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海岱考古,从齐鲁大地“挖”出千年文脉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23 20:42:00 来源:杭州网

齐鲁网讯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考古

考古,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图鉴呈现于世人。

考古,是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的重要内容,是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是根植于中国人心中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1

以山东为中心的海岱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区域。

“海岱考古”是山东考古事业的一张名片。它伴随山东百年考古历史,发掘众多考古发现,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为中国考古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中国考古学主要开创者之一苏秉琦先生称山东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三大支柱之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为《海岱考古》期刊题词“海岱蕴齐鲁 冠带系中华”。

人类起源之谜始终是考古探索的前沿。

7月10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认为,海岱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时期非常重要的区域。浙江大学考古学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海岱考古是最近几年石破天惊的发现,海岱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重要的一个发源地。

据统计,从1990年至今的24个年度评选中,山东考古遗址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1次、项目24项。章丘焦家遗址、滕州岗上遗址、临淄赵家徐姚遗址等先后入选。2021年,山东省大汶口遗址、城子崖遗址等6项考古发现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居全国第三位。

2

山东的考古发现,有一个地方绝绕不开,它创造了多项“第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被称为“考古圣地”,它就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和命名地——城子崖遗址。

自1928年发现城子崖遗址以来,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构建起“扁扁洞遗存(约10000-9000BP)——后李文化(8500-7500BP)——北辛文化(7500—6100BP)——大汶口文化(约6100—4500BP)——龙山文化(4500-3900BP)——岳石文化(3900--3500BP)”这一海岱地区完整的考古学文化谱系。

通过考古发现,海岱地区高度参与了中华文明起源过程,海岱文化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多元化一体格局的真实写照。

山东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表示: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海岱地区贡献了制度文明。以大汶口文化表现出来的棺椁制度、器用制度,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规范,对中原地区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到了龙山文化时期,大部分家户形态已经是个体家庭,人的社会属性增强、家庭属性减弱,社会进入城邦时代。从现代史来说,龙山文化对于当时“中国文化西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反击。

3

海岱相连,山水共生。

山东濒临渤海、黄海,海岸线占全国1/6,内陆水系发达,湖泊湿地众多,大运河、黄河贯穿全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航海、漕运历史,给山东留下了丰富的水下文物。

水下考古是田野考古的重要分支。

在齐鲁大地的辽阔水域,水下考古走在全国前列。

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落户青岛蓝谷;组建了全国首家省级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了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会,完成国内领先的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一期建设成果;开展了威海沿海近现代沉船、烟台庙岛群岛水下文化遗产、日照海域水下文物资源、东平湖及其周边淹没区考古调查等项目,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甲午海战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4

厚植沃土,薪火相传。立足齐鲁,胸怀天下。

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年来,持续强化考古学科建设,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山大考古学派”成为中国考古教育实践的一支主力军。

山东高度重视田野考古工作,关注出土文物的本体和环境研究。按照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探索将考古工地打造成“蓝天为幕、大地为台”的博物馆。

7月6日,在北京大学山东临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开展的研究生暑期课堂,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等全国15所高校的30多人参加,田野间成为学习实践的“天地大课堂”。

在“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临淄赵家徐姚遗址,迎来多批暑期小学生进行研学。来自青岛市城阳区的中学生刘梓彤戴着遮阳帽,用手机记录着讲解要点,“以前都是在电视上、课外书上看到考古工地,感觉非常神秘,今天的参观加深了我对山东历史的认知。”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考古在田野间,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都需要考古实证,在深入实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中探寻真相。

海岱考古起,千年文明兴。

厚植齐鲁文脉,山东将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彰显齐鲁担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3 23: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可看、可玩、可参与、可带走,体验性强,带动性强。齐鲁大地的文化之美在这一笔笔的勾勒下愈发清晰,一个更加自信、鲜活的山东也慢慢浮现在所有人的面前。绿水青山间,处处藏着生活的“
2023-07-23 21:13:00
山东省十大文物主题游径发布 涵盖文物资源共232处
...题游径,根据文物类型、价值特色和分布状况,把分布在齐鲁大地上的文物资源统筹利用、串珠成链,以线性文化遗产方式打造主题鲜明、内涵明晰、影响突出的历史文化之旅。跨越16市、73个
2024-04-25 11:56:00
...国乃至全世界展现文化大省的自信与魅力,奉上一道具有齐鲁大地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文化盛宴”。山东是文化大省,文脉绵长。近年来,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文化传承发展
2023-07-23 20:42:00
...动即将盛大开启,届时将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奉上一道具有齐鲁大地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文化盛宴”,映射出新时代山东深耕人文沃土、绘就文化“两创”新画卷的累累硕果。让我们一起
2023-07-23 20:42:00
...奠定基础。”跋山遗址、焦家遗址、城子崖遗址……这些齐鲁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山东从战略高度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文物保护
2024-03-23 10:50:00
齐鲁情怀 时代担当—著名画家吴泽浩助力沿着黄河遇见海主题大赛
...路奔腾入海的雄伟形象进行生动展示,将黄河母亲滋养的齐鲁大地的钟灵山水与悠长文脉、浇灌出的优秀齐鲁文化以及“好客山东”的精华和魅力一一彰显,全力打造全域“两创”新标杆。大赛海报
2023-11-02 12:13:00
“好客山东”用“真心实意”打动人,重温冬日齐鲁情
...好客山东”也已经成为山东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体现着齐鲁大地深沉厚重的人文底色,更体现着齐鲁儿女重情守义的优良品格。这个春节,山东用温暖的力量释放着“好客山东”的独特魅力。“仁
2024-02-15 16:20:00
“沿着黄河遇见海”主题摄影暨短视频征集大赛即将启动
...的母亲河——黄河,一路蜿蜒奔涌,流经九省区,最后在齐鲁大地注入渤海。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山东,是黄河流向大海前哺育的最后一块土地。黄河以她博大的胸怀孕育了磅礴厚重
2023-10-16 13:16:00
“泰山书院”——中华文化的平台
...典礼在山东莒南县娘娘山举行。高乡书院的落成,意味着齐鲁大地上又增添了一座现代意义上的书院,也增添了一个传承中华文化的平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2023-03-14 15:3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随着毕业季的来临,就业是大家关注的话题!上游新闻记者从共青团重庆市委获悉,由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教委、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千校万岗·启航青春”重庆共青团促进大学
2025-04-05 19:10:00
南洋企业家经贸交流圆桌会议在文昌举行 聚焦海南自贸港机遇
南海网4月5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4月5日,以“跨海融通 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25年第十一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南洋企业家经贸交流圆桌会议”在文昌清澜举行
2025-04-05 19:36:00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行纪检监察组、湖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批准
2025-04-05 20:25:00
“侨”见海南自贸港:领略文昌椰文化 共探航天科技魅力
南海网记者 吴岳文“侨”见海南自贸港主题活动4月3日晚在文昌启动。连日来,来自12个国家的30位海外网络华媒人士、侨领侨青
2025-04-05 20:52:00
【家国永念】习言道|崇尚英雄 缅怀先烈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深情话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是清明节,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深情话语,共同缅怀英烈,致敬英雄!
2025-04-05 20:59:00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种下的白皮松如今已亭亭如盖。2025年4月3日,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习近平第十三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义务植树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来源:
2025-04-05 21:07:00
进入4月以来,随着气温持续回升,新疆阿克苏地区全面展开春播工作,一时间,塔河两岸广袤的棉田中,棉农们依靠高度机械化装备在天山南北的棉田里抢抓农时
2025-04-05 21:07:00
2024年“大黄山”非遗文创大赛圆满收官
大皖新闻讯 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共同主办,以“传承非遗,乐享文创”为主题的2024年“大黄山”非遗文创大赛日前落下帷幕
2025-04-05 22:00:00
中新社乌鲁木齐4月5日电 (苟继鹏)“新疆是佛教东传的门户,遗留了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石窟群,这些石窟承载着佛教传播的历史
2025-04-05 22:07:00
中新社天津4月5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5日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获悉,美洲第一家鲁班工坊在尼加拉瓜启动建设,将助力提升当地青年的职业技能水平
2025-04-05 22:37:00
红旗渠畔有个“画家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朱成真河南安阳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一座隐于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山高路陡、通行不便
2025-04-05 22:57:00
央视网消息:清明祭英烈,传承民族魂。全国各地通过多种形式缅怀英烈、致敬英烈,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5-04-05 17:36:00
家门口“阅”见书香市南
鲁网4月5日讯“太阳是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更近?古人的智慧如何解答这个问题?”日前,市南区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的一间居民活动室内
2025-04-05 17:52:00
文昌企业青年代表苏小瑛:让文昌鸡从田间地头飞向世界的餐桌
南海网4月5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4月4日下午,2025年第十一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青年文昌”座谈会上,文昌企业青年代表苏小瑛分享了如何践行从“一只鸡”到“一座城”的文化使命
2025-04-05 18:03:00
中新社福州4月5日电 (记者 龙敏)短短一周内,福建迎来台胞参与妈祖文化活动与返乡祭祖的高峰。众多台胞跨越海峡,于妈祖信俗传承里深化两岸文化认同
2025-04-05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