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1年11月13日,国家地质调查局辖下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四位工作人员,进入哀牢山腹地开展野外探查作业,却没有在计划时间内返回,四人全部失去联络。
警方及当地政府接到消息后,紧急组织联合搜救行动,投入人员1000多人次,以及卫星电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开展搜救。
历经8天困难重重的搜救,四位失联人员先后被找到,但他们均已无生命体征。
据悉,四位地质人员不仅携带了极为先进的RTK定位仪,他们还都是受过专业训练、拥有丰富野外生存战斗能力的退役军人。
偏偏,他们迷失在了哀牢山原始森林地貌最复杂的无人区,最终失温而亡。
更离奇的是,发现四位地质人员遗体的位置,距离哀牢山出口仅有200多米,而且根据现场附近痕迹分析,四人在原地打转多时却始终走不出去。
这不禁令人想到了瓦屋山里被当地人称为“黄泉路”的迷魂凼。
迷魂禁地,失踪频发
位于四川省眉山洪雅县的瓦屋山,是中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远远望过去,瓦屋山确实就像是一座瓦屋破云而出,横空拔翠。
这里生长着非常多奇特的动植物,哪怕是极其稀罕的珙桐、桫椤都能大面积生长,光是这一点就为瓦屋山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瓦屋山别名蜀山,在唐宋时期和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
远古传说里的瓦屋山和峨眉山就是“姊妹山”,因为它们出自一对姐妹之手。
据说,为了给世间百姓提供一处休憩游玩的好去处,姐姐用泥土造出了一座风景优美的山,妹妹则用石头造出的山则形似瓦屋满布奇洞,两人都觉得自己造的山比对方好,为此争吵不休。
恰逢太白金星下凡,游遍这两座占尽蜀中角色的山之后,忍不住地赞叹,并根据两座山的特色分别取名为峨眉山和瓦屋山。
在近百亩的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有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生命禁区。这个禁区原本只是这片原始森林的一个角落,当地人都说一旦进入就会丧失心智,沦为行尸走肉。
这种骇人听闻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源。
明朝万历年间的某一天,一道圣旨随钦差大臣自皇宫疾驰而出,快马加鞭地送到洪雅县知府衙门,命令知府自即日起全面封禁瓦屋山,任何人不得私自前往,否则严惩不贷。
据《大明会要》记载,万历皇帝之所以下这样的禁令,是因为瓦屋山频繁发生百姓失踪事件。
最初,只是一、两名上山采药的村民无故失踪,大家以为他们是进山后不幸遇上山贼、野兽或是意外跌落山崖。可随着进山失踪的百姓越来越多,莫名恐慌开始在百姓中蔓延。
洪雅县知府曾经派出许多衙役进山搜寻失踪百姓,结果全是有去无回,而且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令当地官府束手无策,只能层层上报。
当地开始谣言四起,有人说山中有妖孽作祟,更有甚者称瓦屋山里有一条通往地狱的黄泉路,活人一旦踏入就直接下到地府,灵魂被阎王收走,所以再也回不来了。
瓦屋山的神秘失踪事件惊动了万历皇帝,他派立即遣军队前往搜寻和调查,可纵然是训练有素的明朝军队,同样在瓦屋山经历了九死一生,但他们始终没有找到任何与失踪百姓有关的蛛丝马迹。
为了平息流言,也为了避免更多伤亡,无奈的万历皇帝唯有下令封山,瓦屋山从此成为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妖山”。
事实上,将瓦屋山视为禁地的不止是明朝,清朝也下令严禁百姓随意进出瓦屋山,因为当时也经常发生离奇的死亡和失踪事件,但封山终究只是权宜之策。
1970年9月,当地一名老猎人带着猎犬进入瓦屋山,几天都没有回来,家人唯有选择报案,可惜地毯式的搜索仍是连一条狗毛都找不到。两年后,一名妇女和邻居结伴进瓦屋山挖野菜,结果人间蒸发,“迷魂凼”之名由此得来。
探险猎奇欲断魂
迷魂凼对当地人是人间黄泉路,可是无数探险爱好者趋之若鹜的探险天堂,许多自诩经验丰富的探险者带着现代化设备踏进去,侥幸逃出生天的也是后怕不已,包括国务院特聘的大熊猫保护专家安德鲁·劳里博士。
安德鲁同时也是探险爱好者,他在1990年6月13日曾经和朋友组成探险队进入瓦屋山,试图揭开瓦屋山的神秘面纱,但他们的探险之旅还没正式开始就宣告结束。
探险队踏入瓦屋山尚未深入,就发现指南针、罗盘通通失灵,八名队员走了将近两个小时,后来竟发现他们一直在原地转圈。考虑到安全问题,安德鲁·劳里博士不得不放弃这次行动。
探险者们的每一次失败,无疑是为瓦屋山迷魂凼的神秘恐怖“锦上添花”,有关这里的传闻也越传越邪乎。
2014年,有一支11人的四川科考队到瓦屋山开展考察。当他们靠近黄泉路的时候,惊悚地发现电子表的分针突然疯了一样转得飞快,后来显示出来的时间比正常快了9小时25分钟。
在分针疯转的时候,科考队就尝试放飞两只信鸽。一般来说,信鸽都具有非常出色的方向感和导航能力,它们能通过地球磁场、地标、气味等方式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路径。
然而,这两只信鸽尽管多次放飞,它们也是在空中盘旋一会儿后,就很快落回到科考人员的肩上,这意味着什么呢?
迷魂凼是瓦屋山最大的谜团,而谜团总能激发探究欲。早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就拍摄过一期《瓦屋山迷魂凼探秘》。
摄制组在当地组建了一支探险队,上山前就做好路线规划,并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都一一制定了应对预案,物资也是准备相当充足,诸如食物、氧气、夜宿装备等一应俱全。
唯一没有预料到的是,瓦屋山迷魂凼会征服每一个妄图挑战它的人。
工作人员后来讲述,迷魂凼位处一片沼泽地,路况纵横交错十分难走,而且常年浓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前后同行的人都无法确定对方的位置。
他们所带的探险地图和卫星定位仪全部失灵,这些现代化高科技产品在迷魂凼面前都不过是破铜烂铁。
四川地质勘探局也组织勘探队进入过瓦屋山,他们甚至三顾茅庐请来一位当地藏族老猎人同行,但除了出现仪器失灵等“寻常现象”外,队员们纷纷出现了莫名咳嗽、胸闷、头晕等症状。
浓雾令众人几乎喘不过气,身体不适又迷失方向地原地打转,令队员们都开始慌了。越是靠近沼泽地,队员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有两人甚至失去意识倒地,这可把众人吓得够呛。
迷魂凼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掐住擅闯者的咽喉,生与死不过瞬息之间的事。
2023年3月8日,鉴于多起神秘失踪事件和科考探险队员的险些丧命的离奇遭遇,相关部门决定将迷魂凼附近一千多亩区域列为一级禁区,以此警示公众。
瓦屋山迷魂凼并不大,也没有变幻莫测的恶劣天气,可为什么无论探险队携带多么先进的设备、准备多么充足,都只能铩羽而归呢?有人想到了天师张道陵。
死亡纬度,生人勿进
张道陵生于东汉光武年间,自幼就对道家学说有着浓厚兴趣,博通五经,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无一不精。
后来,张道陵选择在蜀地鹤鸣山修道炼丹,创立天师道教即五斗米教,被后世尊为道教创始人。
多亏了东汉末年朝政黑暗,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而道教思想为深陷苦难的百姓提供了心灵慰藉和生存希望,天师道教也因此受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支持和追随,迅速在汉中地区发展壮大。
天师道教创立于巫觋盛行的巴蜀,是融合了黄老道与巫道的宗教,这一股宗教势力的强势崛起引起了东汉统治者的忌惮,朝廷决定派兵对其开展围剿。
相传,张道陵带领教众来到了瓦屋山。精通天文地理的张道陵发现这里地势高耸,茂密森林弥漫瘴气,是躲避朝廷追杀隐居求生的好去处,但他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朝廷追兵见张道陵竟躲入山里,准备强攻来个瓮中捉鳖,但张道陵却来了一招请君入瓮,让教众将追兵引入他早已设下的八卦迷魂阵。
追兵们踏入迷魂阵后,骤起的浓雾完全遮挡了追兵的视线,他们耳边开始响起女人的凄厉哭声,或是看见不愿面对的景象,最终不堪折磨的追兵们就像“鬼打墙”一样找不到出路,活活困死其中。
坊间流传,张道陵的迷魂阵就是设在如今的迷魂凼,才会让这里发生这么多无法解释的诡异事情,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迷魂凼,奇中奇,进得里面来,生还不容易。
八卦迷魂阵是否真实存在不得而知,传说自然也是当不得真的,那瓦屋山迷魂凼究竟为何如此诡异呢?
研究人员发现,迷魂凼位于北纬29°32'—29°34'之间,这个纬度正是闻名遐迩的“死亡纬度线”,同处这个纬度的还有至今依然无解的埃及金字塔以及骇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
1989年有一个叫彼得的人爬上了埃及金字塔顶部,最后摔死了,他也由此成为自1940年后第200个因为爬上金字塔而活不长的人。
也是在这一年的2月26日,一艘巴拿马渔船在百慕大三角南面75里作业时,捞到了一个白色布袋。布袋里装着一个早在1926年就被医生宣告死于癌症的男人,名叫米高维尔斯奇思。
据米高维尔斯奇思所说,他在临终前要求妻子替他实行海葬,大概是海葬地点靠近百慕大海域才会漂流到这里。至于他为什么会死而复生,医生们也找不出原因。
埃及金字塔和百慕大三角的种种诡秘莫测,似乎都在印证着同一纬度的迷魂凼有多么生人勿近,科学家们尝试对此作出解释。
科学家推测,瓦屋山原始森林植物茂密,大量动植物腐烂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常年不散就会形成瘴气,人类吸入这些瘴气造成身体不适,甚至神志不清产生幻觉。
瓦屋山海拔近3000米,云层随上升气流进入山中,在风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团团浓雾笼罩山林,遮天蔽日,导致进山的人分不清东南西北。
再加上,迷魂凼底层有非常厚的玄武岩,极易形成“柱状节理”,侧面看像一根根巨型石柱,俯瞰这些石柱的排列又呈现出六角阵型,而人的思维习惯会下意识沿着六角形来走,所以一直原地打转。
玄武岩不仅造就迷魂凼的特殊地形,其中富含的磁铁矿会造成指南针和罗盘的指针发生偏差、GPS失灵,从而引发恐慌心理。人在惊慌失措之下,丧失理性判断就更容易陷入险境。
何况,迷魂凼本来就处于一片沼泽地,试想一个慌不择路的人一旦踏入沼泽,又会是什么结果?这也是那些失踪的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原因了。
科学家们的分析推测,似乎为发生在迷魂凼的种种诡异事件都找到了合理解释,但四川科考队的电子表提前9小时25分,又该怎么解释呢?
要知道,玄武岩自带的磁性虽然会导致指针偏差,但并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影响,这整整9小时25分的巨大误差未免太过匪夷所思。
就算撇开电子表的时间误差不谈,那么能够穿越千山万水回家的信鸽,唯独不敢在迷魂凼起飞,又是为什么呢?
迷魂凼的谜团从明朝万历年间延续至今,无人能解,而现代科学家们的推测终究也只是推测,还没有科学的定论。对瓦屋山迷魂凼,我们不能妄自揣测,但对大自然抱持敬畏之心总是好的。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迷”人的瓦屋山迷魂凼》阮鹏
中国知网《罗盘失灵 不知方位 著名地质学家揭秘瓦屋山迷魂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