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替立陶宛出头,欧盟却吃了瘪,中国从G7峰会,可学到不少“干货”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06-14 11:29:00 来源:排头国际站

日前,欧盟《反胁迫工具法案》在经过一年多的商讨后,终于达成了最终协议,在当前立陶宛与中国关系紧绷的情况下,该法案的出台被认为是欧盟在替立陶宛出头,然而,面对刚从G7峰会上学到不少“干货”的中方,欧盟还是吃了瘪。

替立陶宛出头,欧盟却吃了瘪,中国从G7峰会,可学到不少“干货”

【欧盟通过《反胁迫工具法案》】

立陶宛挑衅,欧盟强出头

2021年3月,立陶宛不顾中方反对,公然违反外交合约,就台湾地区设立所谓“代表处”一事给予了通过。中方多次交涉无果后,实施反制措施,暂停了与立陶宛的部分经贸往来。

但立陶宛政府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还变本加厉,在佩洛西窜台后,也紧接着派出了交通部长窜台,中方继续反制,取消了与立陶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这让立陶宛有些跳脚了,在要求中方取消制裁未果后,开始疯狂给中国泼脏水,并试图挑拨欧盟与中国间的关系。

替立陶宛出头,欧盟却吃了瘪,中国从G7峰会,可学到不少“干货”

【立陶宛外长挑拨中欧关系】

在4月份的北约外长会议上,立陶宛将矛头对准我国,声称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立场不清,并表示要与中方“脱轨”;在5月12日召开的欧盟外长会上,立陶宛方又对中方发出威胁,表示中方必须要遵守国际规则,否则欧盟会用“武力语言”与中方交涉。此外,立陶宛外长还将台湾问题与俄乌冲突相比较,要求欧盟做好与中方关系恶化的准备。

面对立陶宛的疯狂叫嚣和美国的不断施压,欧盟在近期加速通过了《反胁迫工具法案》,并宣布要对那些对欧盟成员国实施“经济威胁”的国家加征关税,无疑有了几分要为立陶宛出头的意思。

中方借力打力,用“经济胁迫”做出回应

对此,外交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立陶宛一事,中方已经多次表明立场,并重申“一中原则”,希望立陶宛政府能迷途知返。而在提到欧盟为立陶宛出头时,汪文斌用到了一个特别的词语——经济胁迫。他表示,中国与欧盟都是美国“经济胁迫”的受害者,并呼吁中方与欧盟一起,团结起来反抗美方“经济胁迫”。

中方这一招借力打力,用的可谓十分巧妙。在此前召开的G7峰会上,美国、日本等国频频将经济胁迫与中国联系起来,动不动就拉出来炒作一番,而它们之所以这么做,归根到底就是两个字:害怕。

替立陶宛出头,欧盟却吃了瘪,中国从G7峰会,可学到不少“干货”

【汪文斌呼吁欧盟反抗】

最近几年,中国的发展速度快得超出了它们的想象,虽然中方只是在正常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但由此带来的产业竞争力,让他们感到了极大地压迫感和恐惧感。就拿日本来举例,新兴产业转型的落后和传统制造业根深蒂固的弊病等原因,导致日本经济止步不前,其最核心的电子、汽车制造等方面,也逐渐被中方赶超,追赶不上的无力感和焦虑感,让日本对中国的敌意越发明显。

而日本这种心态,在G7各国中其实普遍存在,甚至连实力最强的美国,也不得不心生忌惮,因此就开始搞起了“遏华小团体”,各种给中方泼脏水,意图通过炒作所谓的“经济胁迫”,来阻止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合作。

“经济胁迫”这顶帽子,美国戴最合适

然而事实上,真正搞经济胁迫的,正是美国。据数据统计显示,世贸组织中将近三分之二的违规记录,都是由美国引起的,美国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不守规矩”的国家,2019年,美国为了免受惩罚与束缚,出手干涉世贸争端仲裁机构的法官遴选,导致国际贸易面临严重危机。

除了干涉官员选拔之外,美国最常用的胁迫手段,无疑就是实施制裁了。据统计,在美国上届政府执政期间,对其他国家实施的制裁措施,累计超过了3900多项,制裁的个人和实体将近9500个。

替立陶宛出头,欧盟却吃了瘪,中国从G7峰会,可学到不少“干货”

【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

此外,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甚至还连盟友也不放过,就比如《通胀削减法案》以及《芯片和科学法案》的颁布,其实质就是打着经济政策的名号,实行侵吞它国利益的行为,不少欧洲国家的经济因此受到极大打击。同时,美国还在利用自己的霸权,限制荷兰等欧盟国家对中国的半导体制备出口,导致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严重受阻,世界经济秩序也受到了冲击。

总的来说,经济胁迫这顶帽子,还是戴在美国头上最合适。汪文斌的话无疑是将这一人尽皆知的事实,在国际社会面前彻底摊开,是选择继续掩耳盗铃还是奋起反抗,欧盟真该仔细想想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1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批准击落美国侦察机,朝鲜发出强烈警告,中方亮明态度
...。 相关推荐危险信号!北约将“黑手”伸向中国周边,立陶宛充当反华急先锋近日,北约峰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31个成员国和日本、乌克兰等国领导人均出席本次峰会。实际上在乌
2023-07-14 07:42:00
媒体:中国与立陶宛恢复贸易关系,中欧峰会或成关系缓和的一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据德国媒体《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立陶宛外交部长日前表示,中国已解除对立陶宛的“经济压力”。中欧峰会前夕,这一举措会减轻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压力。此外,中国与外国
2023-12-04 10:03:00
中方解除限制措施,立陶宛却将中国列入黑名单,声称构成“威胁”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立陶宛国防部发布了一份黑名单,禁止军事人员前往所谓的不友好国家,中国则被视为对立陶宛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按照立陶宛方面的说法,相关措施拟从明年1
2023-12-05 15:14:00
北约包藏的对华祸心,被立陶宛提前暴露了!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北约下周要在立陶宛维尔纽斯召开峰会,作为主办国的立陶宛显得既兴奋又迫不及待,但它却把这股情绪的相当一部分体现在对中国进行挑衅上,其他几个北约成员国也在涉
2023-07-08 10:09:00
...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日本媒体报道,7月11日至12日在立陶宛召开北约峰会期间,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计划进行会晤。报道指出,将针对中国试图改变南海和东海局势的举动讨论
2023-06-30 21:50:00
中日外交风波不断 日媒:中国警告岸田文雄不要参加北约峰会
...历史教训,致力于和平发展。木叔了解到,北约峰会将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岸田文雄的参会安排已经在准备中。因此,按照日本媒体的说法,我们官方警告日本不要和北约走太近,这就成了
2023-05-28 16:14:00
中新网7月13日电(魏晨曦) 这两天,多国领导人聚集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北约峰会正在举行。当地时间11日晚,北约官网发布了与会政府首脑达成的峰会公报。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渲
2023-07-13 12:31:00
立陶宛外长称,中立贸易关系恢复,24小时内,中方两部门同时发声
日前,立陶宛外长对外称,该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已经恢复。理由是,中方解除了所谓对立施加的“经济压力”。但与此同时,他又强调,即便两国关系解冻,立方也不会取消所谓的“台湾代表处”,并
2023-12-01 15:07:00
470亿美元压垮立陶宛,对华求援欧美旁观,出借港口等中方接手?
近年来,位于波罗的海的立陶宛因高调“反华”而存在感十足,4月22日却有消息传出,该国债台高筑,现在已经有高达470亿美元的外债逾期。随着该国面临越来越大的违约风险,该国的信用将逐
2023-05-04 12:58: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朝鲜武器装备展览会“国防发展-2025”于10月4日在首都平壤开幕,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2025-10-05 13:36:00
国庆中秋假期好去处!鼓岭中美青少年交流营地柱岗顶营区开营啦!
2025-10-04 19:19:0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日就墨西哥近日连续对我国发起多起反倾销调查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的保护主义行为
2025-10-04 02:11:00
记者当地时间10月2日获悉,韩国法院驳回尹锡悦保释申请,继续拘押。来源 央视新闻编辑 徐然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10-02 17:56:00
央视《中国新闻》10月2日关注福州:福州港新增“一带一路”中东直航新航线。
2025-10-02 22:36:00
中华美国侨社庆国庆贺中秋暨新职员就职联欢晚会在纽约举办
中华美国侨社职员合影9月26日,中华美国侨社在纽约隆重举办晚会,同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中秋佳节,并举行新职员就职仪式
2025-10-02 20:04: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前夕,阿里高德全球化打车服务再增14国,且首次进驻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分别是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南美洲的厄瓜多尔
2025-10-01 10:55:00
国庆、中秋假期将至,中国驻美国使馆提醒计划赴美中国旅客及在美中国公民注意出行安全,做足行前准备、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平平安安外出
2025-09-30 09:28:00
2025“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精彩感言合集责编:秦雅楠、王珊宁
2025-09-30 17:53:00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9月30日签署总统令,要求在俄罗斯被制裁的背景下,为“保障国家防御能力和安全”,缩短俄联邦财产私有化程序
2025-10-01 03:55:00
用一段旋律,牵起侨胞与祖(籍)国的思念;用一场演出,传递祖(籍)国对侨胞的牵挂;用一种情怀,凝聚全球华人共创未来的力量——2025“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以乐为桥,读懂
2025-09-29 16:12:00
9月29日,滨海快线开始载客运营,福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迈入6线运营时代。
2025-09-29 20:16:00
印度南部集会踩踏事件已致41人死亡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当地时间9月29日报道,印度泰米尔纳德邦27日发生的踩踏事件已致41人死亡。踩踏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9月27日19时45分左右
2025-09-29 20:07:00
9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国推出“K字签证”相关问题提问。郭嘉昆:为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
2025-09-29 2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