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宋明知要灭亡为何不逃亡台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5 18:5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有三德:

第一德——仁德,安万民,施仁政,福泽万方。

第二德——义德,人无信,难立天。信无义,无归途。

第三德——明德,光明之德,不辱父母,不辱国家,不辱民族,不辱尊严。

公元1268年,登顶亚洲巅峰的蒙古国挥师南下,国君忽必烈将战争的矛头直指位于淮河和汉江之间的襄阳、樊阳这两座对于南宋政权至关重要的城池,南宋方面派出吕文德、吕文焕两兄弟驻守襄樊二城,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铁骑。

吕氏兄弟认为,蒙古骑兵只善于野战骑射,而长江流域的低洼环境和蒙古草原的平坦地势千差万别,南宋军队只要储备足够的粮草,固守城池,将持久战打到底,无力长期消耗的蒙古大军便会撤退。

令吕氏兄弟意想不到的是,忽必烈的军事头脑并不下于成吉思汗,在忽必烈的指挥下,蒙古大军非旦没有强行攻城,反而主动在襄樊二城周围筑起土楼。

时间每流逝一秒,蒙古军队所修筑的土楼就越加坚固,久而久之,一个一个的土楼连成了片,将襄樊二城紧紧的包围在了忽必烈亲手编织的死亡圈套之中,6年之后,吕氏兄弟不战而降,忽必烈不废一兵一卒便拿下了南宋政权最为重要的咽喉要地。

襄樊二城失守后,滴血未淌的蒙古大军士气大振,犹如一头刚刚睡醒的饿虎,杀气如风,强悍如凶,摧枯拉朽般的击溃了死守长江天险的南宋军队,1276年,忽必烈率蒙古大军杀至南宋都城临安城下,南宋皇帝赵昺弃都逃亡,此时南宋仍有近10万兵力。

1279年,逃亡广东的南宋皇帝赵昺,被数十万蒙古大军死名追杀,正月,蒙古大军抵达广东崖山,除非赵昺坐着东风导弹飞往台湾,否则忽必烈一定会兵分三路,前后夹击,逼死赵昺。

千钧一发之际,张世杰集结进十万军民,准备和茹毛饮血的蒙古铁骑在崖山决一死战!

只可惜,处于强弩之末的南宋军民,无法抵御恶如虎狼的蒙古悍师,南宋十余万军民命丧黄泉,崖山海口处浮尸千里,海水被鲜血染红,夕阳顿失颜色。

年迈的丞相陆秀夫望着满江的尸体,眼中瞋满泪水,海风狂啸,浪声如诉,说不尽血满江河的悲剧。眼瞧着蒙古水军便要追赶上来,陆秀夫唯恐年仅八岁的幼主赵昺被蒙古军掳去,再受当年恭帝之耻,背上赵昺奋身跃入大海,以身殉国。

战船上的其他大臣、奴仆、士兵闻此噩耗纷纷恸哭,正所谓同心而德,忠比心肝,哀哀哭声汇成汹涌巨浪直问苍天。

杯中酒,仰头尽,国破家亡断垣处,浩气长存同手足,战船之上,数万军民一个接一个的投海殉国,无一人贪生、无一人叛国,南宋虽亡,但却未丢了汉人的骨气,不辱生身父母所赐之尊严,不辱华夏先祖所托之灵魂,不辱男儿傲骨所赋之灵魂。

有人提出疑问,为何不逃亡台湾?

首先南宋因为商业发达和富庶,再加上偏安的思想,因此并没有注意到台湾的战略地位,在公元十一世纪,已经有宋王朝的汉人在澎湖群岛开垦,宋孝宗时还正式驻军澎湖群岛,只是对当时的台湾还是欠缺开发,缺少耕地,无论在资源上还是环境上都并不足以提供宋朝皇室和驻军作为根据地。

这与数百年后的明末郑成功的情形不一样,明朝的时候因为有闽南移民屯垦、海盗屯垦、荷兰殖民时期的开发等活动,台湾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移民社会和屯田基础。

由于南宋对台湾的认识不足,对台湾没有进行足够的开发,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南宋末期政权没有往台湾撤退而是选择了广东。

再者败逃台湾虽然存有一线生机,但蒙古早已控制了杭州一带南宋所有的海军力量,而张世杰拼凑的十万海军大部分是家眷组成,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

即便张世杰全力保护赵昺退守台湾,也极有可能在途中被蒙古海军击败,而且当时的台湾属于并未开发的荒蛮野岛,无法提供南宋政权实质上的帮助。

而在这个过程中,南宋流亡朝廷遭到了蒙古军队的围追堵截,最终陷入绝境。于是陆秀夫与张世杰打算绝境求生,在崖山入海口,以海战的方式击败不善水性的蒙古大军.再以广东、福建为复国的跳板,休养生息,但花废六年时间击溃襄樊二城的忽必烈不想再次将战斗拖下去,忽必烈投入海陆二军最精锐的兵力,一举击碎了陆秀夫和张世杰的美梦。

话不妨说开一点,我认为南宋政权发动崖山之战虽然有着一定的战略失误,但至少显示了我华夏民族精神的一战,退守台湾并不现实,不战而降反会倍受屈辱,不如决死一战,跳海殉国来的壮烈,来的豪迈。

这一跃虽然结束了生命,但却早已化为燃烧的火种,映入忽必烈自负的心灵,也为南宋这个注定要灭亡的国家,画上了一个不失尊严的句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襄樊争夺战,看南宋名将孟珙如何拯救国家
...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襄樊争夺战的背景:头脑发热的皇帝宋理宗开始憧憬光复中原了,趁蒙古兵北撤之
2023-10-08 22:29:00
蒙古扩张最强大的敌人,没想到竟然是这个朝代
蒙古,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骚扰中原的边关,历经几个朝代一直不曾衰弱。大家是否有一个疑问,蒙古扩张的历史上,谁才是他强大的对手呢!答案可能大家都想不到,就是那个偏安一隅的——南宋
2023-06-25 10:10:00
南宋是如何在襄樊之战中被蒙古大军攻破的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
2023-10-08 15:23:00
清朝的领土扩张史,从弹丸之地到统一全国
...期的东亚格局清朝的目光不仅仅是在陆地上,隔着海岸的台湾也是清朝的目标。在1644年明朝末期,各方割据势力崛起,郑成功感觉在中国大陆无法立足,于是在1661年,郑成功带领军队赶
2023-04-13 11:13:00
...后,就开启了康熙盛世的统治,他先后进行了平三藩和收台湾等重大决策,这其中也都有福全参与其中,福全也确实如他幼年所说愿为贤王,他为弟弟康熙的丰功伟绩进言献策,可以说康熙前中期福
2024-06-30 22:41:00
20多万蒙古军的期围攻襄阳城,孤立的襄阳,为何能坚守6年?
...灭宋之战。实际上,襄阳城在第一次宋蒙战争时,已经被蒙古大军攻占过一次。不过,正是由于这次丢失襄阳城的经验,当忽必烈派大军攻打襄阳时,才让宋军有了坚守的基础。再加上南宋朝廷,一
2023-02-12 19:22:00
揭秘我国的历代帝王中,对疆域版图的贡献较大的人
...就下令撤蕃,平定了三藩之乱。随后,他便开始着手消灭台湾郑氏,并收复台湾。公元1683年,康熙命令施琅出击台湾,一举消灭了郑氏政权,将台湾岛首次纳入了我国版图。统一台湾后,东南
2024-03-18 01:22:00
...然没有左宗棠辉煌,但是也足以昭然史册。 3,刘铭传:台湾现代化之父刘铭传是淮军第一名将,也是洋务运动的先锋。他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十分迷恋,主张全国大规模修建铁路,使用最先进的
2024-04-29 22:30:00
郑成功渡海攻打台湾,他是如何解决粮草供应难题的?
明朝时期台湾归澎湖巡检司管辖,郑和七下西洋时曾在台湾中转。明朝中期,倭寇开始在东南沿海泛滥。为了打击倭寇,明朝在基隆和淡水屯驻水军以便在海上拦截倭寇。到了万历时期,福建水师赵若思
2023-02-22 17: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