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康熙皇帝临终前,为何还念念不忘礼亲王者代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2 06:33:00 来源:戏说三国

1722年,69岁的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驾崩。

康熙皇帝临终前,他在遗诏中不仅确立了皇位继承人,而且还向继任者做了一个重要的交待:“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身为一代明君的康熙皇帝,为何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地要继任者善待礼亲王后代?礼亲王是谁?他一家又为何能得到这样的殊荣呢?

康熙皇帝临终前,为何还念念不忘礼亲王者代善?

(代善剧照)

这就要说到代善和康亲王杰书了。

代善在清朝初年的两次皇位争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在嫡长子褚英被处死后,功勋显赫的代善便成了实际上的长子。他颇为勇武,又有不俗的军事才能,因此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器重,并被立为太子。多次在努尔哈赤征战时,代为处理国政。

然而,由于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走得太近,其太子之位遭到废黜,并且威望也不复从前。

努尔哈赤病逝后,由于没有指定汗位继承人,谁继承汗位便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事情。

按说,当时最有实力的就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

其中,代善位居四大贝勒之首,又统管正红旗和镶红旗,手下亦是能人辈出,且他军功最为显赫,实力最强。如果他要武力争夺汗位,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代善思来想去,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后金的总领导人。

一方面,当时后金的执政政策还是“八和硕贝勒共治”,代善认为自己并不能制服他们。

另一方面,后金军才在宁远之战中战败,士气低迷,且辽民对后金多有反抗。

除此外,明军广修城池,训练兵卒。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也多与明朝往来,准备联明反金。朝鲜也暗中助力明军。在这内忧外困中,后金的形势十分严峻。

代善很清楚,打仗是他的强项,但政治上,他却并无所长,所以他联合儿子岳托和萨哈璘极力推举文武双全的皇太极登上了汗位。

康熙皇帝临终前,为何还念念不忘礼亲王者代善?

(皇太极剧照)

皇太极登上汗位后,代善对其极为忠诚,并处处拥护其权威和统治,为其他贝勒作出了表率。

当然,代善这样做也是顾全大局,毕竟后金才建立不久,若是发动内战,再加上明朝和蒙古的进攻,很有可能就会让才崛起的后金粉身碎骨。

文治武功皆了得的皇太极在称汗后,带领后金继续为统一中原而征战不止。同时,他在政治上又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他革除弊政、促进满汉交融,同时更加重视拉拢蒙古贵族,为后期满清入关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事业处于巅峰期的皇太极,还在打败林丹汗后,在盛京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清王朝。

论功行赏时,代善、岳托等8位功勋显著者,皆得到了分封,其中代善被封为礼亲王。岳托则被封为和硕成亲王,萨中璘病逝后,皇太极又追封他为颖亲王。

1643年,皇太极暴病而亡。由于去世得太过突然,他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于是一场皇位之争再起风波。

这次争夺皇位的最有实力的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再就是位高权重、资历深厚、军功累累,而且其儿孙受封王爵最多,且在朝中担任要职者也数量最广的礼亲王代善。

代善虽然再一次得到了继承帝位的机会,但是他为人公允。在议政王会议上公开表态,他已年老体衰,难当大任,豪格是皇帝长子,当承大统。

代善的立场自然影响了大多数支持者。多尔衮也深知如果没有代善的支持,他争夺皇位的胜算也微乎其微。所以他退而求其次,拥护才6岁的皇九子福临为帝。而他则以福临年幼为由,代理国事。

不管怎么说,代善的拥立再次保证了皇太极嫡系一族的统治地位,同时也让一场一触即发的政治危机消于无形。

康熙皇帝临终前,为何还念念不忘礼亲王者代善?

(康熙剧照)

到了康熙继位后,代善的孙子杰书,又为大清王朝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熙亲政后,有三方面的大问题急需他来解决。

一是权臣鳌拜。康熙用计将其擒获,并对鳌拜的势力多有打压,这才顺利亲政。

二是削三藩。康熙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于是下令撤藩,结果引发了三藩之乱。

三是收复台湾,加强中央对台湾的统治权和管理权。

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且势头凶猛。

杰书被康熙任命为大将军,率军先后出征福建、浙江和广州等地,平定了靖南王耿精忠叛乱,并击败了前来参与叛乱的郑经。

这样一来,由于耿精忠已被降服,康熙便可以专心派兵攻打平西王吴三桂。而且郑经也被打败,不光不能再和吴三桂联合反叛清王朝,而且由于他的势力大减,也为康熙后期统一台湾打下了基础。

因此,杰书在平定耿精忠叛乱,班师回朝的时候,康熙亲率文武大臣到卢沟桥相迎,其殊荣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由此可见,在康熙看来,礼亲王代善一家功绩异于其他铁帽子王,是对大清王朝最忠心不二的大家族。因此康熙才会在遗诏中留话,让雍正继续善待礼亲王代善的子孙。

当然,康熙这样做还有两个目的。

一是礼亲王代善家族延续了数代,在朝中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强大的影响力,因此新皇帝继位,善待其后人,能得到这个家族的支持,有利于巩固皇权。

二是善待礼亲王代善的子孙,也是告诉文武大臣和天下百姓,皇帝是仁慈的皇帝。凡是有功的人,皇帝皆不会忘记,并给予优待。如此才能安抚朝臣和天下百姓,并让更多的人愿意效忠皇帝。

所以说,康熙要雍正善待代善子孙,一方面的确是有知恩图报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皇权巩固的政治目的。

(参考史料:《清史稿》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2 0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六大亲王”都是谁?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清太宗皇太极建立大清王朝以后,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创设的“贝勒制度”,将皇室宗亲爵位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等级森严、奖赏分明的分封制度。其中亲王爵位最高,而对于
2023-05-21 10:08:00
代善后人在雍正登基之后是什么下场
...善支持皇太极一脉,有一个前提,就是他自己失去了继承努尔哈赤汗位的可能性。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且跟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一样,都是努尔哈赤的发妻所生,地位尊贵。特别是在褚英
2023-05-31 15:27:00
清朝第一摄政王为何死后仍不得安眠呢
...摄政王死后仍不得安眠呢?汗位之争的意外落败多尔衮在努尔哈赤的一众儿子当中,排行靠后,位列第十四。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生前最后一位正宫大福晋——阿巴亥。十二子阿济格和十五子多铎是
2023-04-21 14:33:00
杜度:清太祖长孙,屡立战功爵位却一生不变,曾外孙女为雍正皇后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因为接受的汉文化越来越多,所以受到影响想要遵从明制选嫡长子继承自己的汗位。在努尔哈赤最为年长的嫡子便是发妻佟佳.哈哈纳扎青所生的褚英,褚英自长大
2024-11-16 10:09:00
皇长子豪格为何与皇位无缘
...”,能力自然不差。从年纪上看,豪格比多尔衮大3岁,努尔哈赤时代就上阵杀敌,斩杀扎鲁特蒙古首领鄂斋图,凭借军功受封贝勒。多尔衮在努尔哈赤时代没有表现机会,没有上过战场,没有立功
2024-07-13 19:13:00
清朝时期的皇室内部争斗有多残酷?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反目
...化现象。以清朝为例,其皇室内斗和历代并无多大差异。努尔哈赤的三弟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同母弟兄,在明万历三十五年曾以战胜乌拉族的军功,得到他哥哥给与的“达尔汉巴图鲁”
2022-12-20 13:24
清朝王爷的地位为什么会一落千丈
...洲的贝勒相当于汉人的亲王,是同一个概念。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世时,手下的八位亲王,也成为八大贝勒。我们之前提到,努尔哈赤所构想的政治制度,不像汉人的王朝这样一人为尊,皇帝号令
2023-05-09 06:17:00
豫亲王多铎性情乖张,留给后世一个“风流王爷”的形象
多铎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正妻所生),根据游牧民族风俗不需要怎么努力就会继承父亲全部的家财。十三岁,努尔哈赤死亡,直接被皇太极换为正白旗旗主贝勒(多铎原本是继承努尔哈赤二黄旗之一
2023-02-27 19:53:00
与顺治帝同辈的清朝王爷,立有哪些战功?
努尔哈赤以13副遗甲起兵,当时他能依赖的只有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后来经过不断的繁衍,这些二代、三代将领也可以上阵杀敌。二代中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多尔衮、多铎等都是能征善
2023-06-25 11: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