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ASC24落幕,超算人才培养才刚刚开始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4-16 16:00:00 来源:钛媒体APP
ASC24落幕,超算人才培养才刚刚开始

4月13日,2024 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简称“ASC24”)在上海大学落下帷幕,北京大学以总成绩第一一举夺魁,成为ASC24总冠军,中山大学斩获亚军。但超算人才的培养才刚刚开始。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超级计算机逐渐涌现出更多的应用场景,而超算也不再局限于是各国展示科技实力的工具,更多的实际价值得以体现。在此背景下,各行业对于超算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培养以超算为代表的高精尖人才日益成为国家和各高校关注的焦点。

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演练”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数智化应用场景及负载日益多样化,成为推动多元化算力发展的新动力,基于此,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德沛表示,更高性能与更低能耗,是算力这枚“硬币”的一体两面,已经成为全球算力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它们互为因果,这两方面都要突破,才能走出一条高性能、低能耗的计算之路。”钱德沛指出。

在钱德沛看来,人才是实现算力“硬币”双面突破的关键,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青年科技人才,也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强国梦想的重要支撑。

而人才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对此,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谢少荣表示,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提升了学生相应的创新能力,而这部分能力是学生难以从书本中获得的。

无独有偶,ASC组委会成员刘羽也对钛媒体表示,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遇见很多问题,比如一些突发的情况,以及特定场景下的限制,而这部分在书本中是不可能体现出来的,“书本上所教的内容并不是不好,只是我们掌握这些知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到实际应用中,而有一些内容只有真正放到实际场景中才能显现,这部分内容是无法从书本中获得的。”刘羽强调。

获得本次ASC大赛冠军的北京大学代表队成员对钛媒体表示,通过垂直到每个实际场景中的实战演练,让他们获得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虽然在刚开始也遇见了一些困难,但通过团队的努力,攻克了这些难题。让我们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升了信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该名代表如是说。

复合型人才是大趋势

随着超算在各行各业中有越来越多的场景落地,对于超算与各行业融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既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又要有相关场景下,高行业属性的知识储备。对此,谢少荣指出,如今,对于超算的研究是为了赋能千行百业,只有运用到实际需求中,才能更进一步显现超算的价值和推动生产发展的作用,“这也是ASC竞赛的核心理念之一。”谢少荣指出。

不仅局限于超算,随着新一轮以技术为引领的科技革命浪潮席卷而来,人工智能、HPC、物联网、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突破应用,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前沿科学也在飞速发展,这些人类发展的前沿需求即是引发深层次科技革命的领域。

一些细分场景的变革不是通过单一学科的理念、知识、方法、工具可实现的,亟需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同时具备技术能力和行业知识储备能力的人才显然已经成为接下来数字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炙手可热般的存在。

因此,跨学科人才在科研活动中起核心作用,外加诸多应用科学研究自身就带有工程技术的特点,如生命科学逐渐向定量、精确、可视化、交叉汇聚方向发展。因此,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科技新青年”也逐步成为科技革命的关键支撑力量。

在此背景下,高校如何为社会输送具备复合型能力的人才,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正如前文中钱德沛对钛媒体所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强国梦想的重要支撑。

目前,不少高校都在复合型人才教育方面进行了规划。以上海大学为例,据谢少荣介绍,上海大学在整体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案等方面与时俱进,以适应技术与产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们提出了‘AI for教育’的理念,将理工、人文、社科等学科与数字技术,与AI深度交叉,培养更多既懂数字技术,又谙熟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谢少荣指出。

ASC大赛历年来都会聚焦一些前沿的科技与产业的融合。而今年的赛题涉及人工智能、宇宙探索、油气开采等尖端科学领域,不仅能考验同学们在计算领域的知识积淀,更体现了科学研究与计算技术加速融合的时代,跨学科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刘羽表示,参赛的选手通过比赛获得了学校中学习不到的知识,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还有更广阔的需要努力的空间,“无论是实际工程生产,还是科学前沿应用,大赛起到了为选手们激发兴趣的作用,”刘羽指出,“但比赛仅仅是他们跨入超算大门的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他们继续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ASC大赛以外,与ASC并列的另外两大全球性超算大赛——美国SC和德国ISC近年来在赛题设置上,也均采用了与各学科深度交叉的方式,显然这种超算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的形式有望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超算赋能各行业的重要抓手。而这些大赛不仅推动了超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为全球的超算青年人才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科技与产业的创新。(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张申宇,编辑|盖虹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6 17: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艺术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艺术+科技”跨学科人才培养是一种以现代技术赋能艺术教育的创新,旨在培养既熟悉创作原理又精通科技手段、善于运用新技术进行艺术创新创造的复合型人才
2023-09-14 09:47:00
...强教学条件投入和基地共建,为“安全+”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打下坚实基础。行业协同 创新“安全+”人才培养机制面向三大行业的安全类人才需求,学校以安全类一流专业为
2023-12-28 06:45:00
...流与合作,并努力搭建起学生实习、校企合作和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也为企业引进更多优秀人才。”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专注于应用新技术重塑
2023-12-25 17:23:00
...表现在,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供给不足,复合型高级人才培养能力不足,高层次商科教育不活跃。建议创新科技产业组织人才培养机制,支持高校在高级科技产业组织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创新探索
2024-05-15 02:45:00
...展需求,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探索科技、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使用有机结合,推行“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导师制,形成高水平、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育体
2024-08-30 09:06:00
...力”“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高等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高校
2024-07-22 06:23:00
...电 (记者 张俊)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首届量子计算产教研人才培养研讨会1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蚌埠医科大学等20余所高校教师及专家共
2025-01-16 23:06:00
...人才是“科技兴国、创新强国”的关键,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与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高校作为传承与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负责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2023-08-18 05:26:00
...明源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以下简称《专业指南》),提出新增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分别为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
2024-03-13 08:4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