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兀突骨和木鹿大王真的有巨象兵团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8 22:46:00 来源:戏说三国

名著《三国演义》里,话说孟获一败再败,不得不到处寻找援助。他先后请到了八纳洞主木鹿大王和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这二位的事迹不见于正史,应该是罗老先生虚构出来的人物。木鹿大王有驱虎豹的奇术,兀突骨有厉害无比的藤甲兵。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坐骑都是大象。当时,他们有可能以大象为坐骑吗?

今天,中国只有云南南部才有少量大象分布,但在古代,大象在中国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河北省阳原县发现了夏末商初(距今约3000~4000年前)亚洲象的遗齿和遗骨,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亚洲象分布的最北记录(约40°11′N)。距今8000~25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年均温比现在高2~3℃,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比现在高5℃以上,华北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加上当时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环境影响微弱,茂盛的植被和遍布的湖沼为野象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上古时期大禹役象的传说,并非毫无根据。

兀突骨和木鹿大王真的有巨象兵团吗?

商代野象在黄河下游分布很多,甲骨文有许多关于象的记载,既有猎象,也有驯养野象,以象牙为原料的手工业很发达,舞蹈中出现了象舞。河南简称“豫”,豫是象形字,就是一人牵象,可见远古时代大象与中原先民关系紧密。但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活动不断增多,对自然开发力度加大,古代黄河下游野象栖息地北界不断南退。到春秋后期黄河流域气候开始变冷,野象南移到淮河下游南北,战国时黄河下游的野象已经非常罕见了。

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50年,大象活动的北界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流域。当时大象偶尔移动到淮河以北,但一是无法越冬,二是到淮北就会被当地人捕杀。在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野象在晋以前仍在长江以北生活,唐代以后主要限于川东重庆到綦江一带的江南地区。在长江中游的鄂、湘和赣等地的大象,南北朝以前在长江以北,以后则限于江南。在长江下游地区,从江淮到杭州湾一带,平原、丘陵广大,江河湖泊众多,水草丰美,十分适合大象的生活。曹冲称象的故事,那头大象就来自孙权控制的江南地区。长江下游是长江流域中开发较早的地区,皖南地区的野象从公元550年以后就不见于文献记载了。在钱塘江以南,象的消失较迟一些,931年秋,浙江衢州还有捕象的记载。此时野象分布北界的东端,已经南移到温州一带。公元920~940年,象牙仍是福建的主要贡品之一。

兀突骨和木鹿大王真的有巨象兵团吗?

公元1050年后,我国又进入了一个比较寒冷的时期(如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加上中原地区连年战乱,大量人口涌向南方,中国经济重心南移,长江流域的野象也逐渐消失,退缩到岭南、闽南地区。南宋时福建还有大象危害农业生产,地方政府鼓励猎杀大象的记载。大约宋元之际,大象在福建消失。

岭南气候湿热,森林茂密,开发较晚,因此野象一直生活到了19世纪。当时岭南众多的野象也给当地人的生活带了不便和危害。如广东东莞一带“每秋有群象食田禾”,当地农业组织起来捕杀野象。岭南地区东部的野象在12世纪后逐步消失,西部地区的野象栖息的时间较长,直到19世纪30年代,广西十万大山一带的野象才最后灭绝。由此可见,野象从广泛分布在中原,到今天退缩到云南南部,经历了一个栖息地不断缩小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兀突骨和木鹿大王真的有巨象兵团吗?

从图上看,野象分布范围变迁十分巨大,向南移了17个纬度,直线距离达2000千米。野象北界的南移,大约5、6个纬度是气候变冷导致的,其余为人类活动的结果。尤其是两广地区野象的绝迹,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兀突骨和木鹿大王真的有巨象兵团吗?

《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木鹿大王和兀突骨骑大象,有现实依据吗?象在云南曾被广泛利用,用于乘骑、耕田、运输和打仗等。澜沧江的“澜沧”傣语就是“百万大象”的意思,西双版纳的很多村子称为“曼掌”,意为“专门为土司驯养大象的地方”。那时云南常向中央进贡象牙、犀角和驯象。云南各方势力在战争中也使用过大象。如至元14年(1277年)“蒲甘国王率军5万,大象800头,马1万匹大举入侵干崖、南甸”;洪武21年(1388年)麓川土酋“驱象百余据敌”。直到清朝初年,还有大象参战的记载。所以,与诸葛亮大军交战时,一些部落骑大象,或动用象兵,是很有可能的。木鹿大王和兀突骨骑大象作战,无疑有现实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象栖息地退缩的历史中,人象矛盾一直存在。一方面,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开发范围增大,大象的栖息地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大象确实对农田有一定的危害,有时还特别大。《三国演义》第九十回所述“杀蛇为羹,煮象为饭”,可见大象在当时是被猎杀对象。时至今日,如何更好地实现人象之间的和平共处,或许是当代人类应该思考的课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8 2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因浑身是宝惨遭屠杀!缅甸森林深处,野象的命运太悲惨
...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一年的时间内,伊洛瓦底省内有15头野象死亡。与林业局有关的人称,死亡的野象中,有的是自然死亡
2023-05-29 15:06:00
环保组织起诉野象谷案一审宣判,法院认为原告主张大象被虐待缺乏事实依据
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今年4月,云南野象谷景区被环保组织起诉一案首次开庭审理,引发大量关注。11月21日,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对这起公益诉讼案件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北京市昌平区多
2023-11-22 16:26:00
云南大象表演公益诉讼案一审宣判:驳回诉求!原告“表演即虐待”的观点与现行法律规定相悖,又缺乏事实依据
...法院依法对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诉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驳回原告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的诉讼请求。昆铁中院经审理查明:原告多元
2023-11-22 16:46:00
缅甸野象遭盗猎:国家动荡导致保护不力,野象数量岌岌可危
...达榜镇辖区均廖基乡皎羌基丛林中,发现一头已经死亡的野象,死亡的大象身上遍布伤痕,象鼻和象牙被割走,明显有被大象猎人盗猎的痕迹。死亡的野象为公象,年龄估计有40岁左右,高7英尺
2024-01-27 22:48:00
缅甸伊洛瓦底一客运站工作人员查获大量象牙、象皮
...人士透露,伊洛瓦底省内,大象盗猎者愈发猖狂,不断有野象遭盗猎杀害。相关部门制定计划对大象盗猎者进行抓捕,5月20日在客运站一家运营勃生-曼德勒线路的车行,查获被人寄递而来的象
2023-05-29 15:02:00
缅甸大象觅食误咬电线,当场倒地死亡,小象四散逃跑
...0月14日,缅甸仰光省岱基镇钦贡乡加侨村农田附近,一头野象触电死亡。一名当地人称,事发地点位于唷玛山脉森林附近的稻田旁,一头野象咬电线导致触电死亡。10月15日早上,村民去稻
2023-10-18 11:22:00
宁洱县积极开展野生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
...踪监测亚洲象行踪,并通过提前告知、疏散群众、张贴“野象出没”安全警示牌等多种方式,提醒群众注意安全,并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亚洲野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
2024-11-06 00:07:00
夫妇投资两千万在云南建果园屡遭野象破坏,基地运作近乎瘫痪,人象冲突何解?
...他们没料到的是,自己苦心经营的成果,竟被突然出现的野象群“截了胡”。多年来,望着投资两千万元的果园被大象屡次破坏,这让他们心力交瘁,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梁友形容,他们就像给自己
2023-04-20 14:45:00
...加大亚洲象保护带来的成效;一方面也带来幸福的烦恼:野象由原来的“怕人”,变成了现在的“伴人”活动,它们频繁进入田地和村寨取食,食性发生改变,人象活动空间高度重叠。如何采取更有
2024-08-11 16: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