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桂林医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来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组织建设、人才队伍、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6个方面,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齐心协力答好乡村振兴新时代“考卷”。
“党建+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桂林医学院党委始终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强化党建统领作用,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完善组织机构。班子成员深入定点帮扶村调研走访、协调解决问题、指导帮扶工作。选派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协调各职能部门统筹推进,接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1+N”党建联盟,推进党建引领各方优势资源向基层下沉,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帮扶村乡村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党建+人才队伍”,打造乡村振兴“助推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桂林医学院充分发挥政、校、企各方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培养乡村人才队伍,为龙胜县的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与龙胜县合作共建桂林首家乡村振兴学院,依托桂林医学院教学资源,引导大型龙头企业、研究机构、智库、文化创意工作室等智力机构和人才参与,将乡村振兴学院打造成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乡村振兴理论研修基地和咨询智库,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党建+产业发展”,走出乡村振兴“致富路”。乡村富不富,关键看产业。在龙胜县党委政府的总体规划下,桂林医学院结合实际,认真谋划,突出特色,在6个帮扶村发展并建成“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引进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产业发展战略协议,建成一个农产品加工厂,形成开发农产品,种植、采收、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今年主要推广优质稻、紫薯、罗汉果种植,与力源公司合作建设1个年产3.5万羽、利润12.8万元的蛋鸡养殖场。此外,桂林医学院依托广大师生,在进一步优化第一书记农产品销售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产品“进食堂、进校园、进医院、进超市”系列活动,通过“832”平台,组织学校食堂采购85.49万元农产品;利用工会职工福利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工作,总计通过消费扶贫帮扶约247.7万元。近日,帮助村民加工、销售价值3万余元的罗汉果。
“党建+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新引擎”。乡村活不活,关键在治理。在6个帮扶村推行“四议两公开”,完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两委”班子例会议事制度、“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等工作制度,规范党务村务管理;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保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厚植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尚。开展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文明院落等评选活动,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激发村民崇德向善的主动性,提高文明素养;通过党支部引导、群众参与的方式制定出群众普遍认可的村规民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良好风尚。
“党建+医疗健康”,让乡村振兴有“医靠”。以后援单位为依托,打造健康帮扶全生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盯健康帮扶主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健康帮扶全生态,形成了“一点两翼三到位”的健康帮扶新模式。“一点”即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村卫生室;“两翼”即是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公共卫生能力;“三到位”包括送医送药义诊到位,就医看病服务到位,乡村医生培训到位。近2年,学校筹措80多万元,用于6个帮扶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打通村卫生室这个群众医疗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平台的建成使用,让村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基层群众“看医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真正做到将三甲医院的优势延伸到村里,全力托起村民的健康保障。
“党建+文化教育”,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加强教育帮扶,协助龙胜县进一步落实“双线四包”责任工作机制,摸排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对失学辍学学子按照“一生一案”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劝返方案,妥善劝返学生,实现辍学“清零”工作目标,保证义务教育阶段不落下一人。在每个帮扶村小学投入10几万元,分别建立桂林医学院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建立图书阅览室,积极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帮扶干部和工作队员在帮扶村小学开展庆“六一”主题活动,给困难学生发放图书、文具用品等,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实施“五个一”的帮扶工程,实现了建档立卡户毕业生100%就业。同时开展款南大学生资助行动,每年给予帮扶村考上大学的新生奖励资助。助力文化振兴,不断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建成农家书屋、党群中心、文化礼堂、敬老院、老年活动室、文化长廊等一批民生工程基础上,积极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特色,培育乡村文化品牌。携手国家级非遗广西彩调传承人覃明德,在江柳村组建彩调队,教大家学彩调、唱彩调;在西腰村组建芦笙队,举办芦笙节;在平熬村组建琵琶队,逢年过节弹奏助兴,丰富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提高精气神,推动文化振兴。江柳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西腰村也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陈志娟 杨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6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