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晚清巨人詹世钗,后代现状如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1 19: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什么是巨人?苏尔坦·科森,身高2.465米,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的“世界第一高人”,科森的兄弟姐妹身高都正常,只有他这么高,据说是得了一种变种病——巨人症。赵亮,河南濮阳人,身高2.46米,是中国的第一巨人。而中国身高在2米以上的巨人还有很多,姚明就是其中一位。不过这些在世的巨人,都比不过清朝的詹世钗。

晚清巨人詹世钗,后代现状如何

有史料记载,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巨人是詹世钗。曾有报道,发现了一张1880年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詹世钗身穿清代官服,身高远超常人,并且是在香港拍摄的。据描述,这张照片为黑白照,总体无光,摸起来手感粗糙,还有凹凸感,并且有报道称,詹世钗的身高达到了十尺三寸,根据换算也就是3.19米,姚明也只有2.26米,这个身高,比姚明还高了93厘米。

据《虹溪詹氏族谱》记载:“世钗乳名五九,字玉轩,1841年12月20日申时生。”詹世钗是现在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的人,居住在一条叫做“长人巷”的巷子里,这个巷子里的人,每一个都不简单,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长得很高。长人故居是明代的建筑,门廊一般都有2米多。有的甚至接近三米,又被叫做“玉映堂”。

晚清巨人詹世钗,后代现状如何

附近的村民小时候就听过詹世钗的故事,据说在詹世钗两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正好是元宵节,大家都去逛庙会,他的母亲也带着他去了,可是,这时候詹世钗说自己饿了,也喝奶,于是就在母亲身前喝奶,这时候,被路过的人看到了,大家都对他母亲说:“都多大的孩子,还喝奶?不怕羞。”他母亲只好连忙解释,这孩子还只有两岁,你们不要把他吓坏了,众人惊讶,这么高的孩子竟然只有两岁。

长到后,詹世钗和自己的三哥去上海徽州玉映堂墨号工作,想赚钱养活自己,当时上海地区有很多洋人,成有一个洋人看到詹世钗这身高,就动起了“商业思维”,于话钱把他买了下来,并且想办法把他带去了英国。

晚清巨人詹世钗,后代现状如何

来到英国并不是带他玩的,而是利用他的身高奇特来赚钱,但是詹世钗也因为这次机遇,生活出现了转机,不用制墨,反而能挣更多钱了,他和这个洋人可以说是双丰收。并且,詹世钗还学会10国语言,其中就包括英语。

因为高大,他受到了一位英国女子的青睐,当时,最后两人还结婚了,据其族谱记载:“娶大英人氏,子泽纯,1876年9月17日卯时生。”其实,他们后来还生了一儿一女,他和这个英国女子一共有3个孩子。大儿子叫詹泽纯,曾经还回去探过亲,当时,詹泽纯有一个叔伯还在家,是做生意的,因为怕被詹泽纯抢财产,所以,不承认自己和詹世钗的关系,从此以后,詹泽纯再也没有回去过婺源。

晚清巨人詹世钗,后代现状如何

据虹关村的村民说,当年,他和他妻子回来的时候,妻子还在村里教小孩子英文。由此可见,詹世钗娶到了一位贤良的妻子。但是詹世钗在国外发展比较好,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英国拿到了国籍,从此就住在了英国,只有一个儿子曾经回来探过亲,所以被记录在了族谱里面。

不过,对于詹世钗的身高问题,有人表示存疑,詹世钗是在2007年到2010年的时候,有多篇文章说他有3.19米,但是和现存的巨人身高对比,他实在高出太多了。比2.46米的赵亮高出了0.73米,所以,3.19的身高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晚清巨人詹世钗,后代现状如何

据史料记载,詹世钗的死后,棺材仅仅只有2.6米,这也就是说,詹世钗的身高绝对不会超过2.6米,因为,从古至今,棺材都是量身定做。根据《婺源县志》记载,他的父亲詹真重身高八尺,当时的八尺也就是现在的2.48米,他还有个二哥,身高也比较高,但是詹世钗是其中最高的。这样也就可以推算出,詹世钗的身高应该是2.48米到2.6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20: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晚清巨人:身高3.19米,被称为世界上最高的人,娶英国人为妻
...,他成年后还快速长高的原因是脑下垂体长了肿瘤,得了巨人症。但也有人不服,为之辩解。世界上最高的人当属中国清朝时期的詹世钗。詹世钗,在现有的一些民间记载中,身高达到惊人的3.1
2023-10-16 13:44:00
新疆昆岗发现“巨人”族群,平均身高2.4米,疑似氐羌人
亚州笫一巨人王峰军身高2.55米,曾出演《格格要出嫁》,39岁离世漫步美丽新疆,聆听千年故事,我是天山老叔。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关“巨人部落”的传说可谓不绝于耳。据《左传》
2024-03-07 10:56:00
世界第一巨人鲍喜顺,58岁才不顾医生反对生下儿子,现在如何了?
...难得的健康。众所周知,身高也会通过遗传传递给自己的后代,那么鲍喜顺的孩子也会像他一样长到这么高吗?鲍喜顺身长2.36米,比姚明还要高出不少。虽然他是比较出众的人,但能够匹配到
2025-03-22 13:39:00
盘点四大世界上最高的人,清朝巨人詹世钗3
在大家普遍认知的印象中,身高2米以上的人都可以称为巨人体型,在大街上行走都会吸引极高的回头率。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些巨人,拥有超高身体的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记载过最高的人是谁?
2024-10-27 00:40:00
一副2米多高的巨人骨架被撤展,背后是一场持续200多年的悲剧
位于伦敦的亨特里安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副巨人的骨架。这副骨架生前的名字叫做查尔斯·伯恩 (Charles Byrne),他身高2.31米,也被称为“爱尔兰巨人”。这副巨人之骨是博物馆
2023-01-17 14:05:00
中国第一巨人鲍喜顺:不听医生劝告执意生下一子,儿子现在有多高
...百他才收获了爱情,当医生告诉他因为身高问题不建议留后代时,差点将他打入深渊。即便如此,他还是要了孩子,作为中国第一巨人鲍喜顺的儿子,他的身高会超过父亲吗?因个子高而获得吉尼斯
2024-02-28 10:16:00
此人是我国身高第一人,令姚明都仰望
...的。19世纪清朝的詹世钗,身高相传有将近2.5米,比篮球巨人姚明还要高20多公分(真的是姚明见到他也要抬头仰望啊!),同时也有大量的历史资料表明他是迄今为止中国最高的人。詹世
2023-02-04 14:50:00
盘点上古十大魔神,夸父后人被称作巨人族
...有一座大山,名字叫做成都载天。这里居住的人是后土的后代,被人们叫做夸父主,他们每个人长得都是身高力大,所以也被人们称作巨人族。第四位则是共工,共工是他们氏族的名字,共工是水神
2023-05-11 09:42:00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为何会突然出现12个身高五丈的巨人
虽然史料当中确实有记载,不过15米的巨人,还是太夸张了。按照《汉书·五行志》所说:“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於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秦始皇二十六
2023-10-14 19: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放怀楼:百年老字号宋韵中秋文化礼,低糖健康中秋新选择
桂花飘香,老字号的宋韵雅礼桂花香渐浓,中秋的脚步近了。对于许多老杭州、老浙江人来说,中秋的记忆里,总少不了那份带着江南韵味的甜蜜
2025-08-14 13:38:00
212青峰九兄:青峰(注:柴德庚,字青峰。),你能知道吗?正在八月十日晚上九点半钟的时候,好消息来到了,由梦中惊醒过来才知道自己还没有死
2025-08-14 17:20:00
209母亲:十八年了,我计算您的年龄快七十了。如您还健康,相信在一二年以内一定能看到您最喜欢的一个最幼的儿子,而且使您很满意
2025-08-14 17:20: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莱芜区于2025年6月至9月举办“红动莱芜”济南市莱芜区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活动
2025-08-14 17:42:00
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 一起回顾老照片里的“胜利时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在抗战胜利这一天,全国各地人民以不同方式庆祝
2025-08-15 00:14:00
王丰庆:英勇杀敌的抗日英雄
1906年,王丰庆出生于弋阳县樟树墩乡大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他在家乡投身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参加方志敏、邵式平
2025-08-15 04:29:00
抗战中的太原 武装队长“顶塌天”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清太徐县公安局旧址(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竟成了以少胜多
2025-08-14 07:12:00
文化中国行|湘子庙 道教全真派祖师庙
湘子庙在西安南门里西侧,位于湘子庙街与德福巷的三岔路口,与南门东侧的书院门隔街呼应。湘子庙是西安城内道教全真派祖师庙,也是西安市主体建筑尚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
2025-08-14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的父亲是少年情报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铁柱的故乡五坡村(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故乡五坡村在晋源区最西边的天龙山上,因村小人少
2025-08-13 08:21: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亚飞 董昌 王亚楠文案:彭文君 苏畅 袁铮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袁欣悦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
2025-08-13 08: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姜晓彦8月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8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特殊的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行
2025-08-13 10:06:00
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8月13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
2025-08-13 15:16:00
屯堡文化:多元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在与贵州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025-08-13 15:30:00
海外网8月13日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8月13日接受日本时事通信社采访,讲述了在“731部队”的真实经历
2025-08-13 18:17:00
大皖新闻讯 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非虚构历史长篇《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章宪法
2025-08-13 19: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