说,对她来说,这是份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一定的隐蔽性,即便是在一个社区里,很多人也并不了解身边还有这样的患者,而且很多患者家属对这件事往往比较“忌讳”,不愿意向陌生人讲述患者的情况。

“针对这些病患,我们中心有免费体检、用药指导等一系列的服务,可以和家人一起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每次在居民家中,陈君都会耐心向家属介绍有关政策和服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和支持她和同事们的工作。“我们不需要什么免费体检,看病我们直接去医院就行了,你们不用再来了。”一次,一位年轻病患的父母直接将陈君拒之门外,虽然很受打击,但陈君没有就此放弃,电话沟通、登门拜访,一次次贴心问候,终于打动了这家人。“其实这些家属的内心也都是非常矛盾和脆弱的,他们一方面希望有更多力量帮助他们照顾家人,另一方面又担心万一信息被泄露,可能会遭遇身边异样的眼光。”陈君说,她和同事们都会和患者家属签订保密协议,严格保护好患者隐私,很多患者在他们的贴心指导和帮助下,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记不清收到过多少次锦旗和感谢信,听到过多少句真挚的“谢谢”,这些年,陈君在中心很多岗位上工作过,也从最基层的工作中学会了如何与病患交流沟通,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问题,她把一句句认可当成自己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这份工作永远是以真心换真心,你把居民当成家里人照顾,他们自然也会把你当成亲人。”十六年护理生涯,这是陈君悟出的一条最朴实的真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做出贡献。近日,国网长沙城北供电支公司员工陈君泽的家人遵循她的遗愿,将公司为其筹集的6万元爱心款项,全部捐赠给了陈君泽生前的母校——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教育基金会负责人
2024-08-09 12:14:00
...者,每周都要到医院进行PICC置管,并且需要麻烦上班的家人陪同治疗,非常不便。焦先生得知市第一人民医院启动了“豫健护理到家”服务项目,于是在微信小程序上下单了PICC导管维护
2024-05-29 00:14:00
一条建议“照亮”盲人就医路
...盲服务机制,白衣天使诠释“我是你的眼”在市一医院,陈君恩在护士引导下,一路“绿灯”顺利完成就诊。这是在进行超声检查。“我愿意成为盲人的眼睛,带他们穿越医院的人海,优先看诊、检
2023-04-19 08:04:00
...助患者顺畅地衔接每一个环节,提高就诊效率。“大医院病人多,布局复杂,对于部分病人来说看病并不那么便捷。尤其是对于一些‘一体多病’的患者而言,有时候得拖着患病之躯跑好几个科室,
2024-05-05 07:28:00
...年的合影挂在家中显眼处,俨然把志愿者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她说:“小陈(陈金钟)跟我的孙辈差不多大,每次来看我都是‘奶奶’地叫,有时候来能陪我聊半小时,相处时间比亲人还多。”“
2024-01-17 01:05:00
记者调查:为何部分医院家属不能陪护病人?
...意陪护。“医院不允许陪护,只能花钱请护工,其实很多病人都想家人陪护。”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是个例还是行业普遍现象?相关部门对此是否有明确规定?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医院发现,
2023-06-26 07:23:00
...到的救治。争分夺秒的“急先锋”突发疾病、生命垂危的病人,第一时间被送往的救治场所就是急诊科。急诊科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创伤、意外伤害、中毒、休克等病人,是医院中病情最危急、形
2023-02-01 00:59:00
青春华章丨成为患者的“临时家人” 95后女孩从医院辞职转行陪诊师
...—小到为患者挂号取药取报告,大到陪同患者做手术,是病人的“临时家属”。陪诊工作中,陪诊师具体要做什么?陪诊工作是否如想象的那样简单?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跟随“95后”陪诊师粥粥
2024-09-26 10:02:00
患者性命相托是我前进力量
...体会到,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去安慰、帮助病人。温度、善良和专业,成为她从医以来最为核心的三个关键词。温度让病人有尊严地活着《暖医》一书中提到:“医学要有人的温度,
2023-03-09 00:1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天眼问法】法律上不存在“试岗”概念
近日,“天眼问政”栏目报道了一起求职纠纷事件:两名求职者在应聘贵阳市某月子会所护士岗位后,进行试岗后离职,但月子会所未按约定发放试岗工资
2025-09-01 11:37:00
最近河南发生一起医疗事件,羊水栓塞又让大家揪心了。听起来像“羊水”和“栓塞”拼起来的这个词,是产科最凶险的急症之一——发病快得像按了快进键
2025-09-01 11:38:00
宰荡侗寨夏日记:孩子们的假期,在山水与笑语里舒展
八月的宰荡侗寨,晨雾漫过青瓦木楼的檐角,穿堂风带着小溪的凉意,这里的暑假,藏在孩子们的笑声里。这个距离榕江县城半小时车程的侗族村寨
2025-09-01 11:38:00
情牵巴渝 山海守望——烟台毓璜顶医院李帆医师的巫山支医记
鲁网9月1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今年7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号召
2025-09-01 11:39:00
隆尧县12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
8月29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隆尧县12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王铄摄8月29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隆尧县12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
2025-09-01 11:52:00
你能读懂爷爷提起“伟大胜利”时泛红的眼眶吗?AI短片《胜利永记》用AIGC技术和电影级镜头语言给出了答案:1945年1月1日
2025-09-01 12:05:00
2025年9月1日|苗银之美 翱翔太空
来源 贵州文明网编辑 张婷二审 李劼三审 刘丹
2025-09-01 13:42:00
2025年9月1日|读圣言,明事理
来源 贵州文明网编辑 张婷二审 李劼三审 刘丹
2025-09-01 13:42:00
新学期,新气象!莒县刘官庄镇中心小学元气满满迎开学
秋风送爽启新程,丹桂飘香迎学子。9月1日上午,莒县刘官庄镇中心小学全体师生满怀憧憬与期待,重返熟悉的校园。校门口,老师们与志愿者早早到位
2025-09-01 13:44:00
印象教师·江夏名师丨三十五载师爱为舟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陈克茂 实习生李彤 邓小娟)“以生为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做人民满意教师。”在江夏区纸坊第二小学的校园里
2025-09-01 13:30:00
生死营救!烟台山医院东院护士李璐瑶深夜为心梗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急诊科、ICU等多科室让患者转危为安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潘峰 张国杰 烟台报道近日,烟台山医院东院运动医学科护士李璐瑶的一次深夜善举,为一位心梗患者点亮了生命之光
2025-09-01 13:19:00
印象教师·江夏名师丨智慧引领乡土育才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陈克茂 实习生邓小娟 李彤)“夏老师,您让我相信农村娃也能追光。”在江夏区郑店中学教务主任及物理教师夏洲的书桌上
2025-09-01 13:29:00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实践团赴甘肃定西开展特殊儿童声音疗愈支教活动
7月19日至26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陇原星声•听见成长”基层服务实践团深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爱之家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
2025-09-01 12:57:00
“医”心护童,济医附院儿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通讯员 刘娜 马骏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秉承“以患儿为中心”的核心服务理念
2025-09-01 08:10:00
《长白时评》,廿兹在兹!笔耕不辍二十载,变迁在墨香里流淌。站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望,《长白时评》的每一篇文字都如同种子般,带着思想的力量扎根现实土壤
2025-09-01 09: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