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懿的三千死士都去了哪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4 16:33:00 来源:戏说三国

先说说三千死士哪来的,才能知道三千死士去了哪里。

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三千死士是司马师负责的,平常散落在人间,有事时才聚在一起,这很有点像某个神秘的组织,平常大隐,隐于市,紧要关头,全部出来集合,然后一起举事,那么司马师是哪里招募来的三千死士,而且个个守口如瓶呢?

要知道如何保证三千人在暗地里训练,并不被人发现,同时又要保证这三千人不会出一个叛徒,这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再难的事也是能做到的,如果司马师与这些人的利益是一致,那么就能保证这三千人完全忠心于司马家,或者换句话说,这三千人就是司马家的人。

司马家有这么多人吗?还真有。

司马家族是百年大家族,也就是常说的世家大族,其先祖是秦末时期项羽分封的殷王司马卬,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司马家族的一支扎根河内郡,其家族人口众多,世代为官,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征西将军,司马懿的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其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洛阳令、京兆尹,大哥司马朗为兖州刺史。

司马懿兄弟就有八人,个个有才能,合称为司马八达,司马懿自己有九个儿子,再加上他的七个兄弟,少说也有四五十个儿子,就算是司马懿这一辈与他的儿子司马师这一辈,其族人加起来至少也有近百人,更不说司马家族在河内郡生活了四百多年了,整个司马家族在当时没有一万人,也有四五千人,其家族子弟随便都能抽出一两千人,这些人就是三千死士中的一部分。

当然了,司马师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全部族人来充当死士,肯定还有其他人,司马家族是大家族,就有很多人依附他们生存,比如宾客、门生、佃农、部曲等等,这些人至少也有几千人,随便抽个一两千人并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三千死士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司马家族的族人,另一部分就是依附于司马家族的宾客、门生、佃农、部曲等人,这两个部分的人组成了三千死士,成为司马懿手下的踏实打手,因为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所以才能为司马师保密,同时也不至于出现叛徒。

高平陵政变当天,司马懿首先拿到太后的诏书,然后关闭所有城门,三千死士的任务基本上是控制城中所有的兵营和把守城门,然后给曹爽发诏书,让曹爽投降,同时司马懿并与自己并肩作战的盟友分封重要职务,比如司徒高柔代理曹爽的大将军职务,太仆王观代理曹爽弟弟曹羲的中领军职事务,以保曹爽富贵不杀其生命为由派人劝说曹爽,最终成功劝降曹爽,之后,司马懿违背诺言大开杀戒,以谋反之罪诛杀曹爽三族以及曹爽团队的核心亲信,一共五千多人被司马懿屠杀。

完了之后,司马懿当然是大肆分封功臣,除了支持高平陵政变的朝中盟友之外,跟随司马懿一起政变的三千死士当然是大肆分封,因为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已经变成了另一个曹爽,而且比曹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知道司马懿杀了曹爽及其同党五千多人,这其中有很多都是朝廷正式的官员,比如丁谧、何晏是尚书,邓飏是侍中,毕轨是司隶校尉,李胜是荆州刺史,此外还有很多史书没有记载的人,都被杀了,那他们留下的职位就空缺了,就需要有人去填补,而填补这些官职空缺自然是司马懿才有权力这么做的。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高平陵政变成功后,跟随他起事的三千死士结局如何,去哪了?

第一个结局就是被任命为朝廷官员,填补曹爽一党被诛杀的空缺。

既然是死士,一般来说都是上战场砍人的,只有三千死士中的军官和头目才有希望被任命为朝廷官员,或者是武将官职,就说司马家族的人吧,政变成功后,司马师被任命为卫将军、长平乡侯,司马昭被任命为安西将军,此外还有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被任命为太尉,很明显他们都参与了高平陵政变,并且有功。司马师的功劳是三千死士,另外还和司马孚一起屯兵司马兵有功,司马昭的功劳是保卫二宫。

第二个结局就是组建亲信军队。

既然三千死士如此忠心司马家族,所以索性不如组建一支忠于司马家的军队,这一次不用躲藏了,直接光明正大地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禁军,拿着国家的军饷,开始当兵,并且只忠于司马家,因为司马家掌握政权后,接下来就开始准备篡位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需要忠心的人,更需要忠心的军队,只忠于司马家,而不是曹魏。

第三个结局就是赏赐钱财与爵位。

当然最后一个结局就是赏赐钱财和爵位,有些不愿意当兵,又不够封官,就只能赏赐钱财与爵位了,爵位是一种封建等级制度,可以享受自己封地的赋税,并且是可以一直世袭下去的,只要朝代没有灭亡,就一直存在,除非你没有儿子来继承,才会被取消。

司马懿虽然心狠手辣,对于忠心于他的人,还是舍得封赏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死士愿意跟着司马懿拼命,所以,三千死士基本上就是这三个结局了,接下来就是跟着司马家族吃香喝辣的年代了,经过司马代魏,只到晋朝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4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司马懿是如何化解曹操的怀疑的?
司马懿可以是三国时期非常另类的一个人物,在他的身上,你可以发现谦虚与阴险并存,低调与狠毒共有,司马懿能在曹魏三代英主身边游刃有余,靠的就是他熟悉人性,司马懿能够骗过曹操,取悦曹丕
2023-08-27 06:43:00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最忠心的人是谁?
曹操是在公元220年去世的,曹操去世的时候司马懿42岁,曹丕是在公元226年去世的,曹丕去世的时候司马懿48岁,曹睿是在公元239年去世的,曹睿去世的时候司马懿61岁,曹家祖孙三
2023-08-24 15:07:00
贾充:从忠臣到逆臣,三国归晋的关键人物
...继续效忠于曹魏家族,在那个权势纷争的时代贾充看准了司马氏这颗能够庇护其安全的大树,并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走上了亲司马的道路。二、贾充叛魏之始——高平陵之变正始十年(249年)
2023-11-01 08:02:00
“高平陵事变”时司马懿的三千死士怎么来的
众所周知,老谋子司马懿之所以能篡夺曹魏的江山,其法宝就是2个字:隐忍。比如说装病,一次装病骗了曹操,一次装病骗了曹操的孙子。“高平陵政变”是司马懿隐忍多年发动的最后一击,他从大将
2023-08-08 20:50:00
司马懿亦正亦邪?他在魏氏家族扮演怎样的角色
...姿态在政治漩涡中脱颖而出。看过《三国志》的小伙伴对司马懿并不陌生,司马懿才华横溢,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野心勃勃、用实力不断支撑自己的野心。司马懿亦正亦邪?他在魏氏家族扮
2023-05-15 11:48:00
他们是高平陵之变的关键人物,一个是当朝太后,一个是四朝元老
高平陵之变实际上是司马懿绝地反击的一场政治大冒险:魏明帝曹叡临终以幼子曹芳托付给两位托孤大臣,一位是曹真之子大将军曹爽,一位是太尉司马懿。两人以曹爽为主,但司马懿历经四朝,执掌军
2022-12-26 21:42:00
司马昭兄弟为何不内斗,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历史中,兄弟内斗屡见不鲜。比如最早的袁绍家族,顶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却也免不了手足之间的兵戈相向。
2023-04-21 15:09:00
晋朝权臣贾充与司马炎:一个怕妻如虎,一个宠妻如命
...母,贵为太傅的贾充竟吓得两股战战,跪地不起。晋武帝司马炎听说后,替贾充不平,扬言要治郭槐的罪。正在病中的皇后杨艳花颜失色,不顾重病阻拦道:“陛下欲治妾之罪耶?”司马炎很惊诧:
2024-04-17 18:43:00
曹操刘备孙权谁最会用人?用人标准是什么?
...了,把目光转向三国,看看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等人谁最会用人。刘邦最会用人曹操、刘备、孙权均为第一代的创业者,三人依靠各自的资源,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维持了三足鼎立
2023-07-07 11: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