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4所多部雷达全程跟踪返回舱,保障航天员安全顺利回家
戈壁星夜 护你凯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江芬芬
通讯员石汝佳
11月4日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此次神舟十八号返回任务中,14所以“精准连续跟踪测量立体连续,落点预报快速准确”为目标,多部雷达全程连续跟踪返回舱,守护航天员顺利回家。
时钟拨回至11月3日,拂晓时分,满天繁星。寂静的戈壁滩深处,在某测控站,团队正在做发射前最后准备,设备开机、状态检查、系统标校,忙碌的背影、装备的鸣响声……看着一个个昂扬向上的“大锅”,大家的心里充满着骄傲与自豪,这是属于雷达人独有的浪漫。
从飞船与核心舱分离到最终返回地面,航天员要经历20多个小时,而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是返回过程中环境最恶劣的阶段。返回舱以超高音速再入大气层时,高温电离形成等离子鞘套,能吸收和反射电磁波,使返回舱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严重衰减甚至中断,这就是空间目标再入大气时的“黑障效应”,也是无线电跟踪测量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黑障区雷达探测难题,14所团队深入分析黑障区等离子体鞘层产生机制、空间分布和运动特性,形成针对黑障区目标探测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判断目标处于黑障区的状态,实时选择最优的波形、调度方式和处理算法,通过建立电磁模型迭代仿真验证,确保在不同状态下对返回舱的精准探测。目前该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到多型装备中,大幅提升了雷达对返回舱的探测精度和跟踪稳定性,返回舱全程无时无刻不在雷达“视线”范围内,全程守护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在广袤苍穹勾勒最美弧线”,这是14所测量雷达对太空最诗意的告白。神舟十八号返回任务与神舟十九号发射任务仅隔不到5天时间,这对14所团队来说,意味着检查装备工作周期需要进一步缩短。为了任务成功,团队成员在顺利完成发射任务后,又紧锣密鼓地到达不同测量站点,完善预案、演练方案……他们坚持实战标准,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演练,不漏一个步骤,不降一个标准,通过优化任务组织模式,提升工作效率,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团队负责人表示:“尽管我们的测量雷达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装备,但我们还是要把每一次发射都看作一次全新的任务。持续创新和追求极致的理念,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5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