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专场招聘会、院士面对面、城市体验等活动让前来参加2024“博士沈阳行”的6000多名博士对沈阳的新格局、新变化有了新认识。“这次活动推出的省、市、区和用人单位‘3+1’四级叠加人才政策,让我们感受到了沈阳满满的诚意,我也希望未来能在沈阳扎下根来、施展专长,为沈阳振兴和城市发展贡献一份力量。”5月31日,几位博士与记者畅谈此次参加活动的感受时说。
政策叠加 感受到诚意满满
“省、市、区和用人单位‘3+1’四级人才政策的叠加,最高20万的生活补贴,丰厚的引才政策和资金支持都让我们能够安心来沈创业生活。”即将入职沈阳大学的北大博士郭昆霖感慨地说。
活动中,来沈的博士们无不对此次“博士沈阳行”活动推出的完备人才政策称赞有加。来自西安的博士黄萍即将入职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她向记者细数了自己可以享受到的政策待遇,“入职后,所里会为我们安排条件优良的公寓住房,市政府也有三年免费享受精装公寓的政策,如果我们购房,还会得到数万元的购房补贴和生活补贴。”
平台优良 有信心施展专长
作为北京大学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的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郭昆霖选择扎根沈阳的更重要原因是看中沈阳优良的科研平台。“我了解到,沈阳去年新增了5位两院院士,同时培养了数百名高层次人才,这对我们青年学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黄萍同样看中了沈阳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底蕴。“希望将来能在沈阳施展专长,为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建设家乡 希望能投身发展
“我和妻子都是铁岭人,辽宁就是我们的家乡。”郭昆霖说,他的妻子也通过沈阳的引才政策回到了沈阳工作,家人也特别支持他们留沈工作生活。
通过海外博士后和青年教师交流群得知“博士沈阳行”活动的刘畅,此次专程从日本赶回了家乡。“我昨天参加了招聘会,发现不少岗位与我的生物与医药工程专业契合度很高,希望能找到适合的发展机会。”
“在这次活动中,我向广大博士同学积极推荐和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生林禹岑表示,时隔多年回到沈阳,感受到沈阳有了新格局、新观念、新形象,“我也希望有机会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中,亲自见证沈阳发展得越来越好。” 他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梁馨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