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红旗渠畔有个“画家村”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4-05 22:5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朱成真

河南安阳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一座隐于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山高路陡、通行不便,但几乎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和热衷写生的艺术爱好者慕名而来。

今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的第60周年。高家台村是红旗渠畔远近闻名的“画家村”。门前的古树下、民宿的阳台上、清澈的溪流边……在高家台村,每走三五步就能看到青年学生写生的身影。素描、油画、水彩……每一个画种在“画家村”都能找到堪称绝佳的实景作参考,这里一年四季都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和青春活力。

高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年来,高家台“画家村”及其所在的太行山“中国画谷”的知名度,在全国“写生圈”和艺术界迅速攀升,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八大美院,以及全国其他200余所高校相继该村设立写生基地,年接待量超过20万人次。

红旗渠畔有个“画家村”

4月1日,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一处民宿门口,春花灿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摄

“小山沟”变身“画家村”有啥“法宝”

“这里的山峰非常独特,不是单一平面,而是层层叠加的,每一层褶皱都有不同的形态,山的每一个弯曲和勾角,都找不到相同的点。”来自甘肃的刘女士是一位写生爱好者,3月底,她只身一人专程来到高家台村,只为目睹并亲笔画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家家石板房,山山不一样。这是很吸引写生爱好者的一个点。”谈到高家台村的独特写生优势,张海根介绍,“比起优势,‘合适’最重要,这里不大不小、高低错落,刚好能将远处的太行山、近处的石板房等比例‘定格’进同一个取景框,对写生爱好者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创作平台。”

这样一个“天赐”的写生胜地,曾经却一度面临着人口流失严重、生存艰难的问题。张海根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前,高家台村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村里430多口人搬走了一大半,只剩下不到200人。

“没办法,那个时候‘旅游’几乎不存在,即使观光门票仅为5毛钱,也很少有人愿意来。”张海根叹息道。

对传统村落──石板房的保护救活了高家台村。人口流失后,尽管村里多处的石板房已十分破败,当地村民依然保留着石板房。“这些石板房是祖辈们用从太行山下一趟趟挑来的石板岩盖成的,保留下它们,就是要提醒我们的后辈别忘记艰苦奋斗的来时路。”张海根说,高家台的“扁担精神”与“红旗渠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畔每个村庄脱贫致富的法宝。

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带领学生采风时,偶然发现了高家台村:山峦重叠、崖壁雄奇,尽显北方山川之壮美;独特的石板房,在云雾笼罩下又颇有一番江南风韵。从此,高家台村“南北兼容”“高性价比”写生胜地的名号在全国传开。

一排排古朴错落的石板房,乘着新世纪的文旅热潮脱颖而出,高家台村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成功转型成为闻名遐迩的“画家村”,也盘活了村集体经济。

红旗渠畔有个“画家村”

4月1日,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入村口展示了农民画家的画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摄

“画家村”里出画家

“在高家台,随便拉来一个村民都乐意画上两笔。”杨增福说。

杨增福是高家台村的一名职业经纪人,也是林州市石板岩镇写生协会副会长。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高家台村家家户户都住着画家,这里的画家分两类,一类是土生土长的野生“草根画家”,另一类则是从全国各地前来写生的“学院派”画家。

杨增福的父亲杨文生就是从太行山里走出的“草根画家”“农民画家”。“最早1998年我在村里办画家村写生基地,让父亲帮忙照看。时间长了,他感觉画画还挺好玩的,就把学生们扔掉的颜料和画笔捡起来,没事儿的时候就画两笔,结果他一画就画了20年。”站在入村口画廊杨文生的画作《高家台之夏》前,杨增福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的父亲原来没有学过艺术,也不会画画,在父亲身上,他看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与熏陶。

“农民画家”杨文生的画作备受艺术家的喜爱。“因为他的画不受艺术的束缚,他的画是随性的,是很奔放的一种画。”杨增福介绍道。

村中的景入了画,村中的人也成了画中人。像杨文生一样,村里受浓厚写生氛围影响而爱上画画的村民不在少数。张海根说:“画家村里的‘草根画家’们并非精通画画,而是热爱画、愿意画,有这个劲头儿就足够了,也可以带动一部分学生找到画画真正的初心。”

高家台村里的“学院派”画家则来自全国各地,分散在村庄的各个角落采风写生。“大到雄奇壮丽的太行山大峡谷,小到山路口停着的一辆车、树下趴着的一只慵懒的猫,都可以是我们写生的对象。”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张书畅说,“画家村写生之旅,让我从美术的角度,对许多结构复杂的参照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帮助我在艺术创作上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

“进村前还是‘理论派’,出村时已进化成‘实力派’。”杨增福说,这是许多来写生的高校学生的真实写照。

从画家村返校之后,2023年11月,在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太行的初秋》作品展上,张书畅的写生作品获得了众多参观者的喜爱。“来之前就听说画家村出名画家,现在看果然名不虚传。”张书畅说。

红旗渠畔有个“画家村”

4月1日,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一处造型独特的民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摄

靠写生走上“致富路”

“只有转变思想,提升服务质量,主动了解前来写生的游客需要什么,才能够发展好‘写生经济’,为‘画家村’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增量。”张海根说。

1998年,回乡做职业经纪人的杨增福,听说安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的老师想找个地方带学生们写生,便找到美术老师推荐了自己的家乡高家台。

“他们住了22天,我收入了2.8万元。”从那时起,杨增福尝到了“写生经济”带来的“甜头”,准备在家乡开创一条“写生+文旅”的创业路线。

拓展写生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主动邀请省内省外各大高校美术系师生前来写生……后来,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努力下,高家台村在写生圈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高家台村民开始选择返乡创业。修民宿、开饭店、办写生用品店、搞文创店……一系列配套写生产业链的建立,唤醒了这里沉睡已久的山水资源和建筑资源,让这座太行深处的小山村重新焕发生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目前村里一天最多可接待3000人,依托‘写生经济’,每年能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的经济效益。”张海根说,每年春、夏、秋是美术生来村里写生、画画的旺季,其中湖北、山东、山西、河北的美术生较多。

高家台村的成功实践,也带动了其所在的石板岩镇写生产业的发展。

4月1日,林州市石板岩镇春暖花开,随处可见写生者的身影。石板岩镇地处太行深山峡谷中,近年来被誉为“中国画谷”,慕名前往的写生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络绎不绝,年均达200万人次。石板岩镇正以创建全国特色写生名镇为契机,努力建设国际写生名镇和高端民宿小镇,擦亮“中国画谷”品牌。

林州市石板岩镇写生行业协会会长杨凯介绍,目前协会有141家写生基地和108家民宿,可同时容纳1.5万人前来参观写生,“学生住宿条件(在写生基地里)目前是排行全国第一的”。

杨凯表示,协会对写生基地会员进行星级评定,通过舒适的食宿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吸引全国美术家、美术专业师生来写生。今年还计划成立画品交易中心,为来写生的名家、师生提供变现之路,也将举办针对高校师生的画展活动。

随着高家台村的客流量日益增长,传统石板房村落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要扩建我们会担心打破原来的美感,按兵不动又怕接不住后续的‘流量’。”张海根说,唯有发展写生产业与保护传统村落相结合,在延长产业链和提升服务质量上下真功夫,才能不断续写画家村“写生经济”致富经。【责任编辑:李丹萍 郭韶明编辑:罗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精神的力量丨太行山下新“渠”迹
...至19日,媒体采风团一行逐渠水之流、沿山脉而行,前往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青年洞、石板岩镇高家台村找寻答案。入渠的时代课堂一篇篇发黄的报文、一条条粗糙的纤绳、数不清的铁钉、沾满
2025-04-20 10:01:00
红旗渠的儿女们|面孔
...月的太行,风中带着料峭的寒意,也裹挟着春的气息。在红旗渠畔、林州庙荒村老树下的石凳上,村民刘中书给又一批研学的人讲述起修渠的往事。60年前,漳河水第一次沿着红旗渠流进林县土地
2025-04-04 17:15:00
...区居民吴强发出感叹。1月16日,高家堰镇木桥溪村“空中红旗渠”补充水源工程完工并成功通水。“空中红旗渠”是高家堰镇历时8年
2023-01-29 06:28:00
江北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河南红旗渠开展学习培训
...织下,江北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1期)42名学员赴河南红旗渠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此次培训聚焦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精神伟力,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
2024-08-10 18:13:00
漫画与古都相“豫”!点亮安阳城市之光
...历史文化资源和秀美的山水人文景观,殷墟(甲骨文)、红旗渠、中国文字博物馆、羑里城等享誉全球、令人神往。“古都安阳蕴含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为大家创作触动灵魂、广为传播的优秀漫
2023-11-07 21:16:00
在广东罗定,你听过“南粤红旗渠”的故事吗
...刻在南粤大地上的传奇。长岗坡渡槽,这座被誉为“南粤红旗渠”的伟大工程,始于1976年。40多年前,数万罗定人齐心协力,肩扛手凿,架起5000多米长的长岗坡渡槽,把上游的泷江河
2025-08-17 21:41:00
皖西学院艺术生来画家村开展美术教学实践
...西日报10月15日,皖西学院艺术学院的学生们齐聚诸佛庵镇画家村,开展以“发掘皖西红色文化、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也是画家村首次与高校合作,开展艺术教学实践活动。来
2023-10-19 08:09:00
...分子村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嬗变为远近闻名的“画家村”。2017年,为吸引艺术家入驻乡村进行艺术创作,新地乡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让画家能够安心留在乡村。新地乡党委副书记
2023-06-29 11:44:00
新春走基层|青岛达尼画家村,“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到。春节期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青岛达尼画家村,看到一场“新春送福”的活动正在如约举行。只见十几位艺术家挥笔泼墨,一张张喜庆的福字,一幅幅文采飞扬的对联,把对新春的
2025-01-30 10:0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官方通报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2日晚,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政府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11月1日
2025-11-02 23: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徐丽麟)作为本届文博会活动之一,昨日上午,以“数智文创发展·智能共生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白马湖文化交流活动暨2025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会议在厦举办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王晓真)近日,厦门港首台自行式高压岸电转接车在嵩屿码头投入使用。该设备解决了岸电桩布置与船舶靠泊接电位置适配冗余度不足的难题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中外青年钢琴家昨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联袂献艺,以精彩的开幕式音乐会拉开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音乐季的序幕
2025-11-02 08:11:00
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启动
昨天,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正式启动。(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刘倩 颜艺芬)“您好
2025-11-02 08:11:00
品鉴文创 集章打卡 VR探险 到文博会来场文旅奇遇
市民在文博IP授权展选购新奇文创。(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 市民积极参与“来猜茶”游戏
2025-11-02 08:11:00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一种形式,能有效保障行人过街通行的安全,是许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
2025-11-02 08:21:00
河北大名,全国一等奖! 纵览(河北)传媒有限公司获突出贡献奖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李健敏)数智赋能,强农兴村。11月1日,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在邯郸落幕。来自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直播电商富农服务平台’”获一等奖
2025-11-02 08:29:00
江苏南京: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今日关注数字6.2%关键词产业攻坚前三季度
2025-11-02 08:41:00
江苏南京:赛事经济效应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热力升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李子俊储笑抒赛场上,球员们奔跑如风、拼抢激烈;赛场外,商圈、景区、住宿餐饮三大消费场景同步升温
2025-11-02 09:13:0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南京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姜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2025-11-02 09:14:00
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擂鼓开赛
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擂鼓开赛11月1日,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在风景秀丽的羊山湖擂鼓开赛。现场20支高校龙舟队挥桨竞渡,在湖面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水上“速度与激情”。 南京
2025-11-02 09:14:00
驶向G334,穿越时光,邂逅千年“回”字古城
G334国道,东起吉林龙井,西至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在吉林省境内绵延的895公里中,不仅串联起长白山麓的林海与松花江畔的湖光
2025-11-02 10:13: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东志编辑 黄镇华二审 彭玲三审 李枫
2025-11-02 11:21:00
河北新闻网讯(刘志刚)清晨的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紧施工冲刺年底通车目标;国道G228昌黄路至秦唐界段宽阔平坦
2025-11-02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