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兵平台,在澎湖海域一举歼灭明郑水师主力,收复澎湖、台湾。满清自顺治元年(1644年)入关,历经四十年终于统一了全国。
在这场平台战役中,居功至伟的有两个人,那就是时任福建总督姚启圣和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然而这两位收复台湾的功臣,在晚年却被康熙皇帝区别对待,一个死前惨遭弹劾,死后未能得到清廷优抚;一个死后赐谥“襄庄”,追赠太子少傅衔。
为什么立下这么大功劳的两个人,晚年所享受到的待遇却差别这么大呢?其实这从中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娴熟的权利驾驭术。
靖海侯施琅
施琅早年曾在郑成功军中效力,是郑成功抗清大业的得力助手。后因为私人恩怨杀了郑成功的手下曾德,因此得罪了郑成功,导致全家被诛杀,施琅至此投降清朝。
施琅在投降清朝后,并没有得到重用,被清廷雪藏了13年之久。期间,施琅不断上书清廷,力主将台湾纳入清朝统治的版图中,但是遭到了以鳌拜为首的保守势力的拒绝和阻扰。
1682年,清廷平定了“三藩之乱”后,趁着台湾郑氏集团内部发生动乱,康熙皇帝认为平台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开始着手准备攻取台湾的计划。
就这样,在李光地、姚启圣等大臣的大力举荐下,施琅得以官复福建水师提督原职,并加太子少保衔,沉寂多年的施琅,终于迎来了大施拳脚的机会。
1683年6月,施琅率领福建水师越过海峡,双方在澎湖海域进行决战,不到一个月,施琅就将盘踞台湾的明郑主力一举歼灭。至此施琅终于实现了自己“复台报仇”的心愿,施琅也因复台有功被康熙皇帝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施琅逝世,清廷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并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
福建总督姚启圣
作为平台总司令的姚启圣,在康熙二年(1663年)八旗乡试中考取第一名,获授广东香山知县。1669年,姚启圣因擅自开放海禁,遭到弹劾罢官。
1683年,“三藩之乱”后,姚启圣和儿子募集兵勇数百人投入康亲王杰书麾下效力,被委任为浙江诸暨知县,因屡献奇谋,后被擢升为浙江温处佥事。1676年,因劝降靖南王耿精忠有功,升任福建布政使。1678年,因剿匪有功,康熙皇帝下诏对其嘉奖,并晋升为福建总督。
1680年,姚启圣率兵攻克海澄并收复厦门,迫使明郑退守澎湖,因战功授封兵部尚书衔、少保兼太子太保、右都御史,世袭骑都尉。
1683年6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取澎湖,随后姚启圣亲自坐镇澎湖总理兵饷、粮草。8月,施琅率军进至台湾,郑克塽带领部下出降,姚启圣率兵还师,驻守福州。
1683年,姚启圣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1684年,御史举报姚启圣在督造船舶、军械中有贪墨的行为,上报朝廷追缴,康熙皇帝念及其复台的功劳,免予追缴,但死后并没有得到任何恩抚。
被区别对待的两人
首先,从平定台湾后,两人的待遇来看。施琅得授将军,并且封靖海侯,世袭侯爵。而姚启圣只得了一个世袭骑都尉,从五品的待遇。
其次,在平台过程中,施琅和姚启圣曾因为风向问题,就大军是否出海产生过矛盾,康熙皇帝最后全力支持了施琅的意见,将台湾的“专征权”交给施琅,由姚启圣留在福建专门负责后勤补给和接应。
最后,施琅攻占台湾后,将夺占的田产都归入自己名下,所占田产占到了南台湾开垦土地的一半,当地称为“施侯租田园”。田园收的租子被称为“施侯大租”,并由在台衙门代收,且转运至背景交给施琅,一直延续到日据时代。姚启圣在平台后不久,就被御史弹劾贪墨船舶、军械制造的费用,而且还有克扣士兵军饷的行为,不仅没能升官晋爵,还差点被追缴贪墨的款项。
姚启圣经营福建多年,比任何人都要了解海峡对岸台湾的情况,而且施琅还是他向康熙举荐的,为什么康熙要打压他?
这其实是康熙吸取清朝初期三藩的教训,害怕姚启圣成为下一个吴三桂割据一方。姚启圣早年因私自开放海禁被罢官,而在平定靖南王的过程中,却有财力自备军需、招募军勇,在主政福建期间又在不断征兵买马。攻取台湾前,姚启圣还接连上疏,阐述自己治理台湾的高见,这让康熙越来越反感他。
而作为“一介武夫”的施琅正好是制衡姚启圣的最佳人选,因此,康熙将攻取台湾的功劳全算在施琅头上,台湾也交给施琅治理。施琅到台湾以后,虽然侵占田地,当地经济也不见起色,但是在他当政期间台湾一直都没有发生过动乱。
所以,收复台湾本应该是姚启圣的高光时刻,但是因为他独断的个性和膨胀的兵权,使得康熙越来越不放心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