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激发“生”的意愿先要降低“养”的压力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05 08: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激发“生”的意愿先要降低“养”的压力

#2023两会教育谈#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提高生育意愿,有很多种途径。给钱,是比较直接的手段,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养育的金钱压力,但年轻人期待的养育环境远不止于此。

梳理国际上的经验能发现,如果促进性别平等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生育水平将有所回升。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在就业市场上还问题重重,不良的社会思想习俗仍根深蒂固。性别平等更进步一点,育儿责任承担所引发的矛盾也许会更少一些。

当下,年轻人看重养育的质量普遍大于养育的数量。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家长需要处理好的问题复杂而艰巨。帮助年轻人了解科学的育儿方法,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养育问题,找到生活中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还有很多可为之处。(本报评论员刘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5 1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用免费教育促生育,这事儿不能急……
...要放到大的背景中用系统思维统筹,并久久为功。(本报评论员刘钰)
2023-03-05 08:18:00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拓宽师资补充渠道 做好寒暑假校内托管
...,学校还要将责任压实,把托管质量放在第一位。(本报评论员刘钰)
2023-03-13 14:20:00
...通,进而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
2023-01-07 07:10:00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弹性上下班 让教师暖心工作
...遇,也是持续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关键。(本报评论员 杨三喜)
2023-03-12 16:43:00
潮评丨助学贷款免息,温暖持续“加息”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潮新闻 评论员 陈进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国家对贫困大学生又发“大红包”了,2023年国家再一次对助学贷款实行免息。根据近日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
2023-04-25 20:21:00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一个“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不仅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良性循环,而且对于进
2023-08-21 09:47:00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培养拔尖人才,要有更多拔尖教师
...误解,更好营造尊重教师、重视基础教育的风气。(本报评论员杨三喜)
2023-03-12 08:07:00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让“有理说不出”变成“有理走天下”
...理解,让逻辑学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本报评论员 张湘怡)
2023-03-05 08:15:00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快评全国政协委员戴立益:建议深入推进中小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客观来看,目前仍有一些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情感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孩子的抗压
2023-03-07 09:05: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