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快科技5月10日消息,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缪昌文团队发布全球首创的仿生自发电-储能混凝土。该技术直击建筑行业高能耗痛点,以水泥为载体开辟全新能源路径,有望重塑未来建筑与能源格局。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超50%。同时,光伏发电受天气制约、储能成本高昂。
针对这些问题,东南大学团队研发出N型热电水泥和P型热电水泥两种自发电水泥基超材料,试图将水泥从“能源消耗者”变为“能源综合体”。
团队科研人员介绍,自发电水泥基超材料只要存在温差就能持续发电,这填补了清洁能源受天气制约的供应缺口。
此外,其抗压强度提升60%、韧性增强近10倍,破解了传统热电材料力学性能不足的难题。
此外,团队还研发出自储电水泥基超级电容器,在保持水泥高强度的同时,将离子导电率提升6个数量级,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与快速的电荷转移能力,2万次充放电循环后,仍然能保持其初始比电容的95%,可与建筑同寿命。
据介绍,仿生自发电-储能混凝土有望重塑多个领域的能源格局。在建筑领域,自发电、自储能水泥制成的墙板可使建筑大幅降低对外部电网的依赖,变身绿色能量体;
交通场景中,混凝土道面可凭借巨大表面积,成为可发电储电的零碳服务区;在偏远地区,无人基站、环境监测传感器等设备,可依靠水泥的自发电特性稳定运行,解决传统电源供应难题;
低空经济领域,自供电混凝土跑道既能为飞行器提供无障碍起降场地,又能在其停留时极速补充续航能量,推动城市空中交通安全高效发展。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秋白
文章内容举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0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