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294家专精特新企业为何扎堆这座历史名城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12-28 08:01: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接第一版)

6397件发明专利助企攀“高”逐“新”

从“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到“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缘何扎堆江阴?

江阴的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化身“店小二”,政策引领、搭建平台。2022年2月,《“科创江阴”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不断攀“高”逐“新”的江阴掀起了新一波科创浪潮。

伴随产品与技术的创新和加速应用,“数实融合”成为推动江阴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近年来,江阴系统推进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积极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智改数转”。

2023年6月,江阴高新区牵头辖区10余家数字经济领域的服务商成立“智改数转绿提”优质服务商联盟。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葛玉中说:“为本地企业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是我们近两年的主要工作,希望数实融合为企业发展带去新动能。”

在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一家公司电力、天然气、油、水、蒸汽等能源消耗以及实时节能量、年减排量等数据不断跃动。这是记者在海澜智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澜智云”)看到的情景。海澜智云是江苏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为2400家公司提供电力监测服务。

海澜智云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国平告诉记者,他们为兴澄特钢提供的定制化服务,将原本靠人工控温的钢水结晶器优化为自动化管理,实现误差降低80%,灯光水电耗降低22.8%,并且大幅提升了良品率。

江阴还着力建设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平台。近三年,江阴建成的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是无锡市唯一一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也是国内首个太阳能光伏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心;成立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精密光电研发中心及宽视场巡天望远镜(MUST)项目签约落地,为江阴打造精密光电产业集群助力。

江阴市工信局党委委员、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石子朝表示,政策牵引之下,企业自身攀高比强、内驱向前,成就了如今的江阴。江阴有效发明专利已达6397件;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00亿元,同比增长7.5%,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数据为110.88亿元,同比增长8%;2023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70家,有效高企超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365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538家,新增双创人才项目178个……这些数据背后是江阴澎湃的科创动能。

《“科创江阴”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00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超1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达25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至2家。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看人才实力

“当初到江阴是奔着做一番事业来的,来了以后实实在在享受到很多政策的支持!”江阴法尔胜泓昇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李明扬博士5年前从北京南下江阴。

入职第一年,李明扬便分别获得江阴市级、无锡市级、江苏省级的人才项目;此后,他又入选无锡市太湖计划团队、江苏省双创计划创新团队,获评江苏省双创人才、双创团队领军人才;累计享受奖励约1000万元,并享受购房补贴及子女入学等便利条件。

5年来,李明扬带领团队在钢丝、钢绳、钢棒等新领域开发了20多种产品,在国内均属于首次研制成功,被运用在核电、军工、3C、5G等多个方面,法尔胜泓昇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也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在江阴,“引进一个人才,成就一家专精特新”成为现实。

一座城市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看人才实力。“江阴智造”,着力点在企业,关键点在人。

记者了解到,江阴市2017年发布了“暨阳英才计划”第一版,至今已更新三版。江阴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杨婉倩介绍,6年来已累计兑现3亿多元用于人才奖励。

除了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江阴市还通过聘请院士作为城市顾问、邀请高校智囊团挂职、引才合伙人等多种形式,“真金白银”吸纳人才。

据江阴市委组织部统计,截至目前,江阴累计引进诺贝尔奖得主8名,建立诺奖研究院7家,引育国家级专家89名,江苏省“双创”人才93人、“双创”团队12个、“双创”博士60人,近1300个创业团队在各类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

《“科创江阴”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工程,集聚高端化国际人才队伍、打造高标准人才创新平台、构建现代化人才工作机制、提供高品质人才服务保障。除了“真金白银”引进高端人才,江阴还积极寻找“外脑加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批上海工程师利用周末时间到苏南地区的民营企业做技术指导。“星期六工程师”模式被江阴沿用至今,变化在于江阴不必再把工程师请到江阴,而是在外设立集交流中心、展示中心、创客中心于一体的“科创飞地”。

江阴市科技局局长徐飞介绍,江阴为加速扩大开放合作创新,已建成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国内外“科创飞地”。与此同时,江阴本土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寻找“外脑加持”,远景能源、兴澄特钢、长电科技等企业均建立异地研发中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8 10:46:4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业双向发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看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成绩单通讯员 柯季 记者 杨宝岭 陈源浩2022年,是我市落实“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加快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攻坚突破
2023-01-13 07:59:00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近日,扬州市召开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进会,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出台《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扬州市六大主导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
2023-10-11 07:08:00
...扬州日报产业成就了扬州历史上的辉煌——推动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系列评论①□ 杨仲平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全市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进会上,市委主要领导强
2023-09-18 07:58:00
省媒点赞扬州:“产业科创名城”瞄定万亿 “好地方”越来越好
...(1月13日),江苏卫视《正午江苏》栏目以《“产业科创名城”瞄定万亿 “好地方”越来越好》为题聚焦扬州两会,点赞2024年扬州发展成绩单。报道介绍,2024年以来,扬州加快布
2025-01-13 18:19:00
江苏扬州“烟花三月”续写“腰缠十万贯 骑鹤上扬州”传奇故事
...。庄文斌 摄历史上,扬州,不仅是一座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商贾云集的工商名城。扬州市市长潘国强作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推介时表示,“历史告诉我们,是产业成就了扬州曾经的三度辉
2024-04-18 22:17:00
...战略不动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这样的“好地方”,众望所归,不负厚望。抢抓新机遇。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都是与时代同行,能不
2024-04-19 07:56:00
合肥聚力打造“全国会展名城”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合肥聚力打造“全国会展名城”确保“天天有展会、场场有精品”◤ 今年以来,合肥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会展名城”工作目标,大力招展引会、优化服务保障,打造众多“本地人常
2023-06-06 00:18:00
一江一河,打开无锡
...、村前等为遗产脉络的锡西文化遗产廊道……4.加强沿线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区保护修复:推进《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志》《小娄巷历史街区志》《荣巷古镇历史街区志》《惠山古镇历史街区
2024-03-02 13:26:00
郭东明:聚技术“领航员” 助产业科创名城建设
...术论坛嘉宾——郭东明:聚技术“领航员” 助产业科创名城建设郭东明。 杨宝岭 摄本报讯 (通讯员 柯季 记者 杨宝岭) 近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第五届“领航”学术论坛主论坛在扬召
2024-05-13 08:02: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