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北京中产离开千万学区房,全家搬到威海“养老”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0 23:02:00 来源:VISTA看天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三联生活实验室

原标题 | 这批北京中产,怎么都搬到威海去了?

作者 ✎ 阿联

图片 ✎ 受访者供图

编辑 ✎ 婷宝

过去一年,有一批不想卷了的北京中产,突然间纷纷举家搬迁到了最近很红的三线小城:威海。

想提前退休不都去三亚、大理吗?威海怎么突然在北京中产里火起来了?跟这些中产家庭聊了聊之后我发现——威海,是真香啊。

北京中产离开千万学区房,全家搬到威海“养老”了

图源:小熊

去趟北京坐飞机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想回北京谈个业务,看看自家房产,打个飞的就行。

房价是真低啊。买房均价1万上下,北京四环内买套50平老破小的价格,在威海市中心能买到观海大平层。租房就更便宜了,一套100平的三居室,每月2000块就能搞定。

没来之前都以为威海挺土的,来了之后发现,这座三线小城,不仅城市建设堪比一线,甚至还有点洋气,小清新的气质像走在韩国街头。

北京中产离开千万学区房,全家搬到威海“养老”了

图源:小熊

更重要的是,硬核的山东教育,让双减后的海淀黄庄都黯然失色,“网课上得都比北京好。”

自从来了威海,这些北京中产们不再卷工作了,也不焦虑怎么鸡娃了,只顾每天在蓝天大海间,享受在北京不曾拥有过的生活品质。

这股威海风,一时间刮得当地人都摸不着头脑:我一个威海人,怎么反倒被你们一群北京人种草了?

01

坐拥千万学区房

我也不想在海淀鸡娃了

自从2021年北京开始了“双减”,80后海淀妈妈雨哗,就动了离开北京的念头。

早在2018年大儿子刚3岁的时候,为了孩子今后的教育,她和丈夫几乎倾尽所有,在海淀黄庄买下了一套80平的学区房,如今已价值千万。

北京中产离开千万学区房,全家搬到威海“养老”了

雨哗在海淀黄庄的学区房

原本想着来到北京教育的“宇宙中心”,就能更好地参加鸡娃竞赛。谁知在双减之后,海淀黄庄的优势一下就没了。

“花了这么多钱买的学区房,就为了离各种培训班近,结果一夜之间全取消了,现在学校连作业都不留。”

再加上北京常年的拥堵、喧闹……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雨哗也觉得,自己在北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我那学区房虽然挺值钱,但一家四口得挤在80平里。想要换个大点的房子,还得再奋斗20年。”

考虑到自己和老公可以远程办公,实在是没有必须留在北京的理由了。于是,雨哗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开始考察移居地。

三亚自然环境好,但无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大理环境也不错,但太“仙儿”了,不适合对城市生活依然有很高依赖的中产家庭。离北京也很近的青岛,房价也开始逐年攀高……

选来选去,雨哗发现了威海这个兼顾了人少房价低、自然环境好、教育质量高,同时还拥有城市气息的万全选项。

北京中产离开千万学区房,全家搬到威海“养老”了

威海的公园 图源:雨哗

“我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一位北京妈妈在威海买了海景房,特别喜欢。那时候还没什么人移居威海,对方特别热情,给我推荐了现在的家。”

那是套带80平观海露台的268平大平层。雨哗第一次看到这露台,就决定:买下这套房,搬来威海。

北京中产离开千万学区房,全家搬到威海“养老”了

2022年3月,雨哗一家正式移居威海。在这里,雨哗不仅第一次过上了慢生活,也第一次过上了不用担心月光的日子。“以前在北京,一家人每月至少要花三四万,还是在没有车贷房贷的情况下,很难攒下钱。现在在威海,就算天天下馆子,一个月顶多2万。”

而更让雨哗觉得可以在心理上彻底躺平的是,威海学校对孩子的基础教育很重视。“海淀黄庄的孩子奥数、英语是没问题,但有些基本功不太扎实。我家老大转学过来读一年级,老师发现他写字速度慢、跟不上。同班的孩子都能刷刷刷写作文了,我家孩子拼音还整不明白。”

以前在海淀,双减之后学校不公布孩子的测试成绩,在盲目中焦虑的父母,只能自己上阵给孩子加码。“下午4点去接孩子之前,我除了要准备晚餐,还要自己琢磨一套晚上给孩子开小灶的‘教案’。”

可是在周围鸡娃的大环境下,雨哗根本卷不动周围的海淀家长。“我的邻居基本全是清北人大毕业的高知家庭,是‘考一代’。人家自己在家就能辅导奥数英语,有的孩子甚至1年级就把6年级的数学课程学完了。”

但在威海,孩子只要老老实实完成布置的作业,上课完成小测,就可以保持一个很好的学习进度。“老师课下也会留一些练习,我就不再给孩子增加负担。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趁太阳没落山让他先出去玩,玩够了再回家吃饭写作业。”

北京中产离开千万学区房,全家搬到威海“养老”了

雨哗带孩子在沙滩边玩耍

移居威海近一年,雨哗和丈夫已经学会了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

“在北京的时候,总想着往上拼。买了一个小的学区房,就会一心想着要怎么挣钱,把房子往大再换一换。“现在我们觉得,安安稳稳留在威海,也挺好。”

02

北漂20年也没有户口

我选择来海边直接“退休”

从某种程度上,雨哗成了北京这股移居威海风潮的起点。越来越多的北京妈妈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了她在威海的日常,前来考察。

现在,仅仅是雨哗牵头组起来的“移居威海群”,就已经有近900人。其中100多人,是在过去大半年里正式移居威海的家庭,大部分来自北京。

80后的慢慢正是其中之一。2022年5月,慢慢从雨哗的视频中种草了威海,第二天就和丈夫从北京飞到威海考察。落地威海当天,他们几乎就决定要定居威海。

北京中产离开千万学区房,全家搬到威海“养老”了

当地老人在海边漫步 图源:慢慢

和大部分选择逃离北京的人不一样,慢慢从来不觉得北京的生活有多苦。“大家吐槽的一两个小时的通勤,工作的压力,北漂这么多年我都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

北京也给了她很多。慢慢当过电台主持,进过娱乐公司,还曾做过10年的传媒公司市场总监,现在是某家保险咨询公司的合伙人。

尽管已经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在北漂近20年之后,步入中年的慢慢还是没躲过那一道难倒很多人的门槛:北京户口。

“没有北京户口,意味着我的孩子之后高考还是要离开北京。这成为一个不得不走的理由。”

在发现威海之前,慢慢的解决方案是,办一个天津户口。但三面环海的威海,为她打开了新的思路。

“威海这个城市足够包容。”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慢慢发现,无论是天津,还是离威海更近的青岛,想要上学置业,都有很多政策限制。

“但在威海,无论是上学还是买房,几乎没有任何门槛。那种被设限的感觉,我们在其他城市已经受够了。”

于是,两个月后,慢慢一家就正式移居威海了。

北京中产离开千万学区房,全家搬到威海“养老”了

慢慢和丈夫早晨在海边锻炼

在威海,慢慢开始了某种提前“退休”的生活,把业务渐渐移交出去,“不再追求KPI这些东西了。”

现在,她每天会去海边锻炼身体,去菜市场买还带着泥土的新鲜蔬菜,去海边看当地人一边洗鱼摘贝,一遍悠闲地聊天。

北京中产离开千万学区房,全家搬到威海“养老”了

“威海人也很热情,我们去周围超市买东西老板总是抹零,买5根还送2根。大城市呆久了,一开始我们还很不习惯,怎么能送呢?”

据慢慢了解,威海的一些热门楼盘,北上广的人群是主要购买力。大家有类似的打拼背景,很容易就能成为朋友。

“移居威海,可以看成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选择。十几年前你确实必须身处北上广,才能享受到更多的资源。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人在哪里,也许没那么重要了。”

03

从北京到威海

宅家成本从1万到1千

相对于雨哗和慢慢来说,同样是去年从北京移居威海的小熊,对威海已经没有那么多新鲜感了。

36岁的她,在和丈夫带着3只猫搬到威海之前,已经对这座城市“考察”了4年。

2018年,北漂第10年的小熊,第一次来到威海,就觉得这里是个适合长待的地方。“那时正值人生的迷茫期,在海边看着海浪,我就默默问自己,为什么还要留在北京呢?”

之后,她和丈夫每年都要来一两次威海,每次住上1周,“来了就觉得能好好享受生活,就是舒服,就是放松。”

北京中产离开千万学区房,全家搬到威海“养老”了

小熊的手作工作室

在北京时,为了方便在家工作,小熊和丈夫在昌平租着180平的房子,每月房租就要花一万二。“各方面的运营成本,在北京越来越不合适。我们本来也很宅,大城市的东西我们也越来越不需要。”

既然在哪里宅都是宅,只要工作的地方能正常发快递就不受影响,客源稳定之后,去年2月,小熊和丈夫正式移居威海的荣成市。

在这里,小熊每月花1500块,就能租到100多平的房子。“在北京的时候,尽管自己在家工作,但那个大环境会让我不自觉地卷自己。今天懒了一天,明天要加倍补回来,不然会担心没有办法维持。”

但在威海,小熊终于敢这么懒懒地呆上一天了。

“相对大城市来说,威海肯定缺乏很多活力。但我的理想生活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稳定的收入。需求并不多,只是在北京更难实现。”

对于向往慢生活、但又舍不下家庭事业的北京中产来说,威海这样一半海水一半都市的小城,才是他们心中更容易抵达的“大理”。

“以前总有人说羡慕北京人,但对我们来说,其他人还能回家乡安生养老,北京人如果不想卷了,反倒是没有退路,只能离开家去陌生的城市。”雨哗说。

而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与来自哪里无关。“在大城市呆久了,生活压力太大,每个人都梦想着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威海,一部分北京中产,先“上岸”了。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产回到二线
...开的往往是在一线城市没有置业的年轻人,但如今,一些中产有了同样的念头,即使要付出比年轻人更重的代价,他们仍然渴望回到二线安置未来,以此获得生活中的「呼吸感」。一些人在彷徨后做
2023-02-28 10:24:00
飞速发展的现在哪些人在移民
...。“移民”不再是高净值家庭的专利,现如今已经是不少中产家庭的PLANB,特别是一些性价比比较高的国家,百万出头的预算,就可以一步解决,一套房、一个签证实现全家移居,不放弃中国
2023-02-02 14:52:00
中产涌入三亚,「冲动消费」房子
...的样本。从年初到年末,三亚的人潮几乎就没有停息过。中产像是更愿意在三亚买房了。这背后是人们购房观念的集体重塑。寒流里,这片不缺热度的岛屿,成为承载平静和希望的地方。而阳光和温
2024-01-22 09:24:00
北京妈妈放弃买房,改换租房拼海淀学籍,高价学区房年租金超10万
...即将到入学年龄,她决定升级到“顶配”学位,入手名校学区房。于是,她再一次走上买房之路。从今年年初开始,陈云舒将海淀“北京六小强”附近的房源全看了一遍,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她苦笑
2023-07-29 11:36:00
香港买房,起价500万的中产退路丨深氪
...“全面撤辣”前,香港楼市并未取得这批最早赴港的内地中产精英的信任。数据足以佐证,直到2024年1月,香港私人住宅售价依旧萎靡,指数跌至306.4点,已经连续下降9个月,是20
2024-04-02 15:12:00
海景房狂跌!4室2厅成交价仅25万元,大量二手房待售
...东威海,“首付几万就能拥有一套海景房”,这对当时的中产阶层产生了极大诱惑。他们向往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怀揣着对海景旅居生活的憧憬,成为当时购买威海海景房的主力军之
2024-03-06 11:51:00
今日开始!北京启动小升初跨市、跨区入学办理工作
...求办理审核手续,审核通过后,根据学生户籍所在地划分学区。可以参加的入学方式为:全区派位入学,特色学校、寄宿学校、民办学校入学,学区登记入学,学区派位入学。未审核通过的学生,将
2024-05-08 13:13:00
建信人寿威海中心支公司全面开展“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保险公益宣传服务活动
...传递保险行业正能量,加强保险公众宣传工作,建信人寿威海中心支公司以第十二个“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员工开展以“保险,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为主题的公益宣传
2024-07-11 16:57:00
人数断崖式下跌,学区房迎来巨大利空
...地方的教培一条街也变得冷冷清清。早在十几年前,县城学区房也是要托关系,找门路,或者买房才能读,但小学生人数骤减后,学区房不再吃香,就连招生都未必招满。本来学区房一般比普通房子
2025-03-07 22:5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
“十四五”期间池州进出口规模翻番 首次进入全省前9位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池州市“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池州市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5-11-11 11:39:00
一次从垃圾车上的跌落,让56岁的父亲至今躺在ICU中。而比巨额医疗费和严重伤势更让家属感到无助的,是事故背后那个无人承担的责任“真空”地带
2025-11-11 08:22:00
“天然气公司为了支撑从我家房顶穿过的黄色燃气管道,偷偷在我家屋顶上建了两个长方体的水泥墩。”陕西铜川的任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称
2025-11-11 08:22:00
11月3日,陕西汉中胡家营镇群星村村民舒吉波(45岁)与69岁的父亲舒代坤联手,成功营救一名因车辆落水而昏迷的群众。据救人者舒吉波回忆
2025-11-11 08:23:00
“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举家迁移,入住新小区后却发现今冬要跟孩子一起受冻了。”丹桂苑小区业主赵先生说,他希望热力公司能考虑一下已入住业主今冬的生活
2025-11-11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