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绿色长城”护京津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6-18 08:33: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建成数百万亩林海

“绿色长城”护京津

“绿色长城”护京津

6月2日拍摄的塞北林场一角。省林草局供图

曾经的荒原变成了林海,干涸多年的河道流淌着清水,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拓展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形成的旅游资源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为当地增资源拓财源。20多年来,河北省在西北部坝上高原与坝下山区过渡地带大力实施“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形成了横亘京津北部的“绿色长城”。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得到有效遏制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说起“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千松坝林场场长何树臣说,该项目的实施,让千松坝林场天然径流量增加了131万立方米,滦河源头、潮河部分支流季节性断流现象已一去不复返了。

丰宁千松坝林场是北京以北距离北京最近的一片人工森林,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核心区,也是护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1999年,作为“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的建设工程之一,千松坝造林工程启动。20多年来,林场快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截至2020年底,林场累计实施工程造林116.09万亩,治理荒漠化、沙化面积近150万亩。项目区里,完整的生态体系已经形成,构筑起京津北部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999年,我省开始实施“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项目区位于我省西北部坝上高原与坝下山区过渡地带,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核心区域。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省坚持“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施工高质量、实现高效益”的“四高”建设方针,组建了张家口市塞北林场、丰宁千松坝林场、御道口林场三个项目建设实施机构。同时,塞罕坝机械林场承担了“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部分建设任务。2017年,我省建立了围场滦河林场,保证了工程建设布局的完整性。

20多年来,项目区干部群众坚持造林绿化和附属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建成了数百万亩的浩瀚林海,形成了横亘京津北部的沿坝“绿色长城”。

张家口市塞北林场建成了沽源、西坝、南滩、冰山梁和崇礼桦皮岭共5个10万亩示范工程区,在约1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筑起上百万亩绿色生态屏障,狍子、狐狸等野生动物迅速繁衍,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造林机制不断创新。千松坝林场创新推行股份制造林机制,当地村、农民和国有林场、牧场出地,千松坝林场负责造林,林木收益按相应比例分成,取得良好效果。

经过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和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目前,“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区森林覆盖率与1999年相比提高28.1个百分点,达到49.4%,植被盖度超过90%,蓄水率由治理前的4.3%提高到5.9%,地表泥沙流失量减少8%,土壤沙化侵蚀减少6%,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得到有效遏制。

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们种植了柞树、花楸、紫叶稠李等阔叶树种,以此来丰富树种的多样性,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更加健康,大大提升了森林的碳汇能力。”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于士涛说。

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为碳汇。“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以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构筑起“人防+物防+技防”的森林防火安全墙,让森林“碳库”更优质更稳定。

从2014年开始,我省以京冀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为突破,积极探索林草碳汇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塞罕坝机械林场、千松坝林场、御道口林场等已完成多个森林固碳生态产品项目开发,实现价值转化1600多万元。

在森林之后,草原是第二大“碳库”。

2023年8月,我省第四批降碳产品价值实现集中签约仪式上,御道口林场草原、湿地两个固碳生态产品项目与钢铁、玻璃等行业多家新增产能的碳排放企业达成9.36万吨交易量,成功实现价值转化645.9万元。

“优质环境变现,可以反哺林场的生态建设。我们把碳汇资金用于林场建设和生态修复等,不断提升林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固碳能力。”承德御道口农垦实业集团投资运营部部长刘玉华说。

近日,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森林碳汇量评估项目,通过河北省林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估。评估结果认为,“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可观的碳汇效益,且碳汇潜力巨大。

农民有了增收致富新路径

“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带来的不仅是生态价值和碳汇能力,更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据估算,20多年来,“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总用工量达到3000多万人次,在增加当地农民劳务收入的同时,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

塞北林场沽源分场“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干水河工程区内,林海连绵、满目绿意。“干涸多年的干水河,现在有水了。村民在河两岸种上小甘蓝、菠菜等,收入翻了好几番。”塞北林场沽源分场副场长李成华介绍,干水河上下游出现了多个金莲花、错季蔬菜种植村,100多名村民回乡创业,越来越多的农民靠着干水河的清水增收致富。

依托林场丰富的旅游资源,千松坝林场“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区共引进投资3.6亿元,新建规模度假区5处,扶持旅游专业村10个,新增农家院102个。

从塞北林场项目区穿过的草原天路,近年来声名鹊起,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林场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餐饮、农家乐等产业,收入明显增加。

随着“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深入开展,项目区群众一改以往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的不良生产方式,自觉加入到生态建设和保护中来。

“20多年来,绿色发展理念早已植根当地干部群众心中,科技兴林、兴牧、兴农意识显著增强,实现了‘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为当地增资源拓财源’的项目建设初衷。”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北日报记者 曹智 通讯员 姚伟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1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林海变“碳库” 增绿又“生金”
...报林海变“碳库” 增绿又“生金”——河北“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张家口市塞北林场茂密的松树。姚伟强摄近日,笔者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
2024-04-25 07:37:00
新征程·新使命——2023河北两会新观察⑦丨降碳减污 扩绿增长 推动绿色转型
...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成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生态修复奇迹”。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塞
2023-01-14 16:38:00
...底,该工程累计完成林业建设任务2667.7万亩。走进承德市塞罕坝,绿意扑面,生机盎然,多树种、多层次的复合式森林结构,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健康、稳定;在丰宁满族自治县,人们坚持因
2023-09-11 09:41:00
借绿生金,好生态催生好产业
...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和塞罕坝精神发祥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张承坝上造林、北方防沙带等林草重大生态工程,持续
2024-05-13 06:59:00
上了央视《新闻联播》!河北这个地方背后有太多故事
5月22日我们熟悉的那片绿色——塞罕坝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一起来看↓↓夏日的塞罕坝机械林场人们正忙着植树造林今年,林场计划培育良种苗木500万株营造混交林2万亩今天的塞罕坝森林覆
2024-05-23 15:06:00
承德积极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绿水青山这样“变现”
...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和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始终坚守为京津“涵水源、阻沙源”、为群众“增资源、拓财源”,依托张承坝上造林、京津风沙源、京冀水源林等林
2023-12-13 17:50:00
...场植绿超百万亩,筑牢京津生态屏障20多年,种出又一个塞罕坝(美丽中国)本报记者  张腾扬核心阅读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
2025-04-09 05:36:00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塞罕坝点“碳”成金续写绿色奇迹
塞罕坝点“碳”成金续写绿色奇迹——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一)近日航拍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日报记者 李佳泽摄10月的塞罕坝,林海滔滔,壮美如画。2017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被
2025-10-05 07:51:00
三代人一件事 塞罕坝书写绿色传奇
...频道人民网成都3月26日电 (记者赵明妍)“面对困难,塞罕坝人始终咬紧牙关,一次次从头再来。”3月26日,在“木兰围场 常来常想”2025河北围场特色产业暨文旅招商推介会上,
2025-03-26 19:3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红领巾爱阅读”活动走进新疆喀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怡蒙)10月28日,“红领巾爱阅读——石榴籽一家亲,手拉手共成长”新疆数字农家书屋喀什地区活动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正式拉开帷幕
2025-11-02 23:19:00
近日,全市首次召开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10位来自治理最前沿的“一线总指挥”,聚焦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时代课题
2025-11-03 00:00:00
山海携手 共赢未来!粤黔协作为贵州经济添新动能
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这家不远千里从广东落户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行业“优等生”,此前,以一项技术“领跑”之举再次引起业内关注——率先建成全球首创的百米锰酸锂正极材料全自动化隧道窑生产线
2025-11-03 04:31:00
“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在贵州贵阳盛大启幕。来自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佳丽齐聚一堂,在山水之间感受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
2025-11-03 04:31:00
11月2日,在“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上,国际友谊小姐们走进贵阳文昌阁古城墙,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服饰换装体验
2025-11-03 04:32:00
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官方通报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2日晚,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政府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11月1日
2025-11-02 23: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徐丽麟)作为本届文博会活动之一,昨日上午,以“数智文创发展·智能共生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白马湖文化交流活动暨2025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会议在厦举办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王晓真)近日,厦门港首台自行式高压岸电转接车在嵩屿码头投入使用。该设备解决了岸电桩布置与船舶靠泊接电位置适配冗余度不足的难题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中外青年钢琴家昨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联袂献艺,以精彩的开幕式音乐会拉开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音乐季的序幕
2025-11-02 08:11:00
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启动
昨天,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正式启动。(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刘倩 颜艺芬)“您好
2025-11-02 08:11:00
品鉴文创 集章打卡 VR探险 到文博会来场文旅奇遇
市民在文博IP授权展选购新奇文创。(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 市民积极参与“来猜茶”游戏
2025-11-02 08:11:00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一种形式,能有效保障行人过街通行的安全,是许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
2025-11-02 08:21:00
河北大名,全国一等奖! 纵览(河北)传媒有限公司获突出贡献奖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李健敏)数智赋能,强农兴村。11月1日,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在邯郸落幕。来自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直播电商富农服务平台’”获一等奖
2025-11-02 08:29:00
江苏南京: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今日关注数字6.2%关键词产业攻坚前三季度
2025-11-02 08:41:00
江苏南京:赛事经济效应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热力升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李子俊储笑抒赛场上,球员们奔跑如风、拼抢激烈;赛场外,商圈、景区、住宿餐饮三大消费场景同步升温
2025-11-02 0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