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05年,一部《亮剑》横空出世。以10.3%的平均收视率,称霸系列榜单。复播几千次,口碑依旧炸裂。飙升9.5的高分,堪称抗日神剧。
可以说,李幼斌版《亮剑》改变了大众对主旋律剧的看法。剧中那个粗俗却勇猛的铁血军人“李云龙”——亮剑,是永远不变的底色。
这样一个铁骨铮铮、侠肝义胆的抗日勇士,早就固化成了英雄的灵魂,活成了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可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
但近几年抗日IP大批生产,《亮剑》山寨版也是屡见不鲜。如低至4.4分的《亮剑:决战鬼哭谷》,更有被央妈痛批下降的张云龙版。
可近日一部《亮剑之血债血偿》登上荧幕时,却引起观众强烈反响。因为早在去年11月底,王挺版《亮剑之英雄虎胆》就被正版小说授权。
时隔三月,新作就来袭,观众也很期待这次会演绎出怎样的惊喜。
可即使凭借《亮剑》IP这块肥肉加持,飙升至新片热榜第一。但粗劣的制作,根本抵挡不住口碑360度的大翻车!
首日票房仅56万,比曹云金的《猎黑行动》还惨淡!看来老戏骨如今凭年龄上岗了?
51岁的王挺,3个月2次翻拍《亮剑》,是嫌口碑不够“烂”吗?一部比一部辣眼睛,魔改没够?
经典的大婚之夜、名镜头被疯狂魔改
在剧版《亮剑》中,山本偷袭李云龙驻地、抢走李云龙媳妇的名镜头,一直是观众的念念不忘!
一句“二营长,你的意大利炮呢”亦成了大家广为传颂的经典名句。
而这部影片《亮剑之血债血偿》,正是翻拍大婚之夜遭袭击、李云龙打响平安战役的高燃情节。
可剧版《亮剑》的精髓在于——不渲染英雄,可到了影片中却惨遭魔改。
比如在剧版中鬼子血洗赵家峪后,抓走了李云龙媳妇秀琴。可到了影版中,却加了一个陈科长,显然逻辑有误。
李云龙作为一个地方团长,中央怎会派专人前来婚礼现场。况且要派人恭贺,也不会派陈科长——一个握有华北军事机要的重量级人物。
或许是想凸显英雄情节,可李云龙是英雄却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作为秀琴的丈夫,他只想救出自己的老婆;作为一个团长,他又不得不开炮护好团里的弟兄们。
也正是“大炮后痛失媳妇”——富有矛盾情感的一幕,才让观众潸然泪下,明白了抗日年代下每个英雄的难处。
可影片中,却把李云龙的主要营救目标换成陈科长。然而过于高伟光,显然不是大众心中的那个李云龙了。
而且影片中,给独立团配置了高端电台,乃至超强战斗力,可从现实来说,当时的八路军条件艰苦,电台不可能每个地方的团都能拥有。
电台的配置,也导致了平安战役的性质,由李云龙自主攻打变为上级授意,所以剧版中的集结1万部队的名场面,也随之泯灭。
更离谱的是,还加了一个和尚通风报信。但他却故意大声说话,让鬼子误以为八路军还有人手杀到。
可按照正常人的思路来说,第一时间不是先偷偷跑去团里预警,让李云龙一众人有所防备吗?对着鬼子乱吼一通,没命不说,能保准鬼子听懂中文吗?
可上一秒还在大声报口信的和尚,不仅没有被日军发觉,下一秒却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混进,早已沦陷的平安城,救下了陈科长。
陈科长都救出来了,李云龙媳妇却牺牲了?
或许是想尊重剧版《亮剑》,可狗血的情节,实在没有体现出那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铁军精神。
过于塑造英雄主义,也导致一些角色扭曲。
比如赵刚——一个八路军独立团的政委,在剧版中能文能武,虽是一个斯文的读书人,可在战场上却有着极强的洞察力,枪法亦是一绝。
可转而在影片中,被疯改成了没有能力,只会空叫口号的脸谱化角色。
可人们爱看《亮剑》,就在于能在其中看到历史的影子。李震将军,就是赵刚这一角色的原型,而并非影片中呈现出的那种“废铁”。
此外作为一个抗日剧,战争戏才是一大重头戏。
可《亮剑之血债血偿》中,却砍了多大半,反而加入了个人英雄主义,乃至武侠、恐怖的元素,粗制滥造到让人不敢恭维。
在剧版《亮剑》中,日方挑起战事,但八路军条件艰苦,没有电报情况下,李云龙一众人发挥了军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是诞生了孔过瘾、楚帮场、丁拜寿等经典镜头。
可影版中,李云龙在战事紧迫之际,却选择广发英雄帖,和武侠片有得一拼。
要要知道当时山本部队血洗赵家峪时,有一个女孩被鬼子泡在水缸中,被手雷炸成“碎石”,是何等惨烈。
影片中却玩起了诙谐桥段?乃至山里土匪都收到帖子,暂且不说此种做法,是否会泄露陈科长身份,可也很难保准土匪不会为了钱财,去和山本告密揭发。
况且李云龙第一时间不应该是寻求上级指示,又或者找到其他部队协同自己吗?为何耗时耗力去找土匪?
对老村长的个人英雄主义,更是渲染到了极致。
当时日军正跑往平安县城,可一个老村长却在疏散村民撤离后,自己又跑去村口,等着和日军单挑。
可老村长明明可以保留好自身,去护好父老乡亲们的安全,非要单打独斗,去凸显自己的高大上,未免太轻视观众的智商了吧!
此外,《亮剑之血债血偿》以王全有为噱头——这个昔日扮演过热血名将“丁伟”的演员。
影片中他客串的小角色,为了引诱鬼子喝下毒酒,居然来了一出和鬼子比武的戏码。
结果,出场才片刻,就直接领了饭盒。5分钟不到的镜头,老戏骨就“塌”了。
李云龙成市井小民、失了英雄本色
就连李云龙这样的经典角色,也逃离不了被疯改的步伐。
在剧版《亮剑》中,李云龙性格草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机灵鬼”。可他虽然带有一丝狡猾,却也大有谋略,是虎将,亦是硬汉。
在李幼斌的塑造下,那种桀骜不驯并没有流于表面,反而是嬉笑中有严肃,既不概念化,又不扁平化。
可在这部网大片中,却仅仅把李云龙定位成一介莽夫,单是给土匪发帖子就足够雷人了。
而且在剧版中,李云龙哪怕大婚之夜,也严苛以待,查岗后发觉朱子明的消失,推测到团里出事了,单是这点就足以证明李云龙虽是虎将,却也不缺乏深谋远虑。
可王挺版的李云龙,却在喝酒推搡间误了事,还得凭一个小和尚救出自己媳妇。实在荒谬。
而且王挺对于李云龙粗莽的一面,全凭高嗓门嘶吼,反而把一个铁血军人,演绎成了一个纯粹的市井小民。
可到了该凶狠的时候,一句“开炮”反而喊得虚弱无力。哪怕是说句“他娘的”,都溢满了一种塑料感。
反观李幼斌喊得那句,悲壮又激烈,引得观众热血沸腾,这也是为何这里能成了全剧高光时刻的原因。
可《亮剑》有没有看点,关键就在于对李云龙角色的刻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6 17: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