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代的首位奸相,一生创造了三个成语,权势滔天却不得善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2 11:25:00 来源:戏说三国

还有人没看过《庆余年》吗?

在《庆余年》中,有一位不惧皇子,甚至敢和庆帝叫板的奸相林若甫,人称林相。

唐代的首位奸相,一生创造了三个成语,权势滔天却不得善终

他是百官之首,门生故更遍布朝野。

他权谋深沉,一手遮天。

他的原型其实来自于唐朝著名的奸相李林甫。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聊聊号称唐代第一奸相,李林甫的一生。

李林甫,出自李唐宗室郇王房,是郇王李祎(太祖李虎第六子)的玄孙,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华阳郡公、原州长史李孝斌的孙子,扬州参军李思诲之子。

唐代的首位奸相,一生创造了三个成语,权势滔天却不得善终

他的李是李唐的李,曾祖父长平王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算起来李林甫也是李渊的族曾孙。

虽然是唐朝宗室,但李林甫的家境一直在逐渐没落。靠着祖荫,他也只得了一个从七品直长的官职。

而且,李林甫的父亲早逝,拼爹他是指望不上了。不过好在他有个好舅舅楚国公姜胶。

早在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姜皎便与其关系很不错。登基之后,二人也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有了潜龙期间的关系作为基础,为外甥打点打点肯定是没问题的。

开元年间,李林甫便升官做了太子中允。

但想要走得远,就不能在一个地方死磕。李林甫显然不会满足于一个从七品小官。

不久,舅父姜皎去世,李林甫把目光投向了与姜皎有姻亲关系的侍中源乾曜,通过亲族关系结交侍中源乾曜之子,并说服他向其父为自己求取司门郎中。源乾曜素来鄙薄李林甫为人,讥讽道:“郎官应得才望,哥奴(李林甫小字)岂郎中材乎?”

李林甫显然是个不能刺激的。你越看不上他,他便偏要把这件事情做成。他是个十足的野心家。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在御史中丞宇文融的举荐下,李林甫再获升迁。

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之一,,位列三公。这下,李林甫算是得偿所愿。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停止步伐。

他大抵明白,到达御史中丞的位置后,不便再到处与官员结交,会沾上“结党”的嫌疑,被玄宗忌惮。

于是,他调转方向,将橄榄枝伸向了宫中宦官、宠妃贵人。

当时,李林甫结交的最著名的宠妃便是武惠妃,在“以子为贵”的年代,李林甫很快就抓住了武惠妃的命门,便是她的儿子寿王李瑁,他向武惠妃大献殷勤,表示愿意保护寿王。

在合作期间,武惠妃负责吹玄宗的枕边风,探听玄宗的心意。

因此,李林甫善于把握玄宗的心思,一系列办公动作都让玄宗感到满意。

后来更是成为玄宗时期在职最久的宰相。

宦官之辈,对李林甫有过帮助的,最为人熟知的是高力士。

高力士对玄宗忠心耿耿,但偏偏人都有弱点,一旦欠了人情,便处处受到牵制。

高力士受过武三思的恩惠,武三思死后后,他的报恩对象变成了武三思的女儿。

李林甫拿捏住这一点,与武氏有了私情,依着裙带关系,间接获得了高力士的帮助。

当时玄宗在萧嵩的引荐之下,决定封相韩休,但阴差阳错之下,韩休误以为是李林甫向皇帝推荐了他,便也在后期推荐了李林甫。

加上武惠妃等人的助力之下,李林甫晋升黄门侍郎,专门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事务。

离皇帝越近,离权力越近。

唐代的首位奸相,一生创造了三个成语,权势滔天却不得善终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三人同时为相,大权在握的李林甫开启了一系列骚操作,凡是和他不对付的,一律打压。

张九龄与裴耀卿交好,做事情往往高标准、严要求。

所以,一直对于李林甫的某些操作颇有微词,比如,当时玄宗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因母亲失宠而对武惠妃有怨言,枕边风轻轻一吹,玄宗当即起了废除三个儿子的想法。

张九龄等极力阻止。结果李林甫却说:“这是皇上的家务事,自己做主就行了,何必问外人?”

又有一次,唐玄宗想任用牛仙客为相。牛仙客这个人,其实志大才疏,没有什么才识。

张九龄据理力争,表示反对,宰相是一个国家能有序运作的核心岗位,的确不可以儿戏。

李林甫秉持着“皇帝说得都对,皇帝说得都行”的低底线、无原则的态度,在一旁帮腔:“仙客,宰相才也,何有於尚書!九齡書生,不達大體。”

次日,张九龄依然固执己见,惹得玄宗大怒:“事皆由卿乎?”李林甫不顾牛仙客是否真有才学,一味顺着玄宗意图支持封官。他还私语玄宗:“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文章才学是一种最低成本的筛选方式,这种方式筛选出的也许不是最优秀的政治家,但一定过滤掉了很大一部分品质差的。

所以张九龄的考量是有道理的。

此时的玄宗已经完全听不出好赖。他听不得一点性逆的话,尤其在李林甫甜言蜜语的对比下,张九龄等人的直言劝谏显得烦人。

玄宗与张九龄渐渐离心。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在李林甫的诋毁下,张九龄、裴耀卿被罢免,而后,牛仙客与他共事,事事唯李林甫马首是瞻,成了李林甫的小跟班。

后来轮到李适之,也逃不过李林甫的算计。李林甫告诉李适之,“华山有一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玄宗还不知道。”

李适之性情粗疏,挖个洞他就跳,急着立功。

结果到朝堂之上说起金矿,李林甫却改了话术:“这件事,人所共知。只是,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龙脉’所在,怎么能只顾赚钱而破坏‘龙脉’呢?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必定心怀鬼胎。”

唐玄宗一对比便觉得李适之太过鲁莽,当众斥责他,后来更是不把重要的事情再交给他。

此后李适之也被玄宗渐渐疏远。

不难看出,李林甫的一切行为迎合玄宗为最终目标。

在职场中,他不但无法与优秀的同事和平共处,甚至作为上司,他也不愿扶持优秀的后辈。

一切威胁到他地位的,他都会想方设法地除掉。

他自己不学无术,曾经把"弄璋之喜"写成"弄獐之喜",结果被很多读书人嘲笑,因此更加讨厌读书人。

有几次,玄宗想要启用新的人才,只提了一嘴,李林甫就马上行动,把这种信号扼杀在摇篮里。

他告诉唐玄宗"野无遗贤",意思是天下没有遗漏的贤才了,都被圣人您用在朝堂了。

一句"野无遗贤",何其讽刺,抹杀了多少读书人的前途。

诗圣杜甫就是其中著名的受害者。

那么问题来了,李林甫这么猖狂、作恶多端,怎么就没一个人站出来攻击他、揭发他?

当然有,但是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当时,李林甫权倾朝野,一人之下。玄宗撒手不管,大臣们只能到李林甫面前汇报,你总不可能在当事人面前告状吧。

他也知道自己留下的话柄太多了,曾经召集谏官,威胁他们:“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他的意思是:你们只要一声不吭,就能安稳地摸鱼领工资,若是谁敢当刺儿头,马上滚蛋。

这就是著名的"立仗马",摸鱼还能领工资,听着似乎很爽,但是从此朝堂被李林甫一人把持,大唐成了李林甫的一言堂。

唐代的首位奸相,一生创造了三个成语,权势滔天却不得善终

当然,如果李林甫只会拍马屁,他肯定不可能在宰相之位上连坐19年,唐玄宗只是不想上班干活了,又不代表他傻。

李林甫的一些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唐玄宗的纵容?

玄宗曾说过“朕不出长安近十年,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

李林甫的确是卓有功绩的,他在经济、法律、军事上的一系列改革,这些措施,也的确推动了唐王朝的发展,有可取之处。

《旧唐书》记载他:“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

这样一个有办事能力,又指哪打哪,坚定“拥护”自己的好员工,谁不喜欢呢?

但在安史之乱后,玄宗与裴士淹聊起历任丞相,谈到李林甫时,玄宗说他“是子嫉贤疾能,举无比者”。

李林甫嫉贤疾能,引荐都是不如他自己的人,生怕一不小心谁就越过了他。

有世,很多人把安史之乱的起因归咎于李林甫,但其实说实话,将安史之乱这口大锅扣在李林甫一人头上,是有点不公。

但李林甫确实难辞其责。按照盛唐时的制度,少数民族的将领是不被授予节度使这样的重要职务的。

但李林甫担心“以边将入相”的事情发生,他的权力就会被分散。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林甫向玄宗进谏“文士为将,怯于战阵,不如用寒族、番人。番人善战有勇,寒族不易于结党”。

李林甫认为番人大多没什么才学,也更没有担任宰相的可能,对他的权力没有任何影响。

唐代的首位奸相,一生创造了三个成语,权势滔天却不得善终

这一制度的开放,扶持了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数民族将领的同时,也为后来安禄山的壮大点亮了绿灯。

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李林甫因此成了众矢之的。

宋代诗人徐钧曾写诗批判李林甫启用胡将一事:“柄国年深巧蔽欺,如何方面用胡儿?只知怙宠为身计,不道渔阳乱已基”。

李林甫向来认为番将不足为惧,他生前也的确镇得住这帮人,就连不可一世的安禄山见到他都卑躬屈膝,恭恭敬敬。

前面已经说过,李林甫最会猜测人心,猜得了玄宗,自然也猜得了安禄山。每每二人谈话,李林甫都能拿捏安禄山的心思,先安禄山一步说出他想说的话。

安禄山毕竟是个胡人,他还以为未卜先知的李林甫是神仙呢!所以每次交谈,安禄山都很紧张,甚至怕极了李林甫,大冬天都会冒冷汗。

只要是做过的事情,或浓或淡都会留有痕迹。李林甫也很快迎来了他的反噬。

唐代的首位奸相,一生创造了三个成语,权势滔天却不得善终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林甫病逝,杨国忠拜相。李林甫尚未入土为安,杨国忠便与安禄山联合诬告李林甫,说其与叛将阿布思密谋意图造反。

二人呈上证据,死人是无法说话的。就这样,李林甫被削官抄家,唐玄宗甚至还命人劈开他的棺材,脱去象征着荣耀的紫金朝服,改用小棺材装险,以庶人之礼安葬。

其实李林甫的儿子李岫早就担忧过这个后果,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车夫拉着一车满满的货物,突然车不堪重负翻倒在地,触景生情。

李岫向父亲李林甫说道:“您久居相位,树敌太多,一旦祸事降临,恐怕连我也不能幸免啊。”

李林甫似乎也感受到什么,只是此时他也无力回天了,大势如此,还能有什么回头路吗?

李林甫被抄家后,他的儿子也被流放到偏远之地。

一代权相,终于还是没有能善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2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的三大奸臣与跟他们有关的成语
...人各留下了一个成语,已经流传至今。他们分别是赵高、李林甫和秦桧。那么这三位大奸臣留下的成语,又是什么,如果您不能全部想到,还请继续往下看。指鹿为马——赵高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2024-01-09 19:03:00
...朝野,却遗臭万年。奸臣的鼻祖——赵高、一代权相——李林甫、陷害忠良——秦桧,他们不仅成了后世唾骂的对象,遗臭万年,每个人还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流传千古。一、奸臣的鼻祖——赵
2024-09-28 13:25:00
历史上的三大奸臣赵高、秦桧、李林甫的权力之路
...分别是阉人赵高、软骨头秦桧;以及导致唐朝由盛而衰的李林甫,如今这三个奸臣早已家喻户晓,第二位已遗臭万年。第一、赵高-指鹿为马知名影视剧明星胡歌和张世,曾倾情出演电视剧版的《神
2023-12-04 22:08:00
李林甫:从跑官能手到权倾天下的宰相,揭秘其政治崛起之路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最为臭名昭著的宰相,此人不学无术,阴险毒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他。即便是后来发动安史之乱将大唐搅得天翻地覆的安禄山,见了李林甫都不敢抬
2024-03-20 05:13:00
从三国到南宋,英雄与奸臣的故事
...诈,混淆黑白,否则终究会被正义所讨伐。口蜜腹剑——李林甫唐玄宗初年,政治清明,选贤任能。然而步入中期,好色之心越来越重,他开始信任奸佞宦官,出现李林甫这样的奸臣。李林甫个人才
2023-09-17 00:09:00
历史上的3大奸臣,每人生前留下1个成语
...,时至今日依然受到后人的推崇。而类似于赵高、董卓、李林甫、秦桧等大奸臣,不仅被牢牢地钉在了耻辱柱上,而且还要遭万世唾骂。尤其是赵高、李林甫、秦桧三人,不仅祸国殃民而且还家喻户
2023-02-10 16:53:00
李林甫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
提到李林甫这个人,很多人可能下意识就会想到‘口蜜腹剑’这个成语。的确,历史上真实的李林甫,确实不是什么好人,算是一个有名的大奸臣。当政十九年,在位期间为了排斥异己,打压政敌,做了
2023-05-26 14:42:00
...器宇不凡,顿时龙颜大悦,请李白吃了一顿便饭,高力士李林甫贺知章作陪。酒过三巡,李隆基问李白,我朝用人和天后朝用人,有何不同?此语一出,四座皆惊。当时李林甫为相,嫉贤妒能,凡是
2024-06-05 06:19:00
唐朝宰相李林甫:无才学却能官运亨通,因一字暴露无文化被笑千年
...的由来还是别有意思的。这个成语和唐朝唐玄宗时的宰相李林甫有关。李林甫这个人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家境也不是很好。可以说是社会地位没有,学问又没有,这么一个人是怎么当上宰相这么高的
2023-12-22 15: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