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张璐
“为切实将原青海棉纺织厂(西海度假村)、青海变压器厂生态全面修复,有效保护工业历史遗产、宗教民俗等文化遗产,我建议,将原青海棉纺织厂、青海变压器厂等列入海东市工业遗产保护项目。”在海东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王学超、马海鹏、贾文雄说道。
三位委员告诉记者,青海棉纺织厂坐落于海东市平安区西郊南山脚下,交通条件优越,是平安区和河湟新区的联结纽带。从1986年开始,青海棉纺织厂先后建成了全省第一家企业公园——西海度假村,组建了唐蕃古道旅行社、美术、书法、摄影、文学创作和舞队、乐队等小组;文化搭台,企业唱戏,每年举办企业文化艺术周“六月六花儿会,歌咏会、企业技能操作运动会,成为原海东地区乃至西宁群众娱乐的盛会,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至今平安地区的老百姓提起当年青棉总厂繁荣景象仍然津津乐道,意犹未尽,青海棉纺织厂成为他们心中抹不去的情感记忆。
从1989年起,全国纺织企业普遍面临市场疲软、产品积压、资金紧缺、原材料涨价、价格调整不到位等重重困难。青海纺织企业由于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总量与结构矛盾同时存在,企业受市场疲软和资金紧缺的双重制约。1999年12月,经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同意青海棉纺织厂破产。
“工业遗产项目亟需保护。”王学超表示,原青海棉纺织厂当时规划、设计与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此同时,还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变为建筑垃圾,有助于减轻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通过对原青海棉纺织厂片区工业遗产实施原址保护,尤其是对在西海度假村内的长城、日月楼、人工湖、龙泉飞瀑、蟠龙亭、倚覆亭、扶云亭等自然景观进行预防性保护、日常保养和保护修缮,能够传承传统营建智慧,在合理开发利用中为城市积淀丰富的历史底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市政协委员马海鹏说,保留原青海棉纺织厂片区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弘扬工业遗产的文化精神,既能为后世留下曾经承载经济发展、社会成就和工程科技的历史形象记录,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实现永续传承,也能为海东市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更能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近年来,海东市平安区政府对原青海棉纺织厂片区(西海度假村)进行了八年的基本管护。”市政协委员贾文雄说,一是对原青海棉纺织厂1180户住户,2521人进行了棚户区改造易地安置项目,将大家安置在平安区幸福家苑小区。二是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资金对片区生态进行了管护,共植树造林33.33公顷。该片区西海度假村土地已调整为生态建设用地,已纳入青海湟水规模化林场海东分场平安七星台林场建设范围。三是对片区内历史建筑、宗教文化文物、工业文化遗产等进行了有效保护。对损坏严重的及时进行了维修维护,现片区内所有历史建筑、工业文化遗产等基本保存完好。四是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进行了申报国家工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20年5月,海东市人民政府批准挂青海棉纺织厂大门历史建筑牌匾。五是2021年7月出台了《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从法规制度方面为保护工业文化遗产提供了保障。六是委托上海规划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原青海棉纺织厂规划设计。
三位委员纷纷建议,对原青海棉纺织厂(西海度假村)、原青海变压器厂工业遗产保护项目坚持市区统筹、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各级在城乡工业历史及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同时,按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适应活态遗产特点,在城乡建设中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