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仅盐城一地年产量就高达600万公斤
杭州日报讯 小暑已至,瓜熟蒂落。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一片面积达80亩的西瓜基地里,来自衢州常山县的“00后”小伙郑浩文抹去额角的汗珠,将一个刚摘下的大西瓜放入纸箱。他的身后,是运载西瓜的货车。5年前,当时只有19岁的郑浩文随父母踏上这片异乡土地。如今,他已独当一面,对搬箱装车、指挥过磅、对接销售等工作驾轻就熟。
“今年第一批瓜卖了1万多公斤,很开心。”郑浩文自豪地说,他家的西瓜主要销往当地山姆会员超市等大型商超。
在全国各地的西瓜产区,像郑浩文这样“跨省种瓜”的常山瓜农还有很多。仅江苏盐城一地,就有近30户常山瓜农,他们经营的西瓜基地超过1500亩,年产量高达600万公斤,产值达2400万元。他们带着家乡的技艺与雄心,将“常山西瓜”的金字招牌深植异乡沃土。
江苏盐城的常山西瓜基地,年产量高达600万公斤
作为最早一批从常山到盐城的瓜农,郑浩文一家不仅扎根于此,还带动了不少同乡前来发展。他们种植的西瓜基地连成一片,被称作“常山基地”。
“盐城土地肥沃、温差适宜,再加上老家学的技术,产量自然高。”常山瓜农江土木坦言,他种了60亩西瓜,年产量达20万公斤,产值超百万元。
主营“甘美4K”西瓜的海南站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盐城的常山瓜农颇有渊源,今年是他们来此收购西瓜的第5个年头。“我们每年要来这个常山基地收约50万公斤西瓜。”该公司盐城产区总代办万洋表示,常山人种瓜很专业,种的瓜品质好,果形佳,糖度也高,合格率能达到98%。
常山的瓜农们也有着自己的雄心。“希望把我们常山人种的瓜的名气打出去,提起‘常山西瓜’就知道质量好、产量高。”西瓜种植户李俊建说。
“常山西瓜”的产业版图还在不断扩张,从本土西瓜产业核心区到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目前,已有80余名常山瓜农带着家乡的栽培技艺“远征”全国其他各地。
村里藏了座“育苗方舱”,科技种瓜打造金字招牌
盐城的丰收图景,实则是常山本土西瓜产业的延伸。在常山县东案乡田蓬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雨章用手机智能调控着智慧方舱育苗中心。
方舱内的多层立体架上,蜜童、8424、美芯2号等品种的西瓜苗在精准调控的光照水肥中茁壮成长。“一次育苗5万株,远程管理,不需要人值守。”郑雨章介绍,方舱育苗解决了传统的购苗难题,每月育苗量可达15万株,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江西弋阳等地。
近年来,常山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着力引进立架栽培、嫁接苗等新技术,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嫁接技术使瓜苗抗性倍增,相比传统模式,亩产可以提高20%以上。”常山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玉猛说。当地还通过与宁波市农科院合作,引进试种18个品种。2024年,常山县西瓜播种面积达4892亩,总产量达1.45万吨,成为全县助农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在常山,产业链的衍生让西瓜产业的“甜蜜效益”持续放大。譬如“阳台西瓜苗”等产品丰富了西瓜产业链。在田蓬村的研学基地里,孩子们体验播种、育苗、采摘。通过农文旅融合模式,田蓬村的西瓜产业已带动该村160户农户参与,年劳务增收超5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0余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6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