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本报记者 李群
1月8日晚8点30分,气温-6℃,寒气逼人。
位于张店区张南路和昌国路交叉口东南角的鲁中蔬菜批发市场,一辆辆满载各类蔬菜的大货车从西大门鱼贯而入,一整夜的持续忙碌拉开了序幕。
晚上10点,记者在现场看到,占地面积200余亩的批发市场里,12个蔬菜区货源充足,价格稳定,西门院内停满了各种吨位的大货车,一辆辆机动三轮车往来穿梭。
带着泥土、挂着露珠的这些新鲜蔬菜,连夜被成批运走,第二天一早将出现在我市各大型综合商超、集贸市场和饭店食堂。
“这个批发市场可谓淄博蔬菜保供的‘大本营’,供应量占全市蔬菜供应量的80%以上,平均每天在600吨左右,267户固定商户、2000余户流动商户的辛苦付出,给广大市民的‘菜篮子’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陪同记者采访的彭庆民边走边介绍。
今年50岁的彭庆民是鲁中蔬菜批发市场业户党支部副书记,也是一名个体工商户,1997年开始在市场内经营淡水鱼生意,聊起市场如数家珍,是倍受业户们信任的“党建带头人”和“热心老大哥”。
“这车9吨的黄心大白菜刚从青州拉来,批发每斤0.35元,现在每天拉1车,凌晨两三点就能卖完。”专营大白菜的马忠倩女士说,“去年秋末冬初的时候挺困难,大白菜真是卖出了‘白菜价’,有时还赔钱,现在情况好多了。”
“从寿光拉来的这车胡萝卜共1万斤,因品相质量差异,每斤价格从0.6元到1元不等。”老式棉帽、棉袄、棉裤加棉手套,经营胡萝卜的商户侯好德一身“御寒神器”很是惹眼。“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零下好几度,在外面一待就是一夜,不穿厚点根本扛不住。”侯好德一边忙着结账一边说。
在蔬菜7区,一车刚从浙江台州拉来的西兰花令人眼前一亮,明亮的厢货车内,新鲜碧绿的西兰花上面盖着一层晶莹的冰凌,苍翠欲滴,“这一车是5吨,价格每斤2.3元,差不多3天能卖完,这一趟光给冷藏车加保鲜冰就花钱不少,好在生意还行。”来自高青的西兰花经营户韩焕芹女士说。
1月2日召开的全市民生保障企业部门座谈会强调,要优化物资储备调度,统筹抓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让群众买得安心、吃得放心、用得舒心。
确保质量,诚信经营,细化服务,严格监管。30多年来,鲁中蔬菜批发市场为全市民生保供特别是保障市民的“菜篮子”,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四五点,是各区县和周边地区来上货的时间,凌晨5点到8点半左右,是本地小批发户和普通百姓采购的高峰期;除了蔬菜,还有个生鲜肉和熟食交易大厅,凌晨2点开始营业。现在百姓需求量大的大白菜、萝卜、土豆、黄瓜、西红杮、芹菜等备量充足,从现在到春节前价格可能有小幅上涨,但影响不大。”彭庆民说。
今年30多岁的商户孙启子承父业,专营蒜薹11年了,“蒜薹在冷库里最长可保存1年,这车冷库蒜薹有8000多斤,每斤价格4元到7元不等,蒜薹算是高档蔬菜,进入腊月后,销量应该不是问题。”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记者见到蘑菇经营户许润武时,他的眉头并不舒展,“从德州拉来的这车蘑菇,3天卖了还不到一半,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年同期销量只有去年的1/3,人工、交通等成本还涨了不少,卖了快10年蘑菇了,希望龙年好起来。”
子夜时分,城市里的人们已大都进入温暖的梦乡。
鲁中蔬菜批发市场内依然灯光闪烁,一派繁忙,记者耳边只有各式机动三轮车往来疾驰的突突声,听不到大声吆喝,也没有人声鼎沸。无论是经营业户还是批发商户,挑货、装车、称重、结账……每个环节都熟稔于心,整个市场像一架精密的仪器,每个齿轮各归其位,紧张有序,丝滑转动。
记者结束采访离开市场的时候,一辆辆各式机动三轮车和厢式货车,满载新鲜蔬菜驶出西大门,犹如一股股为民生保供的“暖流”,寒夜中,在宽阔明亮的马路上,向这座城市的四面八方涌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